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奶茶连锁品牌浅茶上新三款以广西平乐石崖茶为底的新式奶茶,引发不小关注。当地的传统茶与年轻人喜爱的奶茶跨界合作背后,是石崖茶产业近年来的迅速发展和品牌影响力的逐步提升。这杯茶里升腾的不仅是茶香,更是一个传统县域农业品牌快速发展的样本。

石崖茶闯进新茶饮赛道

近日,在社交媒体平台,奶茶连锁品牌浅茶推出的新款“平乐第一春”颇有热度,吸引不少年轻人前往打卡。


浅茶门店石崖茶的广告牌。

4月16日,记者来到位于桂林高新万达广场的浅茶门店,广告牌上写着“首款‘不扰眠’鲜奶茶上线”,搭配了“平乐第一春”和“石崖不扰眠”两种不同奶茶的包装,整体为青绿色调,格外吸睛。

在该店工作人员陈先生的推荐下,记者品尝了店里点单量较高的“平乐第一春”。这款茶石崖茶茶底的风味很突出,带有独特的海苔香气,喝完有一丝回甘,又不失清新。

陈先生一边忙碌地调配饮品,一边向记者介绍了“平乐第一春”。“它香气独特,为新式茶饮注入全新风味,能给顾客带来前所未有的味觉冲击。它还有着低咖啡因的特点,晚上也能放心喝,能满足现代消费者对咖啡因高敏感的需求。”该店还有一款“石崖抹茶”,顾客的接受度也很高。


“平乐第一春”石崖茶茶底风味突出,带有独特香气。

记者在平乐县清华园的浅茶门店看到,短短10分钟内,这家店已经接到了3单“平乐第一春”。该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上新首日,一半订单都是“平乐第一春”。

据浅茶品牌方工作人员透露,虽然平乐石崖茶相对比较小众,但通过萃取茶汤、调配奶盖等创新工艺,既保留了石崖茶“浓醇甘甜”的特质,又以年轻化的口感征服了新消费群体。她表示,浅茶将长期推出这款茶,希望受到更多顾客的喜欢。

成功跨界背后 是产业规模化发展

平乐县石崖茶协会会长唐飞告诉记者,石崖茶的“破圈”并非偶然,离不开近年来石崖茶规模化种植和标准化制作的产业优化升级。

在平乐阳发茶业公司大刚村制茶车间里,机器声隆隆作响,茶香四溢,制茶工人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这里主要负责杀青和揉捻工序。此后,茶叶会运送至位于二塘工业产业园的车间进行下一步加工,成品就是“平乐第一春”的原材料之一。


平乐阳发茶业公司大刚村制茶车间,制茶工人正在忙碌。

平乐阳发茶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李红梅告诉记者,这是该公司第二次与新式茶饮店合作,以前也曾给“阿嬷手作”供应过茶底原料。目前,该公司的研发中心还在和另一家连锁新式茶饮店联合研发石崖茶茶底奶茶。该公司有4个制茶车间,其中位于二塘工业产业园两个车间的产品用于供应茶底原料。她说:“奶茶品牌选茶底看重的是供货稳定性,机械化生产能保证量产和品质稳定。”

曾经的石崖茶种植和制作主要以散户为主,石崖茶的品质参差不齐,这种粗放式的模式不适合规模化发展,这也是石崖茶一直困在山野的原因之一。近年来,规范化、科学化种植,制茶工艺不断提升,茶的品质得到提高,让石崖茶能走得更远。


平乐阳发茶业公司大刚村制茶车间茶香四溢,工人正在工作。

唐飞说:“以前石崖茶采用绿茶的制茶工艺,这些年来一直在尝试改良。早两年,市面上的石崖茶品质稳定下来,有了‘标准’。”除了精进制茶工艺,制茶设备也一直在迭代更新,以更好地激发和保留石崖茶的独特韵味。

石崖茶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也为标准化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平乐县青龙乡大刚村党支部书记覃昭雄告诉记者,过去,平乐石崖茶因野生资源减少、人工种植技术滞后,产量和品质波动较大。为此,大刚村立足地理环境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协会+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将野生石崖茶引种下山,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鼓励农民种植培育石崖茶,种植面积从2013年的1500亩增加到了如今的8000亩,干茶叶产量超过125吨,年产值2500余万元。

讲好石崖茶故事 塑造品牌影响力

石崖茶跨界破圈,也离不开品牌影响力的逐年提升。

这些年来,石崖茶产业不断提升自身优势,种植、销售等环节有了一定基础。唐飞告诉记者,2014年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后,石崖茶产业开始逐步走向正轨,每个环节都严格按照要求操作,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青龙乡党委委员朱丽青表示,近些年,相关部门一直在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讲好石崖茶故事,以严格的质量监管树立品牌、赢得口碑,不断提高市场美誉度和竞争力。如积极参加农产品展销会,增加石崖茶的曝光,提升品牌影响力;依托石崖茶开展特色节庆活动,开发茶园旅游、茶艺体验等,推动发展“茶文旅”。

当地政府和茶企业不断探索和打造石崖茶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石崖茶走出了一条新路子,推动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茶农覃文青告诉记者,石崖茶跨界新式茶饮,让他们感觉有了新的方向,今后将更加精心种植和管理,争取让它走得更远。

来源:桂林晚报(记者石艳红)

桂林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