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下午,第六届中国民族美术展览专家团走进四川资阳安岳石窟,开启沉浸式采风之旅,在历史遗存与现代科技交融中,探寻千年石窟艺术的独特魅力,为民族美术创作汲取灵感源泉。
当天下午,专家团首站抵达圆觉洞。作为安岳石窟的典型代表,圆觉洞犹如一幅立体艺术长卷,无声诉说着历史的厚重。精心雕琢的佛像面容丰腴祥和,低垂眉眼间似蕴含千年慈悲;一旁的菩萨身披璎珞,珠玉流转间,灵动飘逸的线条缀满岁月痕迹,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古代匠人的精湛技艺。现场,专家们化身“艺术寻宝人”,或俯身用眼神感受造像衣纹的起伏肌理,或举起手机、相机,将斑驳壁画上珍贵的色彩与线条定格留存。
参观圆觉洞。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国美协民族美术艺委会名誉主任殷会利难掩赞叹之情:“资阳的文化资源堪称瑰宝,对全国美术家而言极具吸引力,这些独特的文化符号、精巧的设计手法,以及别具一格的艺术语言样式,都为当下艺术创作提供了多元思路与创新方向,实地探访后,这里远超我的预期,石窟艺术的精美绝伦、文化底蕴的深厚广博,让我感到震撼,堪称完美!”
参观圆觉洞。
离开圆觉洞后,专家团走进安岳石窟数字展示中心,体验科技与传统碰撞带来的视觉盛宴。该中心通过全息投影、LED交互屏动态还原石窟艺术细节,将分散各处的石窟瑰宝集中呈现,让大家在光影交织间重现跨越千年的艺术浪漫,引得众人赞叹连连。
参观安岳石窟数字展示中心。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李青稞在分享时感慨道:“资阳文化底蕴深厚,坐拥十万尊精美雕像,这些珍贵的文化瑰宝不仅是旅游文化领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更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与素材。当下,关键在于吸引更多艺术家和民众走进安岳,沉浸式体验石窟艺术的魅力,让这些古老的文化遗产深度融入当代创作,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此次采风活动搭建起了专家学者思想碰撞的桥梁,让古老的石窟艺术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更为民族美术创作注入了新活力,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观安岳石窟数字展示中心。
“通过中国民族美术展专家团队的实地考察与艺术转化,我们期待实现以艺术赋能文化遗产传播、以数字技术活化文化体验、以学术资源构建产业纽带,下一步,我们也将通过持续举办安岳石窟各项主题展览,吸引全国艺术家用当代语言诠释传统文化,让千年石窟真正‘活’在当下。”资阳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刘海伟表示。
据悉,此次采风活动专家团还去到了千佛寺、卧佛院、毗卢洞、华严洞、茗山寺。
全媒体记者 凌曦曦 刘一笑 蒋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