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和的微笑,黝黑的脸庞,忙碌的身影,他扎根于变电检修一线,奔走在各变电站之间,守护着赣州电网150余座变电站一次设备的安全运行,他就是国网赣州供电公司变电一次检修及试验一班班长欧阳树林。
▲欧阳树林在抢修设备。
21年来,他一步一个脚印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每当设备遇到故障他总是冲锋在前,不把问题解决好决不罢休。正是这种不服输的精神和日复一日的勤学苦练,他从一名学徒工成长为电力高级专家,荣获了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赣州工匠等荣誉。
扎根一线练绝活
参加工作伊始,欧阳树林就与师傅们一同摸爬滚打,脏活、累活抢着干,遇到设备故障总是要问清为什么,他一直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遇到设备问题他都会一一记录下来:故障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出现问题又该如何处理?有没有预防的办法?多年来不断积累,小本子也成为了他的“检修秘籍”。
赣州市南康110千伏变电站一台35千伏断路器事故分闸后出现故障无法再次合闸。南康区供电公司检修人员发现无论如何调试,机构的合闸半轴总是无法到位,咨询设备厂家,技术人员给出了更换机构的解决办法。可是,时值夏季用电高峰,这条线路还需要给众多赣州南康区家具生产企业供电,更换设备至少需要3天才能完成,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将受到巨大影响。
情况紧急,检修人员立即向赣州公司请求支援。接到任务后,欧阳树林立即奔赴现场。“不能轻易放弃,更换设备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还将影响百姓用电。”通过一次次分合闸判断,他敏锐捕捉到合闸电磁铁行程调整有细微差距,“无须更换机构!”欧阳树林坚定判断,对行程反复微调,按下合闸按钮,开关机构清脆一声,合上了!线路恢复正常供电,为公司避免了巨大损失。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是欧阳树林的座右铭。每年由他组织的检修工作300余项,从未出现过安全质量事件,他带领班组连年获得安全生产“双无”班组,持续为电网平稳供电保驾护航。
技术攻坚勇创新
对欧阳树林来说,如何技术创新是他业余时间琢磨最多的问题,用技术创新解决一线生产难题成为他的不懈追求。
2021年,在龙岗变电站10千伏龙万线926开关触头发热缺陷处理的工作现场,班员小肖在拆卸梅花触头时又一次被弹簧划伤了手。望着小肖受伤的右手,欧阳树林陷入了沉思:“梅花触头的拆卸不仅费时,还有安全隐患,新员工总是容易被弹簧划破皮肤,能否设计一款既便捷又安全的拆卸工具呢?”
工作结束之后,欧阳树林便一头扎进了工作室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利用雨伞结构带来的灵感,设计了基于伞架结构的梅花触头专用拆装工具,将开关触头检修时间缩短了九成,由1小时到6分钟,极大地提高了作业安全性和检修效率。
在众多技术创新成果中,有一项新型回路电阻测量接线钳的研制最让他引以为傲。“别小看了这小小一个的接线钳,它在现场工作中可发挥了大作用,能将回路电阻测试工作从高处作业转移到地面作业,解决了困扰我们多年的回路电阻测试作业效率低、安全风险高的难题。”欧阳树林自豪地说。
长期的坚持让欧阳树林取得创新成果18项、管理创新3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发明专利2项,科技项目多次荣获江西电力科技进步奖。在被问到获得众多创新成果的秘诀时,他说:“我们不仅需要一双掌握过硬技能的双手,还要练就一双发现问题的‘火眼金睛’,一定要将创新目光聚集在解决现场难题上。”
培育人才促发展
“一个专业要长期发展,与传承密不可分,为变电检修专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是我始终努力的方向。”欧阳树林说。
在带领团队取得一项又一项成绩的同时,欧阳树林在培养青年员工时毫无保留、倾囊相授,始终坚持培好“苗子”、引好“路子”、担好“担子”。徒弟曾希皙说:“欧阳班长传授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专业核心技能,更多的是那股精益求精、刻苦钻研、不断创新的工匠精神。”
近年来,欧阳树林先后结对了13名徒弟,制定“一对一”培养方案,采取基础技能培训、理论探讨和现场教学等方式培养了一名又一名优秀青年人才。
2015年,欧阳树林组建变电检修技能培训工作室,利用“退役”的真空断路器、刀闸操作箱、有载分接开关等设备开展教学,定期组织青年员工开展学习讲座和技能培训。员工林毅斌说:“欧阳树林班长讲的内容非常实用,我们非常感兴趣,工作室的实操培训补齐了现场学习时间少、安全风险大的短板,为新员工掌握设备特性、学习检修技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003年到2024年,他默默守护电网21载。“守护千家万户安全用电,我只是做了一名普通电力人应该做的事。”欧阳树林将继续用实际行动诠释“电网守护者”的责任与担当。
来源:本报消息
撰稿/摄影:本报全媒体记者曹阳明
值班编校:龚玉磊、徐贵保
值班主任:齐菲斐
值班编委: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