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短发如银似针,一双眼眸熠熠如神,眼神之中,让人深切感受到这位老人曾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经历生死练就的一股浓浓血气……
他,就是凌绍清,94岁高龄的抗美援朝复员军人。
▲凌绍清全家福
72年前,身为“新兵蛋子”的他,在上甘岭山脚,抓紧步枪,扣下扳机,让枪膛里的子弹,飞向敌方——
志愿援朝,见证战争残酷
▲凌绍清展示纪念章
1953年的一天,在白沙某训练基地,凌绍清正在参训。
这是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第三年。22岁的凌绍清和其余100余名战士志愿报名后,被划分到24军一营。参与集训后,凌绍清等人告别父母,带上不多的行李,扛起步枪,走向火车站,风风火火向朝鲜进发。
4天5夜,乘坐的火车如巨龙呼啸,穿梭于华夏大地,最后抵达中朝边界。凌绍清等人下车稍作休整,立马开始了急行军。
虽为新兵,但摆在朝鲜境内的一切,让凌绍清等人看到战争带来的太多残酷……
▲纪念章
空中,战机在空中盘旋,轰隆声中,飞机偶尔冒出机枪的死光,射向地上的嫌疑目标;地上,村庄断壁残垣,焦土冒着蓝烟。断杈上黏着烧卷的军衣残片……
内心带着震撼,凌绍清等人一路白天休整,夜晚赶路,风尘仆仆,披星戴月,终于在指定时间抵达战斗前线——上甘岭脚下。
那天,凌绍清等人被安排进战壕里驻守,任务就是时刻待命严防对方进攻,监查敌方出没。为更好完成任务,凌绍清等人,吃喝在战壕,困了也在战壕,丝毫大意不得。
扣下扳机,让子弹飞出枪膛
4日过后,战斗来临。伴着急促的冲锋号吹响,凌绍清等人奋不顾身冲出战壕,开始向山上发起强力进攻。
一时间,炮弹轰鸣。机枪声、手雷爆炸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虽内心忐忑,但凌绍清等战士没有退缩,他们紧抓步枪,扣下扳机,让枪膛的子弹向对面的敌人冲去……
“我应该打伤了两三个吧!”凌绍清回忆,当时环境太过于混乱,敌人说话叽里呱啦,完全听不懂,敌人又人高马大,但灵活性却不如我军,当时我们心里就只剩一个念头:只有你们死了,我们才能活!
这次冲锋,凌绍清与死神擦肩而过。
▲向记者展示受伤部位
原来,他和战友们已冲出壕沟10余米远,由于地处山脚地带,奔跑途中,他发现旁边有个炮弹冒着浓烟,即将爆炸。
千钧一发之际,凌绍清立马滚到旁边一块巨石另一边躲起来,炮弹爆炸后,他的额头被弹片擦破,右脚小腿因未及时躲在巨石后而致陷入弹片,血流如注。
担架队伍很快来了。他和其他几个受伤的战士被及时转移,随后被送往哈尔滨某医院精心治疗半年后,才捡回一条腿。
报国情,三代人生生不息
▲凌绍清和爱人
岁月,时间的陈酿。
1955年,凌绍清从志愿部队复员,回到家乡——现石门镇永安村1社,并带着荣光,娶妻生子。
▲凌绍清和二儿子
冬去春来,寒暑交替。而今,凌绍清膝下有3子2女,分别住在山东、云南、重庆等地。很小的时候,子女们就常听父亲说起抗美援朝的经历。父亲凌绍清,则是他们的榜样——
让凌绍清感到欣慰的是,大儿子凌宗洋、小儿子凌宗康,长大后纷纷投伍从戎,穿上军装保家卫国。其中小儿子凌宗康还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参加运输保障队,为战争的胜利,献上一份力量;
在凌绍清的耳濡目染下,现在家照顾父亲的二儿子凌宗祥,其子凌罗也考入军校成为一名军人,在海军某部队服役。2020年,这个凌绍清最疼爱的孙子,还荣立了三等功……
▲凌绍清孙子荣立三等功
岁月如歌,一家三代,穿上军装,肩负起保家卫国重任。这家人,用行动,默默传递着生生不息的报国之情。
记者:江 波
视频:贺 奎
编辑:李佳蔚 编审:吴 刚
值班副总编辑:易志慧
总编辑:黄 艳
声明:凡江津区融媒体中心所属平台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别忘了
点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