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许世友说一不二,杜平待人谦和,没想到两人合作却擦出绚烂的火花,强强联后后共同走过十余年,也成为私底下最要好的朋友。
可是谁还记得,当许世友刚与杜平搭档工作时,众人都担心许世友与杜平不对付
然而杜平却表示:我有绝招对付他。
究竟杜平是如何使出这七窍玲珑心,让脾气火爆的许世友臣服呢?
初次合作
1963年3月,本是沈阳军区副政委兼军事部主任的杜平,因工作变通,被调任到南京军区,职务则是政治委员。
而当杜平刚下飞机,就发现作为军区领导的许世友等一众领导已经在此地等候多时,为了缓解第一次见面的氛围,许世友主动对他说:
“老杜啊,你不抽烟也不喝酒,咱们能合得来吗?我这几天一直在寻思这件事呢!”
轻松的话语缓解了双方第一次见面的尴尬,两人相互一笑后便展开了新的话题,事实上许世友的担心并非无道理。
许世友性格火爆,经常一言不合就与人发生争执,与他吵过架的人数不胜数,这个说一不二的性子几乎让与他合作的每个人都苦不堪言。
但是许世友处理军事能力极强,几乎没有出现过什么错误,坐稳南京军事部司令员整整18年,却没有从始至终合作下去的政委。
这也或许是因许世友的前半生一直放在战场上,他并不懂人际交往的技巧,也就是说军事天才往往不需要情商来衬托,所以他也没太重视这件事,一直我行我素下去。
然而杜平却是一个为人忠义又八面玲珑的人,他深知如何与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相处方式,相对进步的思想让他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关系中。
所以当杜平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他的好友们纷纷担心与许世友会相处不好,从而生出许多祸端。
然而没想到的是,他们却成为情同手足的好兄弟,这让大伙傻眼了。
而这两者之间究竟为何会擦出友好的火花,或许杜平那句:我有绝招对付他,真的应验了。
杜平的绝招
几乎是下意识的瞬间,当杜平第一次见到许世友这个人时,便在心中想好如何与许世友相处的方法。
那便是将许世友当作整个军区的核心,一切以他的话语为标准,而自己也不能用政委的身份去压制他。
用绝对的尊重让许世友安心,将自己当作辅助许世友最有利的工作,这便是杜平的“绝招”。
作为政委的杜平其实犯不着做到这样,毕竟他可以与许世友形成互相压制的关系,防止一家独大,从而保证南京军部的安全。
但是杜平相信许世友的为人,绝对不会做出那般偷鸡摸狗之事,所以还是按照自己的方法实施。
凡是有什么事情报告到杜平那里,或者需要做出什么决定,他都首先向许世友报告,得到他的同意后,杜平这才下发命令,
时间一长,果然两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这是众人无法想象到的画面。
如此急切的许世友,竟然也会主动等待杜平。
如此一来,他们在不知不觉间相处十年,在工作中相互配合,在私底下又是对方的好友,如此真切的情谊实在是让人艳羡。
我们都知道许世友有着不会询问他人意见的毛病,但是与杜平合作后,竟然主动询问杜平的意见。
而杜平也毫不避讳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指出其中的错误,氛围其乐融融。
后期杜平因各种原因失去工作时,最急切的却是许世友。在许世友的牵线下,杜平顺利见到了叶帅。
没过多长时间,杜平便再次返回南京,继续政委的工作。
而杜许之间的友谊,也成为一段值得人们歌颂的佳话。
纵观两人在建国后的相处,我们不禁回想起他们在抗战时期的艰苦经历。
艰苦奋斗历程
在20年代初,许世友出生在湖北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中,但父母从小就发现这孩子身强体壮,就算营养没有跟上,也显得力大无穷。
在当时那个特殊的时代,没有能力的父母忍痛将他送到少林寺,那时的许世友只有8岁。
经过8年,许世友已经练就了18般武艺,几乎没有人是他的对手。然而正当此时国家动乱不堪,为了保家卫国,他正式走了出去,积极参加革命。
虽然受到教育不多,但是他清楚的认识到共产党才是解救中国的唯一标准,于是他加入到红军的队伍中。
面对这个年龄不大的毛头小子,大家纷纷不看好他,却不曾想在各种战争中他展现出的军事领导力,一次次让红军化险为夷,一步步稳坐领导地位。
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他从始至终站在共产党这边,站在广大中国人这边,一直到取得真正的胜利。
与许世友的经历类似,杜平也是那个时期出生在贫苦人家的孩子,但是他在父母的支持下接受了先进的教育,一直上到中学,接受更多进步思想。
在奔走相告中,杜平终于得到参与中国工农红军的机会,也是在同年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
而后他一直以政治部成员的身份,跟随共产党一路打拼,穿越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他也逐渐成熟,能够独当一面。
面对人民军队的初创那么险恶的环境,他却硬生担下责任,积极宣传革命,让更多具有报国情怀的人士投入到共产党的队伍中来。
当战争真正结束之际,杜平积极发掘自己的爱好,人们惊奇地发现,他在书法上也是另有成就,甚至被称为“将军书法家”。
杜平与许世友能够形成多年的合作关系,多亏杜平对许世友的尊重,否则也会像曾经的政委一样。
这也告诉我们要为人谦逊,面对有领导能力的人,一定要尊重他的看法,这样才能让关系长久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