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用好用活改革创新“试验田”,2023年济南起步区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总师制”,全面提升重点片区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水平,全过程、全方位、全专业统筹把控规划建设。近两年过去了,“总师制”在起步区运行如何?有何经验?近日,记者采访了起步区总规划师、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设计研究院院长匡晓明。
在“总师制”运行的近两年时间里,总师团队运用城市设计为方法,将设计导则制定者、开发协调者和技术审查者三者结合,通过伴随式服务持续推进对起步区规划建设项目的城市设计管控工作,共计开展项目审查60余项、专家咨询及项目交流会议近70余次。“总规划师咨询意见作为规划管理部门行政审批和技术决策的重要技术依据之一,为起步区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和高品质空间塑造提供了有力保障。”匡晓明说。
先期进行的鹊山生态文化园建设实施中,充分发挥了总规划师在片区统筹、专题研究、技术决策和项目审查等环节的支撑性作用:一是协同总策划师彭礼孝和总景观师王向荣的工作,“三师联动”高水平推进片区规划设计成果;二是开展片区电视塔、博物馆和科技馆等重点项目选址研究以及住宅布局专题研究;三是深度参与由崔恺、庄惟敏、何镜堂、王建国、孟建民、李兴钢、何舫等院士、大师组成的设计协调工作,明确城市设计引导要求,提出项目专家评审意见及总师审查意见。
作为中国城市设计领域专家,匡晓明先后主持完成了北京通州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启动区、天府新区等多项重大城市设计项目。“通过参与北京通州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启动区、天府新区等多项国家战略项目,为济南重大发展战略和空间布局提供了先进的规划理念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匡晓明说。
北京通州城市副中心作为距离城市主城区较远的城市副中心,以营造优良的城市环境为抓手,在城市空间形态塑造上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通过构建“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城市格局,打造与主城区错位发展的高品质新城典范,有效实现了人口与产业的聚集。济南起步区跨河发展,充分借鉴北京通州城市副中心规划,不仅加强了两岸的交通联络,同时也依托黄河生态本底优势,系统构建跨河发展的空间格局,突出吸引人流导入,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示范样本。
雄安新区的首要任务是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重点承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总部、事业单位和医疗机构等。雄安新区采取的组团式和针对性的发展框架具有借鉴意义。为确保起步区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好,各组团功能将创新引领与职住平衡相结合,组团间由绿廊、水系和湿地等蓝绿系统环绕间隔,避免“大城市病”出现。
天府新区作为公园城市示范区,不仅将公园形态和城市空间有机融合,还对城园空间关系进行优化配置,突出生态价值的转化。同时,以“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为目标,推动城市发展从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济南起步区可借鉴天府新区的公园城市理念,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塑造一个“产城融合、创新活力、生态宜居”的可持续发展典范城市。”匡晓明说。
匡晓明告诉记者,起步区的城市设计紧紧围绕“生态优先、科技引领、低碳示范”的核心理念,贯彻“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塑造了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圈、宜业宜居的高品质环境和绿色低碳的智慧型城区,并重点打造“青年友好型”与“科创人才集聚”的新生活方式空间载体,成为面向未来的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济南起步区是为积极探索新旧动能转换模式而设立的国家级新型战略新区,其核心在于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聚焦新信息技术、新能源研发与应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新动能培育与集聚。坚持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聚焦产业转型、低碳技术应用、绿色发展机制创新,着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样板,推动产业升级与城市转型协同共进。同时,强调“以人民为中心”,通过功能复合高效利用着力打造充满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和独具特色城市标志性项目。“如鹊山生态文化园立足起步区、服务全城,打造全民共享的城市休闲体验目的地。电视塔项目突破传统功能限制,集成信号发射、科技展览、云端酒店等复合业态,塑造兼具地标性与功能性的城市新名片。”匡晓明说。
在匡晓明看来,济南起步区作为跨河发展的城市新区,亟需解决交通瓶颈。规划通过构建复合型桥梁、水下隧道及轨道交通等多通道联动体系,引导人流、产业向新城区流动,实现两岸协同发展,激发新城活力。
匡晓明认为,济南起步区在规划管控要求上具有以下鲜明特点:一是聚焦新旧动能转换主题,严格把控项目准入;二是全面贯彻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原则上不论新建安置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以及政府投资的公建等项目均执行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三是强调功能复合,推动科技馆、文化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实现文化“事业+产业”双轮驱动,既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又极大地增强项目可持续运营能力。
“总师制”在济南起步区运转效果良好,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通过片区层面的有效导控实现了整体性城市设计总体意图落地,还针对各个具体实施项目提供全过程伴随式咨询服务,包括土地出让条件中城市设计管控要求的制定、建筑方案全程参与设计审查并出具专项审查意见,确保了各项目都符合城市设计要求,有力推动了起步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建设和高效能治理。”匡晓明说。
匡晓明告诉记者,“总师制”作为贯穿规划建设全流程的城市设计动态管控手段,为新时代高品质城市空间塑造提供了精准高效的规划管理支撑。该制度通过技术总控与过程干预,将高品质空间塑造、绿色低碳发展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设计管控要素,显著提升了规划实施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全过程城市设计技术咨询服务,依托同济大学多学科综合优势,为起步区建设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总师团队将在规划设计技术支持、建设项目方案引导、绿色低碳要求传导、城市治理多元协同和未来发展建言献策等多方面协力支持起步区的规划建设,使之成为新时代新区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的典范。”匡晓明表示。
(大众新闻记者 刘飞跃 海报设计 王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