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好的部属大学在属地招生比例不得超过30%,但是仍然有多所高校踩红线,比如浙江大学在本省招生比例达52.3%。
早在2008年,教育部就要求部属高校“本地生源比例降至30%”,16年过去了仍然有5所985大学我行我素,继续加大在本地招生的人数。
这5所牛气的大学分别是:
1.浙江大学,年招生计划6000人,本地投放3136人,本地生源比52.3%;
2.华南理工大学,年招生计划6895人,本地投放3476人,本地生源比52.4%;
3.中山大学,年招生计划8153人,本地投放3645人,本地生源比44.7%;
4.哈尔滨工业大学,年招生计划3800人,本地投放1690人,本地生源比44.5%;
5.山东大学,年招生计划10270人,本地投放3618人,本地生源比35.2%;
浙江大学是“千年老三”,这些年排名无论是“清北浙复交”,还是“北清浙交复”,怎么排浙江大学都是第三名。
浙江省经济发达,有人很奇怪,偌大个浙江省,只有浙江大学这一所985大学,211大学没了。
如果了解情况就知道了,这是因为浙江大学一家独大的原因。
早在1998年浙大就开始合并了。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强强合并,组成了新的浙江大学。
如果不合并,放到现在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都是211大学。浙大的强,就是合并了省内本该有的211大学。
合并后的浙江大学如虎添翼,如果把浙江大学搬迁到北京,可能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分庭抗礼了。
浙江大学合并了这么多高校,浙大的发展又离不开浙江省的支持,于是,浙大不得不多招本省的考生,这些年浙大招收本省考生一直保持在52%以上。
华南理工大学和中山大学都是广东的985高校,每年高考广东都在吐槽,说你们都说河南、河北、山西、山东高考难,岂不知我们广东才难呢!
广东虽然每年考生人数比河南省少了差不多60万,但是广东省的考生发现并没有录取率方面的优势。
比如2023年,广东实际参考人数约70万,本科录取率为46.15%。
别看录取率还可以,其实整体录取率比全国低了约14%。
尤其是211录取率,2.74%,低于全国平均5.01%,全国排名倒数第一。
2023年,广东一本上线率15.44%,河南一本上线率16.65%,低于河南省。
广东2023年211录取率3.5%,985录取率1.6%;
河南省2023年全省高考报名总数131万人,本科录取率47%,一本录取率10%,211录取率4.10%,985录取率0.90%,被称为“地狱模式”。
广东除了985录取率稍高于河南省,本科录取率和211录取率都低于河南。
广东985录取率稍高一些的原因是,广东有2所985大学,即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河南省没有1所985。
可是很奇怪,广东有4所211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211录取率却不如河南省。
广东省心理不平衡了,以后不要说河南省高考老大难,广东才是老大难呢!
我认为,广东再难,也还是难不过河南。
广东好歹有2所985,4所211大学,而河南省只有1所郑州大学是211。
不说广东的211大学,单是2所985大学录取就偏向本省考生,比如华南理工大学,年招生计划6895人,本地投放3476人,本地生源比52.4%;中山大学,年招生计划8153人,本地投放3645人,本地生源比44.7%;
这怎么能跟河南省比?至于说录取率低,那是别的方面的原因。
咱们再看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这些年越来越好,排名一度进入前十。因为地理位置比较偏,优质生源招不来,招来后留不住,多少影响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
因此,哈工大投放在本省的招生比例占44.5%,这给黑龙江省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哈尔滨工业大学说了,哈工大是“一校三区”,除了校本部,还有威海校区和深圳校区,三校区统一品牌、统一规格、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质量、协同发展。虽然校本部在本省招的多,但其他两个校区却贡献给了全国。
这个道理也能够说得通。
最后说说山东大学。
山东大学年招生计划10270人,本地投放3618人,本地生源比35.2%。
山东大学是“山河四省”之一,这些年,山东省的高等教育发展真的是一日千里,比起“山河四省”另外三个省份强得太多了。
山东985大学有4所,纯211大学有2所,然而,山东因为高考生人数多,还是比较偏重于在本省招生,这也是多年的传统。
为什么这些985大学敢于“踩红线”多招收本省学生呢?
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与经济利益有关。
复旦一教授曾直言:“上海给6个亿,复旦本地招生比例就从10%飙到40%”。南京大学招生办也承认,江苏省的共建协议明确要求“多招本省人”。
大学也不是生活在象牙塔里,没有钱清高不起来,国家虽然给的有经费,但是架不住属地给更多的钱,在经济利益面前,多招一些本地的学生算什么?
第二,高校合并后遗症。
上海交大合并市属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本地生比例瞬间暴涨到40%;
浙江大学吞并杭州大学等三所省属院校,直接变身“浙江人的浙大”,本地生比例瞬间暴涨到52.3%。
合并前一些地方院校主要招的都是地方生,合并后自带“本地基因”,仍然不忘家乡父老。
第三,打着“服务地方”的旗号。
高校一边喊“要招全国英才”,一边多招地方学生。华南理工的解释是:“广东高考太难,我们得照顾本地人”。
但是,河南、河北、山西等考生活该当炮灰?这种情况公平吗?
再说了,一些985名校,本身就是国家投入,难道不该顾全大局吗?
当然,也有好的,以下7所985大学值得点赞,它们在本属地招生比例不足10%。
1.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校区),年招生计划2430人,本地投放116人,本地生源比4.80%;
2.中国人民大学,年招生计划2932人,本地投放184人,本地生源比6.3%;
3.北京理工大学,年招生计划3741人,本地投放243人,本地生源比6.5%;
4.北京大学,年招生计划4402人,本地投放300人,本地生源比6.8%;
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年招生计划3526人,本地投放264人,本地生源比7.5%;
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年招生计划1950人,本地投放176人,本地生源比9.0%;
7.清华大学,年招生计划3800人,本地投放359人,本地生源比9.4%。
你对这件事情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