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央批复宜昌市新规划,将其打造为全国性重要交通枢纽,在这一规划指导下,宜昌将协同湖北省,全面推进中部地区实现崛起,那么,此次宜昌将给中部地区带来哪些新发展机遇?



宜昌-从世界水电之都向全国交通枢纽的转变

宜昌位于湖北省西南部,南接湖南,处于鄂西武陵山脉与秦巴山脉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同时又是长江上游与中游的分界处,沿长江以西可抵达重庆和四川,因此,宜昌自古便是 “上控巴蜀,下引荆襄”的战略要地,有着“川鄂咽喉”之称。同时宜昌还是三峡门户,是三峡工程、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地,三峡工程位于宜昌境内长江西陵峡段,下游距离葛洲坝水电站大约38公里,在三峡大坝完工前,葛洲坝水利枢纽是我国最大的一座水电工程,三峡大坝建成后,不仅成为我国有史以来最大工程项目,也是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与下游葛洲坝水电站共同构成了梯级电站。三峡水电站具备航运、发电、种植、防洪等十余种功能,自2009年全部完工以来,持续发挥大国重器之力,2024年发电量超1.7万亿千瓦时,多年平均发电量占全国水电总产量的10%,极大缓解了我国能源供需矛盾,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巨大。大坝防洪库容高达221.5亿立方米,有效控制了长江55%的流域面积,使得下游抗洪能力得到质的飞升。得益于三峡等水利枢纽工程,宜昌也被誉为“世界水电之都”。



与此同时三峡工程大大提升了长江通航能力,万吨级船队可沿长江直达重庆,改变了宜昌的交通布局,使其成为连接重庆与湖北的重要水陆枢纽。

同时,沪渝高速、沪蓉高速等多条公路在宜昌构建起三纵四横的高速公路网,有效提高了宜昌与武汉、荆州、襄阳等城市的互联互通,焦柳铁路、宜万铁路、汉宜铁路等铁路干线在此交汇,进一步拉近了宜昌与周边城市的时空距离,未来襄阳至荆门高铁开通后,还将与武宜高铁、汉宜铁路以及汉十高铁等铁路形成汉襄宜金三角高铁环线,实现三地1小时互通。

宜昌还有三峡国际机场,现已开通36条国内外航线,可通达国内各大主要城市,直联韩国首尔、泰国曼谷、越南胡志明等多个国家及地区,加上长江与焦柳铁路形成的黄金十字通道,宜昌构建起完善的立体交通网络布局,使其成为武汉城市群融入成渝经济圈的关键枢纽,同时南北又能联系中原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



宜昌,这座曾因三峡大坝改变命运的内陆城市,接下来随着交通布局的不断升级优化,宜昌也被赋予了打造汉襄宜“金三角”重要支撑、长江大保护重要展示窗口以及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的三个新使命。

湖北如何撬动中部崛起新局

中部地区指的是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以及湖南六个中部相邻省份,区域总面积102.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68亿。中部地区东接沿海,西接内陆,是我国连接沿海发达城市与西部腹地的重要桥梁。

而湖北位于中部地区的核心位置,既能辐射中部,又能连接东西,是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四大经济区所形成的“几何中心”,交通枢纽地位显著。湖北在与成渝深入协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强化长江经济带中部和尾部的联动,成为推动国家多个重大战略有机衔接的关键纽带。



尤其是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提出后,更是成为关键发力点。2024年湖北GDP成功突破6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七,中部第二。省内武汉作为中部第一大市,2024年GDP达到了2.11万亿元,成为交通上联系八方,经济上辐射全省,互动中部,联系全国的关键支点。而宜昌作为湖北省内第二大市GDP达到了6192.12亿元,通过支持宜昌打造为全国性重要交通枢纽,可加强与省会武汉的经济产业互融,成为省内另一大经济增长极,有助于改变湖北一城独大的发展格局,湖北经济发展有望获得全新突破,有助于与其加快建设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