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主播玩机器在直播时透露道,未来斗鱼将逐步减少对知名电竞赛事版权的购买,并称一些抖音上的主播会考虑独自或和其他主播共同购买版权。
有观众形象地用“拼好权”来形容这种变化。过去十年里,一直坚持体育赛事运营逻辑的电竞产业会进入版权拼团的时代吗?
尽管观众群体第一时间将讨论聚焦在平台和主播之间的博弈上,但事实上,很难彻底分清楚孰是孰非。就像有的主播坚持直播比赛,形成了特有的风格,成了赛时不可缺少的“二路流”;有的主播则如同观众描述的:比赛播到一半,置观众于不顾,跑去玩别的游戏。
但不管是因为代理问题,还是平台商业化能力受限,总之,作为版权的购买者,直播平台逐渐放弃电竞赛事版权的唯一原因只能是账算不过来,而且是各种意义上的算不过来。
杂志曾经解析过赛事版权运营背后的成本,不仅仅关乎平台和主播,在赛事的宣发、运营、支持等环节,需要一个个职能团队的支持,自然存在着大量的人力成本和复杂的决策链条。
当直播平台购买版权亏钱时,一个先入为主的观点是主播不卖力,毕竟这并非特例。但事实上,即便主播在直播的环节表现出色,仍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有一段时间拳头游戏对于所有英雄联盟总决赛所有非官方流的禁止,这反而给许多头部英雄联盟主播造成了事实上的内容真空期;反过来,这几年主播为了直播效果做出一些行为给平台带来了舆论上的挑战也并非个例;更遑论某些因为职能团队的失误影响到赛事直播的情况。
因此,从平台购买版权到以主播为内容出口播出,这中间要经历一个高度复杂的运营链条。从结果看,这么复杂的链条非但没能成倍地放大版权的商业价值,反而因为不同环节之间因激励不相容形成的木桶效应显得性价比不高。
也因此,杂志之前曾经给出过一个明确的结论:对平台来说,一个包含了所有职能环节的成熟运营团队和版权同样,都是平台最重要的资产。
但无论是主播或背后的经纪公司拼团购买版权,或者是独自购买一些力所能及的版权——在这方面,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星际老男孩——这也许是一种迫不得已的方式,但和平台购买这种方式相比,并非毫无优势。
最明显的优势即是因为面向群体的单一性,“单兵作战”反而更灵活,成本更低。主播的影响力多数时候也足以胜任面向自身受众的赛事宣发。同时,自负盈亏其实也是最好的激励机制。
在这个过程里,提供基础设施、享受收入分成的直播平台在扮演一个更贴近平台本身含义的角色。
最明显的劣势即是个人主播或经纪公司既不可能像平台一样,利用庞大的投入撬动更多的传播资源,也不可能拥有像平台一样“打包”式的灵活操作。
而且,如果针对个人主播或单个直播间,之前杂志数次提到过的直播数据无法核实的问题或许更容易找到解决的办法。
不过,更需要关注的其实是推动版权拼团时代到来的趋势。其中隐含的担忧可以拆解为三个关键词:快刺激、算法和小屏。
一个前提是,不管平台是否购买版权,还是主播是否拼团购买版权,所谓的商业逻辑从来都不同于自然法则。后者先于经验存在,无可置疑,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对与错,参与者无法影响。而商业逻辑则完全相反,依托经验、乐于迭代、只论合适不论对错,参与者与其相互影响,相互塑造。
强调这个前提的原因是,关注平台与主播之间的代理关系或现阶段平台对版权的运作模式,会陷入明显的失焦。作为垂直的游戏直播平台,斗鱼固然更依赖赛事版权,但也无法避免被整个市场的趋势影响。这个趋势的塑造者实际上是那些流量更加庞大的泛内容直播平台上,比如抖音。
换句话说,如果抖音等大平台放弃对电竞赛事版权的购买,基本上就在短期内宣判了这类内容在内容版权市场上的暂时出局。斗鱼当然可以扮演一个逆势而行的英雄,但如果其顺应趋势,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不管如何,在以抖音为代表的大流量平台的模式下,电竞类的内容实际上并不讨喜。原因即是前面提到的三个关键词:快刺激、算法和小屏。
快刺激不仅仅意味着碎片化,更意味着感官上的冲击要先于思维上的冲击,既类似于电视机对收音机,直观的画面对需要转译的声音的驱逐,也类似于二元论对复杂性的淹没。
在这个趋势下,不止电竞,所有需要长时间观看、理解的内容都带着明显的劣势,即便是体育赛事也一样。这种关于内容推送机制如何触发人性弱点的讨论过去几年里屡见不鲜。
话说回来,内容对观者的刺激既依赖于叙事手法,同时也受到终端的影响。小屏时代的来临固然让电竞赛事的传播更有效率、能覆盖更广泛的使用场景。但另一方面,无论是体育还是电竞,饭圈时代在时间和逻辑上确实跟着小屏时代一起到来。
这里面的逻辑非常简单。首先,小屏的物理限制大大减少了播出界面优化的可能性;其次,小屏能够传递的信息量也严格受到限制;最后,小屏会进一步限制观众对物理空间的想象和理解,这对于体育赛事而言是致命的。
李普曼在其著作中提到过:“精准的空间观念是很难形成的。仅仅在地图上两地之间画出一条线,测量距离,根本无助于我们理解这趟旅程到底要走多远。”
放到体育赛事里,就是一名观众将越来越难以理解一名足球运动员快速跨越一整个足球场背后的竞技能力;放到电竞赛事里,则是一名观众越来越无法理解及时赶到中路的辅助实际上在左右着比赛的进程。
关于这一点判断,只需稍微留意下各自项目赛后的讨论,很容易理解。
最终,在内容制播侧的工作者们想出好的解决办法之前,电竞内容可能会逐渐失去算法的青睐,如巨石般从山腰滚落,陷入西西弗斯式的困境。关于这一点,应该很快就能观察到。
从这一点看,率先表态跳出版权运营逻辑的拳头游戏就显得有些先见之明了。
最后一个问题,你更喜欢在大屏还是小屏上观看喜欢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