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言
这两日,特朗普终于“扛不住”了,在美国一系列回旋镖都打在自己身上的情况下,他率先表示“3、4周就将对华达成协议”。
可这种“心不甘情不愿”的态度,却未必能够迎来中方“回应”!
因为不管是美国内部的“喊话”还是中国最新“数据”,都证明了一点——底牌在中国。
特朗普究竟为何“服软”?中国“可打、可谈,但美国必须优先改正错误”的底气又在哪里呢?
自从特朗普就任以来,就开始对世界经贸玩起了“超级加倍”,尤其在对华关税方面,特朗普更是从10%一路加码到了245%。
在其第一任期对华开启了所谓301调查后,如今特朗普又搞起了新一轮“超级301调查”来继续“加码”。
1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开宣布“在调查后”决定对华船舶实施“新措施”,其中不仅决定了对于“中资且在华建造的船舶”增加费用,还首度扩展,甚至连日韩印度都包含在了其中。
不过这一举措也“暗藏玄机”,因为这些费用不是立刻生效,而是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80天后生效,第二阶段则是3年后。
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船厂年总产量中,中国份额超50%。彭博社制图
这种态度基本上和特朗普一直宣称的希望中国来电保持一致,这中间“窗口期”就是他希望中国可以妥协的“时效”。
但特朗普的想法能否实现其实真不好说,毕竟中国一直以来释放的态度就是“可打,可谈,但平等协商必须是基础”。
此番针对船舶施压,中方的回复也尽显“冷淡”,外交部只是重申美方做法“损人害己”,所以敦促“美方改错”,而中方也将继续“捍卫权益”。
这种冷静态度背后,其实正是中国长线布局对美措施不断“生效”的底气所在,同一日中方发布了一季度财政数据,就被不少专家看出了“玄机”。
在18日的财政报告里,今年一季度不管是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还是政府性基金支出,都保持了快速增长。
就算特朗普不断施压,中国民生都没有受到影响,甚至“不降反涨”。与此同时基设投资同样也增加了近6个点的百分比,也用“内功”对冲了外部“投资”降低的风险。
可美国呢?在特朗普不断丢出“回旋镖”后,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像是美国能源行业——尤其是石油生产商在17号集体提醒特朗普“醒醒吧”。
按照美咨询公司伍德麦肯兹的报告来看,如今美国不仅在“最佳出口市场”领域受到中方挑战,在“锂离子电池、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等新兴技术领域也已经被中国“大幅超越”。
说直白点,美国在上游市场的主导地位已经“日渐西落”,而东方大国却正在凭借自己的“实力”迅速崛起。
这一点反映在民生方面尤其明显,随着关税大战拉起帷幕后,美国民众已经成为率先“为政府买单”的群体,生活用品等产品的大幅涨价让生活成本越来越高。
如果你以为就此美国民众就会“痛恶”中国?那可就大错特错了。一份美国最新民调显示,在如今将中国视为敌人的美国人“减少”了。
17日皮尤研究中心的这份报告里,2025年对中国持负面看法的美国人占比已经同比下降了4%,比起“跟着政府走”,美国人更愿意“看着自己的钱包”投票。
甚至在此次“关税战”里也有美国民众直接提起“疑问”,称中国产品这么好明明是给美国人“实惠”,我搞不懂特朗普为什么会这么做?
那么特朗普知道这些么?他自然知道,只不过如今的他其实已经把自己“架起来”不好下台罢了,所以特朗普也只能不断低调的缓缓“松口”,以求让自己不要显得那么“可笑”。
14日的时候,其实特朗普已经开始通过美国财政放出信号,宣称可能考虑减免对于汽车的关税措施,因为“汽车厂商调整需要时间”。
对于自己的这项举措,特朗普的解释是关税主意当然不会改变,不过我很灵活变通。不得不说这位美国总统确实“嘴硬”。
不过差不多时间段里,特朗普准备对“手机、电脑”等消费品施行“特例”,同样证实了他的“忐忑心理”。
而这种情绪直到日前,终于发酵到让他不得不亲口说出“缓和话语”,认为美中“贸易摩擦”应该尽快结束。
4月17日,特朗普忽然在记者会上表示“关税不能再高了”,因为人们已经不太会买东西了,而我希望他们可以“消费”。
简言之,就是美国“打不动了”,所以需要尽快解决问题。
至于时间节点,特朗普也有些“心不甘情不愿”的表示在接下来3-4周,应该就能搞定和中国的协议。
他还有些“心虚”的补充道: 如果达不成协议,那么我们就先定个“小目标”来达成一部分“共识”。
至于这个小目标是什么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中国如果“不妥协”,那么美国很可能就会“予以妥协”。
4月3日,交易员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交易大厅工作。
只是这话特朗普“一如既往”没有明言,也无法明言。因为在其“软化态度”背后的,正是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覆盖180国,美国科技股却蒸发4.2万亿市值的“现实对比”。
所以这也证明了,其实现在真正有“底牌”的是中国而非美国,因此仅仅对于美方的“口头态度”中方大概率不会“回信”,因为中国早已明言“想谈可以,先改错误”。
只可惜这种信号特朗普大概率没有读懂,不足24小时后,他还在试图通过“发言”继续维持自己的“面子”。
18日特朗普忽然又透露说:我顺便告诉你们,中国和美国正在进行非常良好的对话。至于细节他是一概没能拿出。
其实对比日前的官方新闻来看,即便有美媒爆料中美有所对话也是通过“中间人”来进行的,所以我们真不知道特朗普的“良好对话”到底从何而来。
当然我们更不知道特朗普口中的“三、四周就能搞定”究竟是不是可以化作现实,毕竟中方“奉陪到底”的话语还历历在目,而唯一的“解决途径”就是特朗普撤掉对华加征的所有关税。
参考资料:
Rfi《特朗普释放缓和信号:"美中私下谈判良好"》
联合早报《特朗普称美国正与中国进行“良好对话”》
联合早报《民调:特朗普第二任期 美国人对中国敌意下降》
DW《到底脱不脱钩?美财长要和中国签“大协议”》
观察者网《美国能源行业哀鸣:特朗普收手吧!中国要在全球能源竞赛中领先了》
联合早报《特朗普:中美关税战可能结束》
澎湃新闻《特朗普最新表态:1个月内会与中国达成协议》
国际金融报《特朗普表态:1个月内会与中国达成协议,对中美达成协议有信心!特朗普暗示不再继续提高对华关税》
中国能源报《特朗普政府将对中国建造船只加征“港口费”,中方回应》
环球时报《对“中国船”收“停靠费”?美将扰乱全球航运》
新浪财经《美国超级301调查落地/启动对中国船舶收费》
第一财经《一文读懂一季度财政数据:加快支出稳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