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痛苦是一块绝望的冰/因为绝望,才冷得透明/渴念,希求,流动的眸子,已在无情的晶莹中得到安宁……”今天,苏州河南岸的“淘书乐”·樱花谷旧书市集上,诗人陆萍轻轻地为两位买书的读者朗诵自己的成名作《冰着的……》。这首创作于三十年前的短诗,引来了周围读者不由自主的掌声。陆萍为自己的作品能够得到当下年轻人的青睐而欣喜不已。


“淘书乐”风景迷人 王凯摄影


旧书市集吸引了外国游客 王凯摄影

今天开始持续6天的“淘书乐”·樱花谷旧书市集于每天10:00至20:00开放,这次的“3.0升级版”首次面向藏书家、作家、学者等定向招募,开启了“旧书朋友圈”专题展位。在这里,作家、学者、藏书家摆出自己的旧藏、签名本,以书换书,以书会友,浪漫的樱花谷成为一个集旧书流通、阅读循环、人际交流于一体的旧书社交平台和旧书文化生态圈。

旧书朋友圈

中午,流连在“旧书朋友圈”展位上的人渐渐稠密。


有读者特意为作家孔明珠的签名而来 王凯摄影

作家孔明珠带来了自己的处女作散文集《爱情备胎》,还有现在网上也买不到的《上海妹妹》,一本母亲金韵琴写的《茅盾晚年谈话录》,希望能和读者分享。读者严先生得知孔明珠要来“摆摊”,拿着多年前买的《月明珠还》请作家签字,又买走了《上海妹妹》,孔明珠附送了他一本《爱情备胎》。还有读者追着孔明珠想买她写的美食类书籍。有一位带着东北口音的书友走来,他说自己的公司开在附近,中午想到旧书市集走走看看,想找人聊聊天说说“书事”,孔明珠拿起所藏的杂志送了他一本。

与孔明珠的“轻装上阵”不一样,毗邻“摊位”上的传记作家罗银胜带来了好几百本旧书,三四十本一捆,码得整整齐齐。其中有他自己的作品《顾准最后的25年》《钱行健传》《杨绛传》等,也有他的藏书“木心作品系列”,以及海明威著作《流动的盛宴》等等,“因为写作的原因,家里积累的文献资料快‘堆不下了’”。不一会儿,就有读者用70块钱买走了一大捆书。


诗人陆萍给读者签字 王凯摄影

推理小说爱好者、《阿加莎·克里斯蒂传》的译者王霖也带来了自己的作品和收藏的推理小说,与他紧邻的是“同好”晚清民国侦探小说收藏家华斯比的摊位,推理小说的神秘和话题度,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围着王霖展开热烈讨论。

面对热情好学的读者,作家将自己的旧书几乎“半卖半送”了。究竟是什么样的书会让人忍不住留下来,是有用的书,还是让人时不时会想去翻动的书?“有时哪怕只是写一件世俗的事,也可以写成不世俗的书。”孔明珠说。

旧书新魅力

接下来的几天,“旧书朋友圈”里出现的嘉宾还将有作家曹正文、书法家钱建忠、中国象棋协会大师丁旭光等,展售他们的个人收藏,包括巴金签名本《随想录》;叶圣陶签名本《叶圣陶散文》;周慧珺、韩天衡签名本《书法论丛》,以及老版本《屈原九歌今译》;英文小说、复古摆件等特色藏品,为书友搭建深度交流的平台。

此外,“淘书乐”全新推出的还有“易卷知新”全民换书行动首创的“1本旧书换1本新书”模式,以书籍为媒介促进社交互动——读者可将闲置旧书置换精选新书,每本旧书扉页特设“阅读寄语卡”,让前任书主与新主人通过手写留言展开跨时空对话。

为契合年轻读者热衷的“谷子经济”潮流,本届市集推出了“易书益友”旧书盲盒,每日限量10份。盲盒分设文学、艺术、名人三大主题,以39元亲民价开启未知的阅读冒险,吸引读者在拆盒惊喜中感受纸质书的独特魅力。

据统计,这次的市集汇聚20000余种古旧书刊,涵盖古籍文献、民国书刊、稀缺版本等,其中不乏重磅“宝藏书”如《尤利西斯》萧乾、文洁若签名本;翦伯赞《中国史论集》(文风书局出版);《唐诗三百首诗与画》戴敦邦、刘旦宅、乔木、施大畏签名本;民国间铅印本《掌故丛编》(钤印本,北平晨报社藏书印);舒宗乔编著《第二次世界大战画史》(联合画报印社)。特价图书区则提供2000余种低至3折书籍,涵盖少儿、工具书、艺术、社科历史、生活科普、文学、汉译经典名著等类别,满足不同读者的淘书需求。


旧书市集的读者总不会空手而归 王凯摄影

来此的读者隔着苏州河水,举目便可望见对岸的上海邮政博物馆、瑞康公寓、河滨大楼,历史建筑构建起的临水风景,让旧书市集更多了一些看点。绿荫叠翠掩书径,旧书新友共佳期。这个暮春四月,以书为纽带,以友为桥梁,让旧书找到新朋友,从旧书中获取新知识。

原标题:《今天开始的“淘书乐”,可以“淘”到作家学者》

栏目编辑:黄永顺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徐翌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