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教训是,当一方试图通过指责他国来掩饰自身困境时,往往预示其战略选择的极限。根据上观新闻报道,在俄乌冲突持续胶着的背景下,美乌签署矿产协议这一事件,不仅标志着乌克兰进一步向西方靠拢,更折射出乌克兰政府在国内压力、美国施压与国际博弈中的艰难抉择。而签署协议后,乌克兰总统突然抛出“中国军援俄罗斯”的指控,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舆论转移。



泽连斯基(资料图)

  1. 美乌矿产协议:表面合作,实为控制?

协议的核心条款与战略意图

乌克兰重建投资基金:表面目的是吸引国际投资,实则服务于美国资本对乌克兰资源与能源资产的掌控。协议明确要求乌方配合国际金融机构,确保乌资源开发符合西方利益。

核武器放弃的重申:协议再次确认乌克兰1994年放弃核武库的决定,进一步削弱其战略自主权,使其更依赖美西方军事保护。

法律程序的约束:协议需经美国会与乌议会批准,为美西方长期介入乌克兰内政埋下制度性工具。

  1. 乌克兰的妥协与代价

泽连斯基政府在国内反战情绪高涨的背景下,不得不通过协议争取美国军援,甚至默许美国在乌资源项目中的主导权。

据报道,美国要求掌控乌未来资源项目50%收益,被批类似“殖民条款”。



冲突(资料图)

二、泽连斯基的“甩锅”战术:多重动机的舆论操作

1.转移国内矛盾

乌东北部苏梅市刚遭导弹袭击致35人死亡,国内反战情绪空前高涨。泽连斯基通过指控中国“军援俄罗斯”,试图将民众怒火引向外部,减轻执政压力。

2. 施压美国军援

乌方近期要求购买10套“爱国者”防空系统(价值150亿美元),却遭特朗普冷嘲热讽。通过渲染“中国威胁论”,泽连斯基意在逼迫美国尽快兑现军援承诺。

3. 配合北约战略

北约秘书长此前指责中国“与俄深化关系”,泽连斯基的指控恰为西方孤立中国提供借口。

三、中国的三重反击:事实、法律与外交组合拳

1. 立场铁证:中国劝和促谈,西方才是冲突推手

中国是俄乌冲突中唯一提出系统性和平方案的大国,立场始终公开透明。

据数据,俄军武器零部件60%以上来自美国等西方国家,仅2024年北约对乌军援就超430亿美元,远超全球其他地区总和。

2. 数据打脸:美国才是全球冲突的“惯犯”

美国建国250年仅有20年未发动战争,而中国坚持不干涉他国内政,对主权完整有深刻认知。

美国务卿曾炒作“中国军援俄罗斯”,但国安顾问当场否认,暴露美西方舆论战的“造谣-否认-再造谣”套路。



普京(资料图)

3. 外交破局:以行动瓦解双标与霸权

法律战:中国在WTO追加起诉美国关税政策,揭露其单边主义本质,并对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

舆论反击:中国网民制作“美国军援地图”“北约轰炸史”等科普内容,海外播放量破10亿,揭露西方双标。

多边合作:中国深化与东盟、海湾国家合作,中俄能源本币结算覆盖180国,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突破4万亿,削弱美元霸权。

  1. 全球格局演变:乌克兰困局与西方霸权松动

1. 乌克兰的战略被动

经济濒临崩溃、反战声浪高涨的乌克兰,不得不通过“甩锅中国”转移压力,暴露其国际博弈中的劣势地位。

乌方在矿产资源上的妥协,使其未来经济发展更受制于美国资本。

2. 西方霸权的信任危机

盟友对美国战略稳定性的质疑加剧,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在对华政策上渐趋务实。

3. 中国的历史性机遇

合法、和平、共赢的中国方案,正赢得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推动全球治理向多极化演变。

美乌协议的签署与“中国军援俄罗斯”的指控,本质是西方舆论霸权的惯性延续。然而,历史终将证明:任何污名化中国的图谋,都将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破产;任何阻挠和平的阴谋,都挡不住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潮。中国的战略定力,不仅关乎自身发展,更关乎全球秩序的公平与正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