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4个多月,伊朗外长阿拉格齐,将再次访问中国。几天前,伊朗和美国代表团,就伊核问题展开谈判,这是自2018年,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后,两国首次举行的高级别正式会谈。据报道,双方不是直接谈判,而是通过中间方,进行间接谈判。伊朗对谈判表示“谨慎乐观”。随后,阿拉格齐宣布访问俄罗斯,现在又来了中国,显然,阿拉格齐是来通报美伊谈判进展的,我们对此的态度,非常耐人寻味。



伊朗外长阿拉格齐

一、美伊核问题谈判

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郭嘉昆回应相关问题,称阿拉格齐访华期间,将就中伊双边关系,双方关心的热点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以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深化政治互信,推动各领域合作,共同捍卫多边主义。这几句话看似官方,但信息量很大,要和4个月多前,王毅外长对阿拉格齐说过的话结合起来分析。

当时正值叙利亚内乱爆发,阿萨德政权倒台。我们告诉阿拉格齐,双方要保持定力,要坚定不移地做好自己的事,要加强团结合作,反对霸凌行径。这个话的意思,是伊朗没能在叙利亚乱局中做到团结合作,反对霸凌,中方表示失望。现在回头看,阿萨德的倒台,不仅让伊朗经营数十年的“抵抗之弧”轰然崩塌,也让他们失去了跟以色列抗衡的最大倚仗,如今才会被美国逼到墙角。



4个多月前,王毅外长会见阿拉格齐

在和美国的谈判中,伊朗方面的表现也令人迷惑。他们一方面强调,不会制造核武器,但又说,如果美国“犯下错误”,比如轰炸伊朗核设施,他们将“出于自卫”,不得不走上发展核武器之路。这里面的逻辑,有很大的问题。正常国家谈判,是我造出了核武器,你再来跟我谈,但伊朗政府却认为,只要我反复表态不拥核,美国就会取消各项制裁,伊朗的经济就会好起来。

二、伊朗的错误认知

伊朗人好像没想过,过去40多年,他们一直被美国制裁,期间从来没有造不造核武器的争议,现在伊朗有了造核武器的能力,却以表态不造核武器作为筹码,这不是授人以柄吗?特朗普的做法很简单,天天宣布伊朗会造核武器,即使你们现在不造,以后也会造。当年美国人打伊拉克,还要找一管洗衣粉作为借口,现在伊朗主动把“洗衣粉”塞到美国手里,特朗普高兴还来不及。

在制造核武器的问题上,只有完全不碰,和坚持到底两种选择,不存在中间态。伊朗的态度却是左右摇摆,飘忽不定。在伊朗内部,一直存在“强硬派”和“改革派”两种声音。强硬派比如内贾德,人称“反美斗士”,任期内大力推动核计划,改革派比如鲁哈尼,伊核协议就是在他主导下跟联合国五常加德国谈成的。



鲁哈尼谈成伊核协议,被特朗普单方面撕毁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伊朗不是朝鲜,这种人口大国,不能过于强硬,如果被全面封锁,代价太大。这话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改革派的路,鲁哈尼已经走过了。2015年,各方签署伊核协议之后,美西方确实放宽了对伊朗的制裁,但特朗普上任后,在完全没有理由的情况下撕毁协议,伊朗又能找谁说理?

三、中方已有言在先

现在,特朗普又回来了,还是打着要让伊朗彻底放弃拥核的旗号,他对伊朗搞极限施压,不是美国真对伊朗有多大恨意,而是以色列不愿意看到中东,出现另一个“事实性拥核”的国家。当年伊拉克试图制造核武器,以色列就策划“巴比伦行动”,强闯伊拉克领空炸掉核反应堆,也就是伊朗离以色列更远、国土面积更大、防空能力更强,不然以色列早就把伊朗核设施炸上天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