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家桥古街的西南角,耸立着一棵与古街相匹配的古榆树。何年所植?谁也说不清楚。那是一棵罕见的大树,它的腰围四个大男人抱不过来,它的枝干,不匀称地向四面八方伸展,又生多结节的手臂和指头,象是数百个千手观音,严厉、傲慢的独霸在两个大池塘中间,占地面积约五六亩。枝叶茂盛,巍巍葱葱。若从底下往上看,它是一把无形的遮阳伞,夏天,从田里干活归来的男女都要在树下歇一歇脚,晚上又陆续聚在树下乘凉,既使天上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人们仍在树下拉家长。这样,人们又送给古榆树一个美名——遮雨伞。

人们赞美古榆树,不仅是它的雄伟、壮观、伟岸,也不仅是它给人们的遮阳与蔽雨,而是它那饱经苍桑和磨难的传奇故事。

据说,古榆树上有很多鸟窝,花喜鹊、乌鸦、黄鹂等鸟都在树上叠窝,后来都被乌鸦一个一个地挤跑了,古榆树就成了乌鸦独霸的“王国”。可是,时间不长,乌鸦家族闹起了纷争,整个古榆树上空,黑压压的一片,象是乌云遮日,只听到“呱呱”的乱叫,不多一会,空中落下斗败的乌鸦,一只、两只……乌鸦发生大战了。

民间认为,乌鸦是凶鸟,如果谁说出不吉祥的话,就被认为他是乌鸦嘴。还说:“乌鸦头上过,无灾必有祸”;“乌鸦叫,祸事到”,等等。乌鸦被认为招灾引祸的不祥之鸟。

乌鸦大战之后,百姓心中惶惶不安,揣测着灾难临头的境况。终于在炎热夏季的一天,天降暴雨,电闪雷鸣,突然一道带弯的条子闪,随即“轰隆”一声巨响,古榆树上伸向东南的旁枝被劈断了,火光冲天,吊挂在空中的树枝起火了,最后剩下烧焦的秃疙瘩。

有的说,古榆树上早就住着大蟒蛇,遭雷劈,就是那条大蟒蛇引的祸。

也有的说,古榆树上向东南伸出的那枝是怪枝,是妖怪(女)的化身,雷公一刀劈下来,先斩断,后烧光。

还有的说,池塘里的乌龟精与榆树上的长虫(蛇)交配,惹怒了天公,派雷公雷母前来追杀……

雷劈火烧之后,来年春天,古榆树照样生气勃勃,旧枝吐出新芽。百姓认为古树树有神灵,逢年过节,人们都要跪在树下烧香磕头,求树神保佑平安。俗语说,祸不单行,街上流行软骨病(小儿麻痹症),四村八庄的百姓,涌向大榆树下,端着大黑碗,求拜树神献出仙丹妙药……

人们赞美古榆树,古榆树是百姓的避难所。

1953年夏天,“毛人水怪”谣言四起,有的人绘声绘色地描述:“毛人水怪”脚有三尺长,跨一步就有五六米,这个浑身长毛的巨型怪物,专“挖人心、扒人脸、割童子(睾丸)”。其后这种说法越来越丰富,越传越恐怖。这时,百姓们白天结伙下田,晚上都聚集在古榆树下,小孩和女人都睡在中间,男人们睡在周围,最外一圈是绳索,绳索上吊着很多铜铃,铃声就是命令。

有一天半夜时分,一只狗碰到了铜铃,众人“吼”地一声大叫,火把手点起了火,男人们匆忙地拿起身边的棍,或是鸟枪,或是砍刀等武器,准备提拿“毛人水怪”。可是,在火把的照耀下,没见到“毛人水怪”的踪影。就这样,从夏天闹腾到秋后,高梁、玉米收割完了,谣言不攻自破了。

人们赞美古榆树。古榆树是民间文化的万花筒,说书的、唱戏的、打拳的、卖艺的、耍猴的、跑马戏……只要是沾上文化边的活动,都要在古榆树下摆场。摆场不需要交场租,只需要祭拜树神,然后借助古榆树天然屏障,尽力展示艺术才能。

有一家马戏团在表演前未祭拜树神,在表演上刀山节目时,演员突然掉下,双脚倒挂在横杆上。可是,在观众中有一位老太太吓晕倒了,未抢救过来就死了。马戏团觉得霉气,卷起铺盖走人。

百姓最喜欢听拉魂腔(柳琴戏),一连唱几天不收场。有一天,某家拉魂腔在古榆树下唱《换妻》、《郭丁香与张万仓》、《小姑贤》,后来戏班子走了,带走了街上一位少女,族长愤怒地立下禁令:禁演拉魂腔。接着,沈寅太的评书、沙永田的玉鼓、李保全和刘福标的大鼓、秦德林的琴书……乘虚而入,唱响古街。

倪家桥的落子舞也是出了名的。它表演的幅度较大,热烈、奔放、粗犷,称为武落子(大落子),英俊少年魏德恩是出了名的舞头,只要他吆喝一声,全场震动。他手持花伞领舞,两名白衣少男打连厢和舞动霸王鞭;两名红衣少女打竹板和耍红撒巾,五名少男少女分别以跑跳步、搓跑步、花梆步等不断变化队形,舞动有序,高潮送迭起,充满着浓厚的青春活力与阳刚之气,还表现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据说,有一年玩春会,倪家桥的落子舞在古榆树下排练,武术之乡的黄墩村狮子舞进了街,落子舞的演员准备收场,狮子舞的一位演员自傲地说:“你们那两下还行吗?看咱的!”话音刚落,魏德恩大喝一声:“给我揍!”正在卸装的演员们舞起手中霸王鞭,向狮子舞演员打去,黄墩的狮子舞演员抱头鼠窜,落子舞的演员乘机追击,一直赶到街外才收场。黄墩的一位领队说:“咱们的拳呢?”众演员醒悟:“挨打后想起拳还有什么用。”至今,这句后悔的话还流传在倪家桥古街人的嘴上。

人们赞美古榆树,古榆树向当地百姓献出了甘美的乳汁。每年的春夏交际之间,是青黄不接时节,这时节的贫苦农民,家无隔夜粮,地无成熟的庄稼,只有靠挖野菜、捋树叶充饥。不知是谁带的头,古榆树露出尖尖的嫩叶,就爬上树采摘,回到家里掺上少许的杂面粉,蒸窝窝吃。过了一段时间,古榆树上花开了,圆圆的,像小铜钱,人们又爬上古榆树,捋榆钱子充饥。由此,人们称古榆树是救命树。

人生苦尘露,天道邈悠悠。

这是天人合一的典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