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无数英模以生命为炬,照亮科技强国的星辰大海。罗阳,这位用热血铸就“飞鲨”利剑的航空赤子,不仅以歼-15舰载机的壮丽腾飞改写了中国航母史,更以其留下的“罗阳精神”树起一座跨越时代的精神丰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艺术为媒、以思政为魂,将英模事迹淬炼为育人火种,通过音乐剧《罗阳》的创新实践,让信仰的力量穿透舞台,让报国的情怀激荡人心。当科学与艺术交响、历史与未来对话,“罗阳精神”正化作万千学子奔赴空天的引擎,续写着“国之重器,以命铸之”的时代新篇。

2012年11月23日,国产歼-15舰载机成功降落在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上。中国的航母工程创造了令世界震惊的“超人速度”,完成了里程碑式的突破,在场所有人不由得发出巨大欢呼。罗阳拖着疲惫的身躯,穿过正在狂欢的人群,他听不到众人的欢呼,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扑通——扑通——”。他捂住自己的胸口,痛苦地单膝跪倒在了地上……这是音乐剧《罗阳》开篇的第一个场景。

罗阳于1978年考入北京航空学院(现名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北航”)学习飞机设计,并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1982年8月,他满怀奉献航空、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毕业,来到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工作,担任设计员;后进入北航深造,取得硕士学位。“国之重器,以命铸之。”舰载机作为航母的一把“利剑”,是航母形成战斗力和威慑力的关键所在,更是我国海军真正走向深蓝的最大阻碍。罗阳及团队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承担起研制第一型舰载机歼-15战斗机的重要任务。从设计发图到成功首飞仅10个半月,创造了舰载机“当年生产、当年铅封、当年交付、当年形成战斗力”的世界纪录。2012年11月23日,歼-15战斗机呼啸着降落在“辽宁号”甲板上,滑行一段距离后稳稳停下,世界震惊。两天后,总指挥罗阳积劳成疾,因公殉职,年仅51岁。

为了更好地继承发扬杰出校友罗阳献身祖国航空事业的高尚精神,培养北航广大青年的航空情怀,组织实施“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北航决定排演一部反映罗阳英雄事迹的音乐剧。2013年,原创大型音乐剧《罗阳》正式首演,入选“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自2013年11月25日首演至今,已在全国范围内成功演出42场,覆盖观众20余万人。

2024年,站在新十年的起点上,立足大思政工作格局,北航将《罗阳》音乐剧进一步融入思政育人体系中,激励学生传承好、发扬好“罗阳精神”,在实现航空强国梦想的路上砥砺奋进,勇毅前行。


罗阳女儿歌唱《天空里的爸爸》追忆父亲

守正创新,构建“12345”文化育人体系

为深化思政教育创新,北航构建“12345”文化育人体系,以音乐剧《罗阳》为载体,贯通红色基因传承与空天报国精神培育。体系紧扣一主题铸魂、抓实双牵引塑形、完善三机制筑基、实施四行动浸润、开展五项目拓效,形成“艺术+思政”育人闭环。通过美育浸润、文化涵养及多维展演实现全方位思政渗透,最终形成“课堂-舞台-社会”育人闭环,为培育具有航空报国理想的新时代人才提供创新路径。将校史英模事迹转化为价值引领资源,激发青年学子“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培育兼具文化自信与报国担当的新时代人才。

厚植文化,立足思政素质培养


众人齐心协力将飞机送上蓝天

榜样故事映射群像,空天精神传承不息。作为国内首部全面反映罗阳事迹的剧目,音乐剧《罗阳》集航空报国情怀与艺术智慧于一体,兼具理想主义色彩和清新校园气息,呈现罗阳作为“杰出的科技工作者”“模范的共产党员”“优秀的领导干部”的成长过程,弘扬“爱国奉献、敢为人先、开放包容、笃行坚卓”的北航精神,旨在引导青年学子领悟“爱祖国、爱航空、爱航天、爱北航”的真谛。

积极响应讲话精神,深刻领会英模精神。2022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给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罗阳青年突击队”队员们的回信中说,希望队员们继续弘扬航空报国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推动航空科技自立自强上奋勇攀登,在促进航空工业高质量发展上积极作为,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音乐剧《罗阳》的编创,正是秉持“演罗阳、学罗阳、扬罗阳”的宗旨,力争真正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很好地总结和宣传罗阳同志的先进事迹,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罗阳同志的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这一号召,通过“师生演校友、师弟演学长”的方式,将“罗阳精神”一代代传承。

深入发掘教学价值,融入美育润泽青年。全剧以航空报国精神为主线,运用声乐、器乐、多媒体等手段,深刻展现航空报国英模的理想与信念;在情感表达上,运用符合青年审美的艺术手段,使整台音乐剧充满较强的当代意识、浪漫的理想主义色彩和清新的校园气息,力求通过舞台空间触及罗阳的心灵轨迹,生动诠释共和国脊梁的境界和情怀。

思政引领,培育空天报国情怀担当


罗阳妻子理解并支持罗阳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罗阳》音乐剧以创新载体方式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把思政课的社会实践以艺术形式搬上舞台,让青年学子在欣赏一出精彩剧目的同时,也上了一堂生动感人的思政大课。通过展现罗阳生前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典型事例,真实刻画了罗阳的英雄形象,生动彰显了他忠诚于党、献身国防的优秀品质,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及不畏艰难、敢打硬仗的拼搏精神,让青年学子在聆听和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形成把人生追求同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紧密联系的价值观,有利于激发北航学生空天报国的热情,促进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据统计,参演了《罗阳》音乐剧的学生,80%毕业后都进入了一线研究所,罗阳的历任主演,均在航空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音乐剧《罗阳》相关宣传册与纪念品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罗阳精神”如同永不熄灭的航空火炬,照亮青年学子奔赴空天报国的征途。北航以《罗阳》音乐剧为载体,将思政教育熔铸于艺术血脉,让英模事迹化作精神坐标,指引万千学子在"忠诚、坚守、热爱、奉献"的价值航道上砥砺奋进。当歼-15战机呼啸苍穹的轰鸣与音乐剧舞台的磅礴交响共振共鸣,一代代青年正以罗阳为镜,将个人理想焊接于国家重器,用青春热血续写航空强国的壮丽篇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希望全国广大高校毕业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无数“小罗阳”正从课堂走向研究所,从舞台奔赴深蓝,以科技自立自强之志,铸共和国脊梁之魂,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蔚蓝天空勇毅前行!

作者:赵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