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2025年4月23日
是人民海军成立76周年
▲图源:@央视军事
76年来
人民海军从无到有
一路劈波斩浪
纵横海疆,勇闯大洋
76年来
人民海军从弱到强
一路步履铿锵
走向深蓝,向海图强
他们,一直守护着祖国海疆!
人民海军,生日快乐!
▲图源:@央视军事
接下来
小编就带大家去看看
人民海军中的那些
以云南元素命名的舰艇
昆明舰
▲图源:“人民海军”微信公众号
舷号“172”,是我国自主研发的052D型导弹驱逐舰首舰,2012年8月下水,2014年3月正式加入人民海军战斗序列。
▲图源:“人民海军”微信公众号
该舰具备指挥控制、信息协同、侦察打击等多项作战功能,主要担负编队指挥、区域防空等作战任务,是航母编队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昆明舰官兵出色完成多项武器定型和作战试验任务,圆满完成了中俄海上联演、航母编队训练、远海联合训练等20余项重大联演联训任务。
曲靖舰
▲图源:“南部战区”微信公众号
曲靖舰是我国自行研制建造的轻型导弹护卫舰,舷号“508”,满载排水量1300余吨,于2016年6月8日入列。
▲图源:“南部战区”微信公众号
该舰装备了多套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武器装备,信息化程度高,隐身性能好,可单独或者协同海军其他兵力攻击敌水面舰艇、潜艇,具有较强的防空、反潜和对海作战能力。
文山舰
▲图源:文山新闻网
文山舰是056A轻型护卫舰,舷号“623”,于2018年12月11日正式下水,位于南部战区某基地,整个舰长88.9米,舰宽11.14米,排水量1370吨。
▲图源:“人民海军”微信公众号
056型护卫舰是中国海军的一种现代化轻型护卫舰,主要用于海上巡逻、渔业保护、反潜作战以及其他防御任务。
大理舰
▲图源:“人民海军”微信公众号
舷号“553”,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新型导弹护卫舰,具备对海、对空、反潜等作战能力,2023年8月正式加入人民海军战斗序列。
▲图源:“人民海军”微信公众号
联合演训、战备训练、实兵对抗……大理舰枕戈待旦,风雨兼程,“岸上做客,海上为家”,任务一个接一个,战斗一场接一场,淬炼成长为人民海军敢打必胜的一柄利剑。
红河舰
▲图源:“东海舰队发布”微信公众号
导弹护卫舰红河舰,舷号“523”,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导弹护卫舰。2023年10月,红河舰正式继承“海上猛虎艇”荣誉称号,成为第五代“海上猛虎艇”。
▲图源:央视网
近年来,红河舰全舰官兵发扬传承“海上猛虎”精神,圆满完成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在演习演练中成功实射多枚导弹;在真打实备中,练就制胜本领;在新的航程上,续写“猛虎”新辉煌!
