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梦瑶

4月21日,“书香天桥”全民阅读节启动仪式举行。在快节奏时代,如何让书香真正浸润城市肌理?天桥区通过系统性谋划、全域化推进、精准化服务,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启动仪式上,天桥区图书馆、南村街道泉城书房、北村街道东社区向日葵亲子小屋等10个“书香天桥 阅读驿站”揭牌,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助力天桥“15分钟阅读圈”打造。

近年来,天桥区聚焦提升全民阅读品质,持续发力“书香润天桥 全民享阅读”建设,打造图书馆、农家书屋、城市阅读新空间、职工书屋、社区文化书院等各类阅读阵地500余个,实现了48个农家书屋在行政村全覆盖,逐步构建起覆盖全区的“15分钟阅读圈”。


农家书屋方面,创新“数字化+农家书屋”模式,将“线上有声图书馆+线下实体读书册”相结合,打破服务时空限制,打造小寨书房数字化阅读空间。

2024年2月桑梓书房揭牌启用,总投资109.16万元,面积710平方米,配备智能化、数字化管理体系,藏书量近万册。建设48个村居农家书屋(图书室),定期更新书目,成为助力阅读品牌打造、撬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阵地。

城市书房方面,各街道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服务站等场地,积极打造城市书房、社区文化书院和阅读空间60余处,进一步缩短居民与书籍的距离。

此外,区总工会积极探索完善职工书屋建设长效管理机制,实行书屋梯级管理制度,兴麓小学职工书屋和工人新村北村街道职工书屋等3家单位获评2024年度济南工会职工书屋示范点。

通过多元化布局,天桥让阅读真正融入市民日常生活,而非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图书馆场景。至2024年底,凭借亮眼成绩,天桥区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馆”,桑梓店街道小寨村荣获“山东省第八届全民阅读先进典型书香之村”。

活动矩阵全面激发阅读热情

如何让阅读从宣传发动变为个人主动?天桥区通过“基地+站点、网上+网下、学校+社会”多方联动,创新“阅读+教育”“阅读+旅游”“阅读+表演”“阅读+唱诵”等多种形式,让阅读更有趣、更接地气。


比如,区委宣传部依托区级文明实践中心,和第三方社会组织合作实施“Young阁·阅读空间”文明实践公益项目,组织开展“书香天桥·享阅读”等特色活动40余场次,推动全民阅读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度链接。

再比如,区总工会联合全区各级工会依托职工书屋和职工阅读站点,面向新业态劳动者等一线职工广泛开展以“‘工’沐书香 与‘新’同行”等主题职工阅读活动;区文旅局重点打造“非遗主题阅读空间”文化品牌,开展涵盖阅读的“秦琼”“髹漆技艺”“传统魔术”“花丝镶嵌”“山海经”等主题活动,搭建独特的阅读场景;区教体局以书香校园建设为载体,组织各学校、幼儿园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420余场,开展“与君共饮一河水”历史文脉主题研学等,群众参与热情持续高涨。


街道层面也是亮点频出,北园街道依托张养浩纪念馆开展“书香云锦 共阅古今”阅读活动,制锦市街道推出“精品制锦 ‘书’适圈”等特色活动等,营造起别具特色的阅读氛围。

在数字化浪潮下,天桥区积极探索“阅读+”的跨界融合,借助电子书、有声书、视频书等新兴阅读业态,搭建起数字化书香网络,在区图书馆、社区书屋开通“码上阅读”云通道,让随时随地畅享阅读成为市民生活新常态。

精准供给让服务更有温度

此次活动,天桥区还为首批“天桥区阅读推广人”颁发了聘书。这些推广人来自各行各业,将以读书分享、讲座、线上直播等形式,深入社区、学校,将阅读的种子播撒至每一个角落。


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实践中心、区融媒体中心、区图书馆联合在微信公众号上开设“每周推荐书目”专栏,通过“喜马拉雅App”“超星阅读”等云阅读通道,满足学者、师生、老幼、残障等各类人群的阅读需求。

天桥区图书馆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热情周到提供咨询、外借、阅览等服务,对成人阅览室、自习室实行延时开放服务,全年累计到馆20余万人次,新增读者证3321个。

天桥辖区内书店、图书销售企业、文化企业等也积极投入全民阅读工作,充分结合“泉在济南”“黄河大集”等主题活动,源头供货、质量把关,把品质图书和实惠价格送到读者身边。

当越来越多的天桥人放下手机、拿起书本,当阅读变为生活常态,“书香天桥”也必将以更强力度润泽人心、滋养城市。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