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特朗普又一次让世界见识了“脱离现实”的发言艺术。4月18日,在白宫的一次活动上,特朗普突然开始“鸡蛋演讲”,声称鸡蛋价格“下跌了87%却没人夸”,称赞农业部长“干得漂亮”,还对在场官员们自豪地宣布:“现在你想要多少鸡蛋就有多少。”如果只看这段话,仿佛美国早已战胜通胀,鸡蛋像水一样便宜,人民丰衣足食,笑逐颜开。但现实呢?美国农业部和劳工统计局的数据狠狠打了总统的脸。
根据最新官方数据,4月中旬鸡蛋的平均批发价仍在3.13美元左右,仅比3月每打高达6.23美元的高点有所下降。而在1月,这个价格是4.95美元。换句话说,就算下跌了,也远不是特朗普口中“87%”那种惊天跌幅,更谈不上“太便宜”。从年初到现在,价格回落是趋势,但幅度远不如特朗普所言。而且,批发价回落并不意味着消费者的购物车就轻松了,很多超市的零售价依旧居高不下,尤其在低收入社区,鸡蛋依然是奢侈品。
特朗普为什么要在这个节骨眼上高调讲鸡蛋?说到底,是因为他没有更像样的“经济成绩单”可以拿出来吹了。当前的美国经济正处在一个充满不确定的敏感时刻,通胀虽有所回落,但仍远未稳定,利率持续高企、债务危机如影随形、消费信心疲弱。联储加息与财政支出陷入拉锯,股市波动与储户焦虑并存。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特朗普试图通过一颗鸡蛋,打造出“通胀缓解、供应富足、政策有效”的幻觉,掩盖更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
但这正暴露出美国政治的一个核心危机:把段子当政策,把口号当数据,把表演当治理。鸡蛋成了政治秀的道具,可民众却没有从“价格回落”中感受到实际好处。现实是,即便鸡蛋价格略降,美国消费者仍面临整体食品价格的“结构性高位”。据统计,肉类、奶制品、水果等品类价格自疫情以来持续上涨,家庭每月食品支出大幅增加。而特朗普这番“自夸式脱实”发言,根本解决不了任何一个真实问题。
讽刺的是,这番话出自一个刚刚批评拜登“让美国人吃不起鸡蛋”的总统。去年,特朗普多次抨击民主党执政下的通胀失控,把鸡蛋价格飙升作为典型案例来攻击拜登团队的无能。而现在,风向一变,他就把价格“回落”当成政绩展示,不惜篡改数据、曲解事实,一副“要不是我,鸡蛋早没了”的姿态。这不是什么政策操作,而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政治表演主义。
在当前国际局势日趋紧张之际,特朗普的“鸡蛋胜利论”更像是一种转移焦点的操作。美中科技对抗、美欧贸易博弈、中东地缘危机、俄乌战事僵持,处处牵动全球供应链和资本市场。而国内又面临选战逼近、党派极化、选民焦虑高涨。特朗普很清楚,与其深谈赤字和通胀,不如“讲点大家听得懂的东西”,比如鸡蛋。这种话题既轻松,又具象,更能制造流量。
但当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只能用“鸡蛋太便宜”来证明自己“治理有方”,那其实已经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它说明,美国的政治已经滑入“浅层娱乐化治理”的泥潭:复杂议题没人深谈,结构问题无人破解,一切都简化成了情绪喊话与表演口号。
而作为选民和观察者,更应警惕的是,这种“鸡蛋政治”并非小事。它代表了一种危险倾向,在真问题无法解决的前提下,以小题大作的“话术胜利”来替代真实施政。这种虚构胜利的行为,短期看似制造了希望感,长期却可能掏空民众的信任,令制度陷入“信息泡沫”。
真正的问题不是鸡蛋贵还是便宜,而是:总统是否还有能力直面通胀、劳工危机和社会分裂等棘手难题?当治理能力不被信任,连价格波动都要“编剧本”,美国政治还能剩下多少真诚?
特朗普在鸡蛋面前自我陶醉,但现实却在冷眼旁观。一颗鸡蛋不能掩盖制度的空心,也挡不住民众的质疑。当总统的发言变成段子,当政策的内容只剩段子,美国的通胀闹剧或许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