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钱江新城核心区,归国不久的年轻业主选择与潮声比邻而居。天光云影,盎然绿意,坐拥美景之余,业主希望居住空间摆脱传统烟火气的束缚,打造一处生活美学的容器。南北设计以“内建筑”作答,将两套排屋拆墙为幕,为亟待开启的新生活带来充裕面积;自内生长的螺旋核心筒,使自然光影贯通上下空间,串联起一幕幕生活的剧场。在章建华的图纸之上,家不必囿于功能,而是一首流动的诗篇。
城市赋予了居住空间以快捷与便利。这处新居静卧于杭州钱江新城腹地,却也是城市中心不多得的、能枕江潮入梦之所。此前常年生活在国外的业主将新家安置于此,融壮阔江景入生活日常。
在外立面规则的桎梏下,业主渴望得到一个可开可合、隐透交织的家族居住场所:各处使用空间既是独立的岛屿,又能通过某种方式与家人实现声影交联;既能将个人喜好“藏”于一角,也能开阔引入四季晨光。在内建筑的整体构想之下,章建华将规整的方形建筑剖析、解构、整合,于方正体量中植入螺旋骨骼,重塑光线、动线与空间关系,最终使家跃然于平面,蜕变成为兼具雕塑感与功能性的栖居之所。
步入室内,向上延伸的大体量螺旋筒成为了视觉落点。这座室内雕塑的诞生,源于原始建筑中“光”的困境:仅有两侧采光的方正体量,宛如一只密不透光的混凝土匣子,地下空间幽深阴暗,楼层之间割裂疏离,一墙之隔的钱塘江景被阻挡于窗框之外……如何使光挣脱立面的包裹?如何实现空间的垂直对话?又如何不浪费宝贵江景,并使其成为家的一部分?
章建华自上海中心大厦120度的螺旋塔尖汲取灵感,这一超高建筑的竖向张力至此被凝缩至住宅尺度之内。螺旋轨迹从地下二层一路蜿蜒向上,至顶部天窗而止;而自天窗泻入的光线,通过不规则螺旋体的弧形表面漫反射至地下空间,令人身处其中亦能感知四时变迁。筒壁上则使用防弹玻璃,既保证高处安全,也以轻盈透明感消解了钢结构的厚重,虚实交织,柔和明净。
在串联起纵向空间的同时,筒体内设置的错落廊桥则使得同一层内的不同空间紧密相连。在如诗行错落的高低弧线之间,平面的景致或被切割,或被重组,在起居坐卧的不同动态之间形成一步一景的美学体验。这一永不重复的立体画框,框住了天空的动人,也框住了生活的温度。
螺旋核心筒重塑着光的路径,更悄然定义着空间的不同性格 — 向下,它安静沉入地下两层空间的隐秘宇宙;向上,它松弛舒展为生活的主场景。
地下两层更像是一处城市中央的“精神避难所”,下沉式影视厅如同一处沉浸式的观影洞穴,可随时切换私享与剧场模式;以雾化玻璃隔断的健身区域,兼顾隐私需求与大场景的通透感。业主热爱的木工手作,也被妥帖安置于负一层,镜面顶的使用弱化了大型木工器械带来的逼仄压抑,区域内暗藏的专业粉尘收集器将生活的热情与秩序完美平衡。
生活的圆心被规划至一层,厨房的烟火气在此留于一隅,在刻意缩小的体量下,是业主对生活的自我定义与坚持,更多的留白区域被规划至钢琴角,令音符与江风合奏共鸣。伴随螺旋核心筒舒张,2-4层的空间是不同家人们的生活自留地。
私密空间的留出,使得每位家人在大体量的空间中依旧能享有被拥抱的安全感。而得益于挑空结构与弧形露台,分处不同区域的家人们亦可透过纵横交错的框景关注彼此身形声音,亲密感在垂直维度中缓缓生长。
家的呼吸声,在花园的晨昏交替之间寻到了自然的回响 — 绿植与花卉,是自然的本真姿态,建筑的理性被融入其中,形成了家的点睛之笔。
城市之中的别墅花园,往往受制于地域限制。章建华在“双花园”的构思之下重构建筑的边际哲学:一楼下沉式庭园遍植绿树,在层叠的绿意之中造出一方都市绿岛,透明泳池彰显现代设计笔触,在喧嚣之外是闲云野鹤般的悠闲自处;屋顶花园的枝繁叶茂远离土地,钱塘江的潮汐成为了触手可及的卷轴。一藏一显,日间于屋顶赏江景日出,入夜便与家人围聚下沉式庭园,此时的自然已不再是生活的配角,它早已成为了家的一部分。
摒弃以功能分区为主导的居住逻辑,转而将空间视为承载情感与美学的流动载体,位于钱塘江畔的这处内建筑之家,是一场对传统生活的温和逃离。在螺旋核心筒的贯穿衔接之下,私密与共享早已不再是简单的平面空间对立,而是垂直维度中融合共生的状态。
克制与理性的计量之外,是内建筑温和诗意的情感表达。居住者、空间与自然,将在此持续发生对话。
NS南北建筑空间设计是一家充满创新活力与专业精神的建筑与室内空间设计机构,致力于为客户打造独特且实用的空间解决方案。设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空间与使用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深入挖掘每个项目的独特需求和文化背景,将艺术与功能完美融合,创造出既美观又舒适的空间环境。
监制 | 米芷仪
文 | 以西
编辑 | Han
图片来源 | NS南北建筑空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