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言
1962年春节,中南海正举办热热闹闹的酒席,章士钊等人收到邀请陆续走进堂内。
随后进门的人让他们大吃一惊——竟然是大名鼎鼎的末代皇帝溥仪。
毛主席见状热情地招呼着,还笑着问,那传国玉玺到底去哪儿了?
在场的众人面面相觑,难道这是一场鸿门宴?这个问题溥仪回答之后,为何引起一片哗然?
1908年11月,三岁的溥仪被强行塞进紫禁城。
作为末代皇帝,溥仪的处境无疑是尴尬的,提起在紫禁城最后的十三年仍显得些许荒诞。
当时英国老师庄士敦教他英语、骑自行车、打网球,甚至在故宫内安装电话。
1924年,冯玉祥部将鹿钟麟带兵逼宫,溥仪毫无抵抗能力,只能躲在储秀宫听太监们慌乱收拾,最终只带了两箱珠宝和乾隆的田黄三联玺离开。
需要注意的是,这时候的传国玉玺并没有在其中。
此后他辗转天津日租界,住着德国式小洋楼,清王朝就这么没了,溥仪心里当然会有所不甘。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参谋在旅顺宾馆找到他,希望和他联手建立满洲国,元首还让他来当,一切都按皇帝的待遇。
此时的溥仪已经由不得自己的意愿,只能在长春就任,三年后改称皇帝,年号康德,从此溥仪已经彻底成为了傀儡。
溥仪对皇位没有太多的概念,只是认为有钱就是有权的象征。
就连当时在奉天机场被苏联红军逮捕,溥仪随身携带的皮箱里也只有镶满钻石的怀表、乾隆瓷器和大量金条,没有任何能够表明政治身份的东西,例如玉玺之类。
在苏联伯力监狱,他享受单独牢房、西餐供应,学会了很多生活技能,甚至能阅读《真理报》。
镜泊湖的寒风吹不散他的恐惧,比起在外漂泊,他更害怕被引渡回中国受审。
1950年,溥仪踏上了回国的列车,毛主席特别提到溥仪,表示他当过皇帝,同时也是受害者,新时代已经来了,溥仪需要一条出路。
溥仪心里知道,他终于要从“宣统皇帝” 正式成为 “公民溥仪”了。
毛主席对这位末代皇帝是十分尊重的,从合影站位细节、宴会都能够窥见一斑,但这次在宴会上问起传国玉玺,究竟是原因?
传国玉玺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自秦代开始便伴随着血雨腥风,西汉王莽篡汉时不慎摔缺一角,用的是黄金修补。
但在后唐时期,废帝李从珂携玺自焚,从此玉玺下落成谜。到了明清两代,紫禁城虽藏有“受命于天”玺,却始终被怀疑为后世伪造。
冯玉祥自然也对这珍宝十分在意,当年逼宫后就曾派人在故宫掘地三尺,下了死命令务必要找到玉玺。
图源网络
当时鹿钟麟亲自带人搜查交泰殿,搜了半天都没有看见传国玉玺,只有乾隆年间仿刻的“皇帝奉天之宝” 玺。
对于传国玉玺的下落,民间普遍流传两种说法。
首先就是溥仪在逃亡时私带玉玺至东北,后被日军拿走了,还有人说玉玺早在明末便已销毁,清代只是假装说有。
面对毛主席的提问,溥仪沉吟片刻,表示自己当康德皇帝的时候,也觉得缺乏权力的证明,曾向日本天皇索要天丛云剑、八尺琼勾玉和八咫镜证明满洲国的合法性。
但日本人说神器是神道教象征,不能给外人。
溥仪苦笑,紫禁城的那些玉玺都是摆设,就算自己是个所谓皇帝,也没见过真正的玉玺是什么样,而日本人连假神器都舍不得给,何况中国的真玉玺?
宴会上一片沉默,毛主席听了后反而说:
“历朝历代争这个石头,争出多少血流成河,现在好了,人民当家作主,要那劳什子做什么?”
说完他笑了笑,“如果哪天真的挖出来了,倒是可以送进故宫博物馆,让老百姓看看,封建皇帝们为了它多傻!”
这番话引得众人哄笑,大家的心里都十分松快,仿佛那个时代真正地过去了。溥仪笑得尤其畅快,现如今,他终于不用再为那个虚无的皇权背负罪名。
宴会结束后,毛主席还将自己的香烟盒递给溥仪。
溥仪接过烟,突然想起在抚顺时管教干部教他卷烟叶,他突然觉得,能像普通人一样抽烟聊天,才是真享受。
回到住处,溥仪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
毛主席问起玉玺,问的不只是一块石头,而是旧时代的终结。而我回答不知道,是因为我从来就没真正拥有过皇权,有的只是被利用的傀儡人生。
2019年,故宫博物院展出了溥仪当年被没收的部分珍宝,却独缺传国玉玺。
讲解员总会在最后总结,真正的传国之宝,从来不是一块石头,而是人民能够掌握自己命运的信念。
1962年那场宴会,毛主席与溥仪举杯共饮,或许他们碰响的是旧时代与新中国的历史交替,君权神授的观念已经消亡,而人民民主的时代就此到来。
参考资料:
溥仪:《我的前半生》,群众出版社1964 年
中央档案馆:《共和国特赦档案》,中国档案出版社2005 年
俞德浚:《植物园十年》,科学出版社1963 年
载涛:《载涛日记》,北京出版社1988年
吕厚民:《中南海摄影回忆》,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年
郭沫若:《十批判书》,东方出版社1996 年
庄士敦:《紫禁城的黄昏》,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年(译本)
日本外务省:《满洲国建国史料》,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1978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