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的厨房里,罐头堪称“应急神器”,每年有5000万吨被人们抢购一空。

背后隐藏着一个令人惊叹的事实:其中超过一半都来自中国!



作为全球罐头生产大国,中国人却对这种小铁盒敬而远之,宁愿花时间炒一盘新鲜蔬菜,也不愿打开一罐鱼肉。

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国人对“新鲜”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还是因为罐头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在中美之间出现了偏差?

再看看中美关税战愈演愈烈,罐头出口的命运也变得岌岌可危。



中国在全球罐头产业中是当之无愧的“隐形冠军”。

2022年,中国出口了313万吨罐头,总价值高达68.9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生产和出口国的位置。

无论是黄桃还是金枪鱼,从竹笋到番茄酱,这些罐头漂洋过海,出现在近200个国家的超市货架上。

特别是在美国市场,中国罐头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2022年仅罐装果蔬就贡献了2亿美元的出口额。

这些罐头不仅价格实惠,还以稳定的质量赢得了海外消费者的信赖。



鲜为人知的是,中国罐头产业的崛起源于一段充满乡愁的历史。

19世纪末,广东的华侨将豆豉鲮鱼装进瓦罐,带到南洋,用它来缓解思乡之情。

1893年,广州的广茂香罐头厂将这一传统升级为现代罐头,那酥脆的鱼骨和咸香的豆豉迅速风靡海外华人社区。

这小小的罐头不仅是食物,更是文化的使者,承载着中国移民的坚韧与希望。

到了20世纪初,罐头更成为国货自强的象征。

上海梅林罐头厂以“生产救国”为口号,用本地番茄挑战进口酱料,硬是把美国和日本罐头挤出了中国市场。



新中国成立后,罐头承担起出口创汇的重任,销往苏联和东欧,为国家建设积累了宝贵的外汇。

这些历史片段,勾勒出中国罐头从乡土走向全球的辉煌历程。

尽管中国罐头在海外大放异彩,但国内消费者对其兴趣却寥寥无几。



罐头在中国的消费量远远低于美国,这其中的原因既复杂又值得深思。

首先,冷链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新鲜食材唾手可得,各种蔬菜水果都能随时买到现切的,谁还会稀罕罐头里的“糖水桃子”呢?

更重要的是,中国人对“新鲜”的执着已经根深蒂固。



麦肯锡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在选购生鲜时,最看重叶菜和水果的品质,追求当季、原生态的饮食体验。

相比罐头里的甜黄桃,刚摘下的水蜜桃散发出的清香显然更具吸引力。

此外,饮食文化的差异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美国人习惯快节奏生活,罐头是三明治和沙拉的最佳搭档,方便又快捷。



而中国人讲究“锅气”,一盘热腾腾的炒菜或一碗刚出锅的汤,才是家的味道。

至于罐头,在大多数人心中顶多是童年记忆中的“奢侈品”,是节日餐桌上的点缀,或者东北人家给孩子退烧时的“土方子”。

如今,罐头在国内的地位更像是个“备选方案”,只有在疫情期间囤货时才会短暂受到关注。



更发人深省的是,国人对罐头的“误解”还与健康观念紧密相关。

很多人认为罐头“不够天然”,担心其中含有防腐剂或高糖高盐。

实际上,中国对罐头食品有着严格的安全标准,GB 7098-2015规定了从原料到加工的严格要求,确保出口和内销产品的质量一致。



出口到美国的罐头配料表与国内产品并无差别,其质量完全经得起国际市场的考验。

换句话说,中国罐头并没有“欺骗外国人”,而是凭借高性价比赢得了全球声誉。

2025年的中美贸易局势给罐头产业蒙上了一层阴影。

美国计划对华商品加征关税,可能导致有效关税率提升多个百分点,预计从2026年起,中国对美出口将大幅下降。



作为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品类,罐头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甚至有研究警告称,关税将增加美国消费者的购物成本,相当于对美国家庭和企业征收4000亿美元的“隐形税”。

这意味着,中国罐头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优势可能不复存在。



更糟糕的是,中国已宣布实施报复性关税措施,贸易战升级可能会波及全球农业贸易。

对于中国的罐头企业来说,这不仅意味着订单减少,还可能面临供应链重组的压力。



在山东日照的海洋食品展上,罐头企业依然积极展示新品,试图开拓新兴市场。

然而,面对关税壁垒,中小型罐头厂的生存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



尽管面临内外部挑战,罐头产业并非没有希望。

疫情期间,罐头因其长久的保质期和便利性,在中国电商平台上销量猛增。



年轻人开始重新认识罐头的价值,忙碌的加班夜晚,一罐午餐肉配泡面便是一顿简单快捷的晚餐。

露营时,一罐豆豉鲮鱼能瞬间增添野餐的乐趣。

一些企业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趋势,推出了低糖水果罐头、辣味午餐肉等新产品,迎合健康和个性化的消费需求。

事实上,罐头正在摆脱“低端”的标签,逐渐成为“复古潮流”的代表。



社交媒体上,90后、00后晒出各种罐头创意料理,从黄桃蛋挞到金枪鱼沙拉,罐头已经成为年轻人表达生活态度的新方式。

这种转变与中国消费者对便捷、健康和可持续食品的需求不谋而合。



未来,随着罐头品类的丰富和包装的升级,它或许能够在中国市场找到新的立足点。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为中国罐头产业的全球影响力感到自豪,同时也为其在国内的边缘化感到遗憾。



罐头并不是“不健康”或“落后”,它只是尚未找到与现代中国饮食文化的最佳结合点。

因此,罐头的未来取决于创新和沟通。

企业需要用更透明的方式消除消费者对“防腐剂”的疑虑,例如标明“无添加”或“低温杀菌”工艺。

同时,罐头也可以借助文化营销的力量,在国外越来越受欢迎。

从百年前的南洋瓦罐,到如今的全球餐桌,每一罐背后都是中国工人的心血和智慧。

【信息来源】

新华网2023-3-22

中研网2025-4-16

和讯网滚动2024-1-22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