宣威舰
▲图源:宣威融媒
2017年,一艘以“宣威”命名的扫雷舰正式入列。宣威舰是我国自行研制设计生产的新一代扫雷舰艇,舷号“733”。
▲图源:宣威融媒
宣威舰入列后驻泊于大连军港,作为我国辽东半岛防御及作战的主要作战舰艇,承担着保卫京津门户、维护东北亚稳定的重任。
泸沽湖舰
▲图源:“南海舰队”微信公众号
2015年12月26日,运输补给舰泸沽湖舰加入南海舰队,该舰满载排水量1.5万余吨,舰长155米左右、舰宽大于22米,目前舷号为“909”。
▲图源:“南海舰队”微信公众号
该级舰没有综合补给舰所特有的大型补给门架,只是在中部每舷各装了两个小艇投放架。舰后部设有直升机机库和宽大的直升机平台,视野较为开阔,便于直升机起降作业,可供多型直升机实施垂直补给。
抚仙湖舰
▲图源:“南部战区”微信公众号
舷号“888”,2007年服役于南海舰队,满载排水量1.5万余吨,属于综合型的大型补给舰。
▲图源:澄江融媒
抚仙湖号综合补给舰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综合大型补给舰,是我国专门为南沙换班补给量身打造的万吨级新型岛礁综合补给舰。
郑和舰
▲图源:“大连舰院发布”微信公众号
海军郑和舰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远洋航海训练舰,舷号“81”,1987年4月入列,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日“八一”为舷号,以中国伟大的航海先驱“郑和”命名。
▲图源:“大连舰院发布”微信公众号
郑和舰隶属于有着“海军军官摇篮”美誉的海军大连舰艇学院,主要承担海军院校学员海上实习训练任务。截至目前,郑和舰已安全航行57万余海里,航迹遍布世界三大洋、六大洲,近4万名海军院校学员在郑和舰上实习训练后奔赴人民海军的各个岗位。
昭通舰(已退役)
▲图源:“昭通日报”微信公众号
舷号“555”,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某型导弹护卫舰,1987年正式加入人民海军战斗序列。2021年4月退役后,该舰移交山东省青岛市用于国防教育。
▲图源:“人民海军”微信公众号
伴随着人民海军的发展壮大,昭通舰走过了34年的光辉历程,巡守南海、挺进深蓝,先后执行20余项重大演训任务,航程23万余海里。
下关舰(已退役)
▲图源:云新闻
原舷号“231”,1980年改为“501”,65型(江南级)火炮护卫舰,1965年11月1日在广州造船厂开工,1966年12月3日下水,1967年6月12日服役于南海舰队,现已退役。
东川舰(已退役)
▲图源:云新闻
原舷号“214”,1980年改为“504”,65型(江南级)火炮护卫舰,1965年8月1日在广州造船厂开工,1966年6月25日下水,1966年12月2日服役于南海舰队,现已退役。
开远舰(已退役)
▲图源:云新闻
开远号护卫舰是65型护卫舰的五号舰,1966年5月在广州黄埔造船厂开工建造,1969年6月服役于南海舰队,服役早期舷号为“233”,1980年海军重新排列舷号,“233”号护卫舰改舷号为“503”。1986年8月1日被命名为开远舰,现已退役。
(注:以上内容据公开信息整理,为不完全统计)
好消息传来!
今后将有更多“云南籍”舰艇
加入人民海军大家庭中
据玉溪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消息,2024年,玉溪市扎实开展“情系边海防”“城连共建”“城舰共建”活动,继抚仙湖舰命名后,玉溪舰获正式命名。
据迪庆州人民政府网站消息,2024年8月21日下午,迪庆州与海军某舰开展“城舰共建”双拥活动并签订“城舰共建”双拥协议。海军某舰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通过开展“城舰共建”双拥活动增强了军民团结情,提高了国民的国防意识,推动了军民融合。迪庆拥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我们将和迪庆一同谱写好“城舰共建”双拥活动新篇章。
▲昆明舰官兵走进晋宁,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图源:晋宁融媒)
舰为城荣,城因舰威。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命名战舰,是一种无上荣光,不仅会增强市民的自豪感,也是拳拳爱国情的有效载体。而对水兵们来说,舰艇命名带来的不仅仅是“荣誉市民”的荣誉,更意味着一份牵挂、一种责任、一份动力、几多鞭策。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开展军民共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24年,全省16个州(市)与驻滇边防一线连队开展军民结对共建,9个城市与11艘海军舰艇“城舰共建”,推动新时代军民共建向边境、海域延伸,结对共建开创了新格局。
▲红河州代表团走访慰问海军红河舰官兵(图源:红河发布微信公众号)
城舰同名,携手同行
从红土高原到万里海疆
战舰与云南的故事还在继续
统筹 陈洁
开屏新闻记者 猫恩泊 整理报道
部分内容综合自央视新闻、云南日报-云新闻、云南红河发布、文山新闻网、昭通日报、云新闻、“大连舰院发布”微信公众号、“人民海军”微信公众号、大理日报、云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等
责任编辑 猫恩泊
责任校对 易科彦
主编 林舒佳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