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红楼梦》对联之三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作者:龚斌安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红楼梦》是一座蕴藏无尽智慧的宝库,历经近三百年,仍熠熠生辉。
在《红楼梦》第二回中,贾雨村一日至郊外观赏村野风光,偶见一座破落的庙宇,额题为“智通寺”,楹柱写有“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这一箴言,深刻揭示了人性的贪婪与短视,还有某种必然的因果,蕴含着发人深省的哲学深意。对联大意是聚集不义之财不知收敛,等到无路可退才想到回头。
自律
贾雨村这位穷儒出身的官僚,初任应天府时,为讨好贾府,攀附权贵,便在“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徇私枉法,不惜草菅人命,让薛蟠逍遥法外。此后贾雨村步步高升,但到贾府衰败时,他却恩将仇报,落井下石,最终因贪腐罪行败露被削职入狱。他的人生轨迹完美诠释了“身后有余忘缩手”的贪婪逻辑——从最初的“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到“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再到“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一步步沦为欲望的奴隶。
王熙凤是《红楼梦》宏大叙事里“忘缩手”的典型。她将“贪婪”演绎得淋漓尽致。本就有出色管理才能的她,倚仗贾母和王夫人,“重权”在握。王熙凤热衷于将权力作为满足私欲的工具,为了敛财,她不择手段,私揽诉讼,仅“弄权铁槛寺”一回就轻松赚取三千两银子,致使张金哥与守备之子双双殉情。她平日里还私放高利贷,盘剥众人,积攒下巨额财富,但她贪得无厌,永不知足,在欲望的深渊中越陷越深。在贾府大厦将倾之时,众怒难犯,千夫所指,“哭向金陵事更哀”,最终“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贾赦的行径同样是这副“对联”的生动注脚。他身为荣国府的长子,不顾“修身齐家”之责,“酒色财气”样样不能自律,被贪婪蒙蔽双眼。贾赦与贾雨村沆瀣一气,狼狈为奸,罔顾国法,陷害石呆子,致家破人亡。贾赦在生活作风上更是荒淫无度,无所不用其极,垂涎女色,主意打到了贾母身边的大丫鬟鸳鸯那。贾府被抄家时,他因恶行累累受到严惩,此时他才幡然醒悟,然而,“眼前无路”,悔之晚矣。
贪念
“贪念”如同“黑洞”,会吞噬人的理智与良知,使一些人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行为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失去对事物的正确判断。现实生活中一些人“欲壑难填”、“欲令智昏”,自然会“身后有余忘缩手”。“缩手”不易,“回头”更难。贪欲的闸门一旦开启,便难以遏制其汹涌的洪流。结果自然是“终陷淖泥中”。
《红楼梦》通过“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这一警世恒言,为人们呈现一幅关于人性与命运的深刻画卷。它提醒着人们要时刻警惕内心的贪婪,学会知足与克制,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伸手”唯有符合“道义”,“缩手”才会自如。
无欲则刚
君子爱财,取之以道。面对人生的选择时,不要被一时的欲望冲昏头脑,需深思熟虑,以免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追悔莫及,不然“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人生旅途中,保持内心的安定,以清醒作出抉择,以无悔走向未来。
- 希望能得到你的喜欢 -
图片 | 来源网络
文字 | 龚斌安
微信 | dongzhu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