在特朗普于当地时间22日,表态要降低中国关税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回应中,强调了两点:一、打就奉陪到底,谈判的大门也一直敞开。二、一边说要降关税,谈协议,另一边又搞各种动作弄极限施压,是没用的。



特朗普希望迫使中国妥协,但得到的始终是“奉陪到底”

在特朗普对中国加征关税后,大家一开始确实有点担忧,但国内很快就证明什么是“奉陪到底”。一方面,面对节节加码的关税,中国果断反击,在将反制关税增加到125%的同时,积极开拓其他市场。到目前为止,西班牙、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和欧盟,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中国达成协议。虽然还不足以弥补美国关税带来的损失,却也开了个好头,特别是与欧盟在电动汽车、新能源领域达成协议,对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至于谈判,特朗普一直声称希望和中国谈判,但“坐在白宫等中国打来电话”的描述背后,其实是指望中国主动妥协。而现实是,国内从来就没有主动妥协的想法,“以攻代守”才是经典选择。当地时间22日,路透社报道称,马斯克在当天的财报会议上表示,由于中国对稀土出口进行管控,特斯拉的机器人生产受到严重影响。鉴于现阶段特斯拉每台机器人,都需要3.5千克以上的稀土矿物,马斯克正准备递交申请,“在确保不用于军事领域”的情况下,希望获得中国稀土出口豁免,但路透社认为结果并不可观。



特朗普团队出现人事地震,中国则稳坐钓鱼台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特朗普表示要降关税之前,就表态对关税未来不看好,也符合这位华尔街精英,一直认为加征关税应该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的理念。相比之下,在2006年就强调要“重视中国带来的威胁”,很早就追随特朗普,并在后者第一任总统任期内出任贸易顾问,后来为支持特朗普拒绝国会传票,被判入狱四个月的纳瓦罗。虽然在去年12月,就被特朗普看中,提名出任负责贸易和制造业的高级顾问,一手参与了这次加征关税,并多次为特朗普出谋划策,但最近似乎已经被“打入冷宫”。



CNN认为,特朗普团队发生这种变故,意味着特朗普对关税政策的态度发生巨大转变,提出要降低对中国关税,很有可能并不是说说而已。但“中国并不信任嘴上言语,更看重实际动作”,特朗普如果真想谈判,还需要展示更多的诚意。这就是贝森特“不看好高关税前景”的同时,又认为“双方谈判耗时漫长,甚至花费两三年时间”的原因。而相比于美国政府的混乱,国内始终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按照外汇管理局22日消息,今年3月人民币跨境收付款,分别达到2.7万亿和2.5万亿人民币,超过2023年8月的巅峰成绩。



《日经亚洲》也刊文称,中国早就预料到特朗普上台后会带来动荡,提前布局在1月份大幅削减从美国采购大豆、玉米和能源,改成从巴西采购海量农产品,并从加拿大购入大量原油。也就是因为有这种准备,中国才能果断对美国农业进行制裁,打击特朗普的基本盘。换句话说,国内现在虽然竭尽全力应对美国关税,但只局限于合理范围内,对美国妥协从来都不在考虑范围内。特朗普既然一手挑起了关税战,就不是随便就能结束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