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核武器,我国既有原子弹,又有氢弹,足以回应任何一个国家的核威慑。当然,核武器是“潘多拉 魔盒”,并非随时可以开启。而在最近,一场颠覆认知的“火球奇迹”,让军迷们对于未来统一台岛有了新期待。

4月21日,港媒《南华早报》披露的一则消息震撼全球:在中国西北某试验场,一枚仅重2公斤的圆柱形装置爆炸后,直径15米的橙红色火球持续燃烧超过2秒,中心温度突破1000摄氏度。据悉,这是中国船舶第705研究所研发的“氢化镁基爆炸装置”首次公开亮相,而这款“非核氢弹”的新式武器,足以重新定义常规战争的物理极限。



这款神秘新武器之所以被誉为“非核氢弹”,就是在于它作为常规武器,却拥有超乎想象的破坏力。我们知道,传统TNT炸药0.1秒就会瞬时爆燃,而氢化镁燃料通过链式氧化反应可以实现持续能量释放。论文显示,在同等质量下,氢化镁燃料的热效应持续时间达到TNT的15倍,而单位体积毁伤能量密度提升37倍。与此同时,燃烧时产生的镁金属蒸汽能渗透建筑缝隙,形成“高温熔炉效应”。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效果,一旦解放军装备了这款“炸弹之王”,台军耗费20年构筑的永备工事将完全成为摆设。要知道,台军构筑了庞大的地下基地群。经过数十年的持续建设,目前仅仅是台岛西海岸,其纵深30公里范围内就密布着412座钢筋混凝土工事,其中73%采用五层复合装甲设计,可抵御155mm榴弹炮直射。虽然说解放军也拥有钻地弹等大杀器,但从成本和效果来说,氢化镁武器的特殊毁伤机理,足以构成针对性的破防体系,其性价比成本也更高。



可以试想一下,一旦在战斗中采用这款武器,其强大的热熔穿甲能力产生的首波冲击,就足以产生3000m/s超压气流剥离外层混凝土,随之到来的持续燃烧将把钢筋加热至800℃以上临界软化点。与此同时,氢化镁炸弹还有窒息杀伤,燃烧会消耗密闭空间内90%氧气,释放大量氧化镁粉尘堵塞通风系统。此外,残留的镁粉遇水会产生剧烈氢气反应,延迟引爆地下弹药库。以台军位于台北的卫戍区“华山指挥部”为例,即便它拥有40米厚防护层,但只需一发氢化镁弹头即可熔穿。



除了军事上的战略威慑之外,此次技术突破还暗含深层次战略考量。近年来,美西方国家一直以核话题抹黑中国,大肆炒作“中国威胁论”。客观来说,由于顾及两岸血浓于水的同胞情谊,一旦台海战争爆发,解放军很大程度上会考虑到相关武器的敏感性,而氢化镁武器严格遵循《特定常规武器公约》,既规避核扩散,又能达到歼敌效果。尤其是其弹药当量可调的特点,在战时,解放军可以通过燃料压缩比控制燃烧时间,实现从单兵榴弹到巡航导弹战斗部的多场景适配。

值得一提的是,解放军可将该项技术集成于PHL-191远程火箭弹和歼-16挂载的雷霆-5滑翔制导炸弹,这也意味着未来解放军对台岛堡垒群将形成物理定律层面的降维打击。在攻坚战中,这种既能瞬间瓦解钢筋混凝土防线,又保留城市主体结构的“炸弹之王”,将成为统一大业中的新神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