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俄罗斯公开宣布将对“台风”级核潜艇进行拆解处理。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惋惜。

要知道,我国在核潜艇技术领域一直渴望有所突破,若能借助俄罗斯的力量,定能让我们的技术水平更进一步。

然而,俄罗斯宁愿花费资金将其彻底销毁,也不愿向中国转让相关技术。

明明是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伙伴,为何俄罗斯始终对我们保持一定的保留态度呢?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深海巨擘登场

时间回到1972年,正值美苏冷战时期,苏联正式批准了一款新型核潜艇的设计方案。

经过八年的精心研发,1980年9月,首艘“台风”级核潜艇TK-208号缓缓驶入海洋,开始了试航之旅。

没过多久,这艘潜艇的身影就被美国的军事侦察卫星捕捉到了。



通过卫星照片,美国专家迅速发现,这款潜艇的排水量远超想象,甚至比当时美国引以为傲的“俄亥俄”级核潜艇还要大出50%。

北约随即赋予了它一个霸气的名字——“台风”,以此象征其强大的威慑力。

在接下来的十年间,苏联陆续建造了五艘这样的潜艇,并全部编入北方舰队,以应对来自北约的威胁。



“台风”级核潜艇

“台风”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最大潜艇”的代表,离不开其独特的设计思路。

它采用了三个艇壳叠加的结构,外形呈现出品字形。

整艘潜艇高达十层楼,长度超过170米,宽度接近25米。

它的庞大身躯内可以容纳两座核反应堆,水下排水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4万吨。



“台风”的弹道导弹发射井

而它的武器配置同样令人震撼,最多可携带200多枚核弹头,导弹射程最远可达1.6万公里。

换句话说,仅仅20枚导弹就足以摧毁美国大部分城市。

此外,它采用的双层船体结构,使其能够轻松应对深海中的高压环境。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过,这个庞然大物也并非完美无缺。正所谓“大象难藏身”,它过于庞大的体型使得其在海底很难隐匿行踪。

再加上苏联在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的局限性,导致其信息化和自动化程度较低,许多操作仍然依赖人工完成,效率和精准度难以满足现代需求。

与美国的“俄亥俄”级相比,它在作战效能上存在一定差距,且维护成本极高。



“台风”的主控制室

因此,俄罗斯不得不选择放弃对“台风”级核潜艇的进一步优化,在美国的支持下,逐步对其进行拆解。

与此同时,俄罗斯也将重心转向了更为先进的“北风之神”级核潜艇项目。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新艇研发之路

2009年,该项目原本进展顺利,但第四艘潜艇的建造却突然停滞。

问题出在配套的“布拉瓦”导弹上,其研发过程遇到了重重困难。

俄罗斯军方意识到这一瓶颈后,于次年调整策略,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完善武器系统上,尤其是攻克“布拉瓦”导弹的技术难关。



“布拉瓦”导弹系统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们终于取得了一些成果。

2011年底,“布拉瓦”导弹成功完成了一系列严格的测试,六成的成功率让研发团队备受鼓舞。

尽管还有提升空间,但这无疑是一个值得庆祝的突破。

然而,同年11月,原计划交付的第二艘和第三艘潜艇再次因“布拉瓦”导弹的问题被推迟。



"北风之神"级核潜艇

原因是,“布拉瓦”导弹在首次正式服役试射中竟然失败了。

这一结果无疑给整个项目蒙上了一层阴影。

即便如此,“北风之神”级核潜艇的性能依然十分出色。

相较于“台风”级,它体积更加紧凑,水下机动性能显著提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俄罗斯的这款新型核潜艇绝非徒有虚名,它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世界领先的静音技术。

当它在深海中悄无声息地航行时,敌人往往毫无察觉,这才是真正的恐怖之处。

更令人震惊的是,每艘潜艇能够搭载16枚“布拉瓦”导弹,而每枚导弹又可以携带10个分导核弹头。

这意味着一艘潜艇就可以同时攻击160个目标。



"布拉瓦"导弹

不仅如此,这种导弹的射程可达1万多公里,精度极高,误差仅为60米左右。

在这种精确打击面前,敌人几乎无处可逃。

与此同时,其他国家的核潜艇发展也在如火如荼地推进。

美国正在规划一种名为“哥伦比亚”的新型核潜艇,预计十年后投入使用。

这种潜艇长度超过170米,直径达13米以上,水下排水量超过2万吨,堪称新一代水下巨兽。



"哥伦比亚"核潜艇

中国的自强之路

看到其他国家不断取得进展,中国在这个领域自然不甘落后。

我国计划建造一款4000吨级的小型攻击核潜艇。

当时的中俄关系还算融洽,因此中国也曾表达过购买俄罗斯核潜艇的意愿。

然而,俄方却委婉拒绝了中方的提议。

不仅如此,俄罗斯甚至宁愿投入资金进行拆解,也不愿促成这笔交易。



俄罗斯拆解核潜艇现场

好在我国科研人员坚持不懈,最终在静音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除了在核潜艇技术上不愿与中国分享外,俄罗斯在图-160战略装备的转让问题上同样持谨慎态度。

甚至在中国试图从乌克兰引进军事装备时,俄罗斯也多次试图加以阻挠。

这种态度背后其实与历史渊源密不可分。



中国核潜艇

历史上,中俄边境曾因领土争议产生摩擦,虽然如今大部分边界已经划定清楚,但那段历史仍让俄罗斯对中国心存顾虑。

同时,中国军工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俄罗斯担心中国在军事技术领域超越自己,从而影响其军事强国的地位。

特别是在远东地区的开发上,俄罗斯既需要依靠中国的力量,又害怕中国的实力对其构成威胁。

再加上俄罗斯长期试图融入西方阵营,对中国的崛起抱有一定的偏见。



中国军工发展

不过,这些阻力并没有阻碍中国军工事业的发展步伐。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实现了国产化。

各类新型战机相继问世,充分展示了强大的技术实力。

海军装备总吨位已突破150万吨,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而在核潜艇技术领域,我们也在持续探索创新。



中国海军

未来,中国军工发展的方向非常明确: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既要继续深入研究关键技术,又要保持开放务实的国际合作态度。

对于俄罗斯在核心技术转让上的谨慎,中方表示了充分的理解。

毕竟,任何国家都会对自己的尖端技术严加保护,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普京

更重要的是,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逐步走上了一条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与其寄希望于他国的技术转让,不如依靠自身的努力实现技术突破。

这种转变不仅体现了中国军工界的自信,也展现了一个大国的战略定力。



中国核潜艇

结语

这段经历告诉我们,在国际军事合作中,既要保持开放合作的姿态,也要坚定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球局势瞬息万变的情况下立于不败之地。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文献:1.CNR国防时空:《俄将拆解世界最大核潜艇 深海利器为何成弃儿?》-2018-2-212.环球网:《深度丨庞大的深海利器为何沦为时代的弃儿--俄罗斯将拆解世界上最大的核潜艇》-2018-2-203.新华网:《美国出资“帮助”俄军拆除世界最大战略核潜艇》-2008-7-10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