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年,是中国海关实施知识产权保护30周年。2024年,全国海关共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措施5.32万次,实际扣留侵权嫌疑货物4.16万批、8160.51万件,共有来自58个国家和地区的权利人通过海关保护维护自身权益。


在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用户注册方面,共有4836个权利人提出海关保护备案用户注册申请,审核通过备案用户4516个,同比增长11.4%,受理代理人用户注册申请964件,同比增长22.34%。

在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申请方面,全年共受理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申请29541件,备案申请年受理总量首次接近3万件。审核通过备案申请21614件,其中国内权利人备案16034件,同比增长24.19%。在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总担保申请方面,受理权利人总担保申请141件,同比增长12.8%。


以商标权保护为主导 专利及著作权保护成效明显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执法涉及商标、专利、著作权等多个知识产权类型。

2024年,全国海关共扣留涉嫌侵犯商标权货物4.13万批、7639.01万件,分别占扣留侵权嫌疑货物批次、数量的99.5%和93.57%,以商标权保护为主的执法情势未发生明显变化。专利权、著作权保护成效逐步显现,共扣留涉嫌侵犯专利权、著作权货物24.9万件和499.59万件,分别同比增长71.33%和393.61%。

以出口环节保护为主 依职权保护为主要形式

在执法环节方面,2024年,全国海关共在出口环节扣留侵权嫌疑货物4.12万批、8033.37万件,分别占全部扣留批次和数量的99.17%、98.41%,进口环节扣留侵权嫌疑货物345批、130.15万件,同比分别下降34.16%和26.52%,出口环节仍是全国海关执法保护的主战场。

2024年,全国海关共在货运渠道扣留侵权嫌疑货物3732批,同比增长31.81%。其中,采取依职权保护措施扣留侵权嫌疑货物3627批、6514.2万件,分别占货运渠道扣留批次和数量的97.16%和97.81%。采取依申请保护措施扣留侵权嫌疑货物144.35万余件,同比增长近5倍。


主要新兴业态执法效果明显

随着互联网新业态的发展,市场采购、跨境电商等领域执法连续多年呈现增长态势。

2024年,全国海关共在跨境电商渠道(含B2B,下同)扣留侵权嫌疑货物2.53万批、2027.38万件,跨境电商渠道执法在扣留批次上成为2024年全国海关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扣留批次最多的执法渠道。2024年,全国海关共扣留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下出口侵权嫌疑货物1207批、2553.78万件,在货运渠道执法中的占比分别为32.33%和38.35%,较去年同期占比分别增长了3个百分点。


2024年,全国海关以专项执法行动为主要抓手,在重点渠道、重点领域加强对侵权高风险商品管控查处,取得明显成效。

以“龙腾行动”全面加强打击力度。海关总署连续第8年部署全国海关开展知识产权保护“龙腾行动”,查处一批行业性、区域性侵权大案。


以“蓝网行动”强化寄递渠道侵权精准管控。聚焦寄递渠道“化整为零”“蚂蚁搬家”式侵权行为治理,在邮寄、快件、跨境电商等渠道持续加大打击侵权力度。行动期间,全国海关在寄递渠道累计扣留侵权嫌疑商品11488批、2.51万件,有力震慑了寄递渠道进出境侵权违法行为。

以“净网行动”严控出口转运货物侵权风险。为严厉打击出口转运侵权货物违法行为,有效防范侵权货物“口岸漂移”风险,海关总署部署广东分署及23个直属海关开展出口转运货物知识产权保护“净网行动2024”。广东省内海关依托口岸区域特点,织密区域联动保护网络,扣留输往香港、澳门或者经由香港、澳门转运的侵权嫌疑货物846批、912.77万件,其中扣留经香港等地“中转”侵权嫌疑货物25批、59.9万件。

以“对非专项行动”推进中非经贸合作健康发展。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成功举办后,海关总署迅速部署全国海关开展“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对非专项行动(2024)”,严厉打击向非洲出口侵权货物违法行为,有力维护“中国制造”在非良好形象,促进中非经贸关系健康发展。行动中,全国海关结合口岸特征、输非商品结构等,在海运、空运渠道分析研判输非商品侵权风险趋势,加大查处力度,共扣留输非侵权嫌疑货物2060批、1008.68万件。


全国海关按照《智慧海关建设总体方案》要求,以项目化、清单化全力推进智慧知识产权场景建设和实施运用,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智慧知识产权”海关保护体系。

2024年,全国海关共向公安机关通报涉嫌知识产权犯罪线索332次,移送案件42起,协助捣毁制假藏假窝点、抓获犯罪嫌疑人,有力推动对侵权违法犯罪行为的源头治理。

(央视新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