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网上不是在传一个“好人有好报极速版”吗?就是一个卤鸭店老板觉得一只要卖给顾客的卤鸭变味了,于是去旁边桶里拿另一只新鲜的,下一刻他之前所站的地方就被天花板砸到了。很多人看了视频表示:但凡他昧着良心卖变味鸭,就直接被天花板收拾了,真是好人有好报。
当时有很多媒体,从中央到地方都转发了,甚至包括很多我们的熟面孔,在此我就不一一点名了,上面这条地方融媒的视频估计也快删了。
你现在基本看不到它们发过这个,因为这个事情反转了——所谓“好人好报极速版”系摆拍!
今天(4.22)抖音黑板报发布通报:
4月17日,“卤鸭店老板拒售变质鸭躲过天花板坍塌”事件经转载传播走红的同时,有网友举报其场景、事件存在摆拍痕迹。如,卤锅内疑似为空,“卤”字白纸张贴月余始终整洁,较多质疑声指卤鸭店并无实际经营,疑似摆拍。
你看这欲盖弥彰的解释还有这简单温柔的处罚,很明显平台也不想搞大了,轻飘飘揭过就算了。可问题是,这种事是这么好糊弄的吗?“猫一杯”巴黎作业本摆拍事件大家可没忘呢。
短视频时代就是这么荒诞,“正能量剧本”沦为流量密码,“虚构创作”与真实记录界限模糊,官方媒体急着转发成为流量的帮凶,这场由算法驱动的虚假狂欢早已敲响如今网络生态的警钟。
卤鸭店天花板的“适时”坍塌,砸碎的不仅是当事人的虚假人设,更暴露出一条由摆拍者、算法平台和官方媒体接力共谋的“信任产业链”——前者炮制猎奇剧本并演绎,中者推送流量并制造热门,后者不经核实就为摆拍事件背书。
这无疑揭示了短视频内容生态中最危险的症结——某些官方媒体为追逐流量热点,主动放弃信息把关,沦为虚假正能量产业链的关键经销商。
在这里其实我自己要先向大家认个错,因为前些天我也转发了官媒发布的卤鸭店天花板视频到某些群聊,虽然没在这个号专门为它写文章,但这也暴露出了我缺乏“等一等”的沉稳。
不过我毕竟只是自媒体,没办法去核实,而恰恰需要去做到这一点的很多官方媒体却也不去主动作为,事后也纷纷删掉了事,当作从没发生过。指望他们像我这样起码道个歉?压根没听说过。不怪人家张雪峰老师持续封神。
像这次卤鸭店事件,很多家媒体第一时间转发并配文称“好人有好报极速版”,这种操作极具代表性,且已成惯性。我甚至能够猜到,当第一家媒体做了转发后,第二家第三家看到第一家这么做了,就以为前面已经核实过了,便开始同步转发。直到被网友举报、短视频平台才去核实,衬托得媒体在此事件中毫无操守。
当算法推荐热度与新闻稿件价值画上等号时,实际上是让新闻学专业臣服于流量霸权。什么热度高就转发什么,用自身权威性为段子背书,然后使得段子具备了公共传播属性,虚假信息就此合法化,公众再次被蒙在鼓里。
到头来成也流量、败也流量,媒体的公信力就是这样被消耗殆尽的。当公众发现即便是权威媒体都可能成为假新闻的二传手,那么最后一定是陷入“万物皆可摆拍”的无尽猜疑链,对真正的好人好事是不公平且致命的。
猫一杯用巴黎野生作业本制造教育焦虑,卤鸭店老板用“好人好报”虚构正能量,都是在恶意消费社会的真实情感。而短视频平台偏偏受益于这种争议性视频带来的流量,且它的事后审核机制难以遏制海量摆拍者的饱和式上传内容。加上这次它对当事人的处罚过于轻飘飘,完全起不到以儆效尤的作用,这样不好。
近日,中央网信办正在开展“清朗·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乱象”专项行动,专门提到了其中2类问题——
1.恶意虚假摆拍问题。打造悲惨人设,假冒新就业群体身份,虚构“苦情”戏,利用公众善意卖惨营销。通过自我包装、作秀等手段,编造“社会名流”“成功人士”等虚假人设和情节,虚夸“爽剧”经历,收割流量牟取利益。打着“助农”“扶贫”名义,编造悲情剧本引流敛财。打造低俗恶俗人设,摆拍编造打架斗殴、谩骂吐脏、无底线骚扰等低俗恶俗内容。
2.散布虚假信息问题。以“剪切拼凑”“断章取义”“故意模糊时间地点”“冒用身份”等方式恶意制造不实信息。编造、夸大渲染家庭矛盾、职场冲突、暴力案事件,制造社会焦虑、网络戾气,挑动群体对立。利用“换脸”“换声”“P图”等手段编造不实内容。假借“科普”“解读”名义,或假冒、“碰瓷”权威机构、专家学者,恶意编造、散布涉经济、法律、历史、医学等专业领域虚假信息。
其工作要求又重点强调要“压实平台责任”——
压实平台责任。督促属地短视频服务平台对照专项行动整治重点,明确审核和处置标准,强化重点环节内容管理,完善标签标注功能,健全算法推荐和流量分配规则,优化营利权限管理,畅通举报渠道,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长效。
而我觉得,这个治理链条有必要继续向前延伸,那就是官方主流媒体应该建立完善“热点冷却机制”,对短视频来源内容及时做好信源核查,同时对相关平台也要经常性保持沟通;而反过来,短视频平台也应该构建一个“媒体信用分”体系,对屡次抢着传播不实信息的机构账号做降权处理。
另外就是,各级宣传部门应该将“未标注虚构演绎的摆拍内容被新闻媒体不加核实就引用”列为重大违规,让涉事媒体专门公开致歉而不是删掉了就轻轻揭过。如此刀刃向内自我革命,才能让官方媒体重新获取公众信任,不至于在吃流量馒头的邪路上越走越远。
我有时候觉得,很多媒体似乎有偶像包袱,就是不肯承认自己犯过错误。不像我们自媒体人,道个歉根本没什么。当然我也知道,媒体只要适时装死,很多看客迟早会散去,它们就能继续下一场流量狂欢,娱乐至死。
道歉是不可能道歉的,这辈子也不可能道歉的,搞好新闻又不会搞,只有玩这种流量,才可以维持得了运营这样子再说了,真道歉,死忠粉第一个饶不了它(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最后还是用一位长者的话来奉劝这些媒体:
媒体啊,还是要学习一个,你们毕竟too young、跑得快但问来问去的问题都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懂了没有啊?识得唔识得啊?
(全文完)
关注小号防失联
为了保持正常接收推文
还望大家能够将“少爷写春秋”设为星标
并多多点亮右下角“在看”
拜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