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眼光的焦点总是在不断发生着改变,前几年,俄乌冲突轰轰烈烈地开展,世界各国开始将眼光放在了这场看似会很快结束的战场之上,后来中东地区的冲突再度激化,又一次吸引了人们的目光,而到了近期,中美之间的冲突又成为了炙手可热的焦点。

其实中美两国的关系因为意识形态的不同,很早就变得十分微妙,双方有过多次暗中较劲,但很少有谁在明面上出手,如今美国的做法无异于从多方面向中国宣战,比如连续上涨的关税以及对台海事务的多次插手。

在很多人眼里,中美的竞争已经摆到了明面上,既然多方对立,那么双方实力的对比无可避免,经过这些年的发展运营,中美实力的差距究竟有多大,俄国媒体说出了真实情况,就当前的情况而论,中国至少有两项要比美国强大。

对华态度与局部切磋



正如很多人所说,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也意味着国际秩序的重构和动荡,曾经在西方单极世界控制下的秩序将会逐步消散,终将有一股新兴力量会崛起,东升西降似乎成为必然趋势。

到2023年,这些东方国家已经占到了全球40%的GDP,西欧那些发达国家的比重明显出现了下降,而在广阔的亚洲地盘上,中国将是其中的核心力量,也是影响世界变局的关键性因素。



对于这种情况最为担忧的自然是美国,或许是因为中国发展太过迅速,早从2017年开始,美国的对华态度就出现了显著的转变,在当年所颁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之中,直接将中国定义为修正主义国家,并且表示中国是对美国全球秩序的直接威胁。

如果从严格意义上讲,双方从这时开始已经走向了竞争,因为当时的美国政府已经明确表示不希望接触中国或者与中国合作,反而是要将中国视为主要竞争对手。

随着时间的推进,这种带有针对性的政策越发明显,尤其是到2018年,和中国的竞争已经被美国摆在最险要的位置,作为双方国家竞争之根本,经济和军事上的对抗是基础,但又不止局限于此,到了拜登政府主持政治的时候,双方的竞争已经扩展到了科学技术领域。



从方法上着手,美国对中国的全面竞争和遏制首先集中在安全领域,所谓安全,其实就是指以印太地区为核心的军事控制,早在21世纪的20年代,美国对中国的军事关注度就在不断提升,随后还采取了一些断然措施。

比如继续拉拢其亚太地区的盟友,推进以军事为主的多边性合作,甚至是由美国直接插手,增强其在亚太地区合作国家的军事力量,例如在韩国,菲律宾等地区的军事部署,与日本的海军军事合作等。

其目的在于扩大亚洲地区某些国家的军事力量,从而达到对中国进行防御的目的,当然这还不够,美国还将北约的爪牙进一步扩大到亚洲,这就是其所谓的北约印太化,这也是美国战略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同时还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



无论是所谓的拉拢,还是在其他国家的防御体系建设,实际上都是以美国为主导的,例如美国在韩国地区所安装的中程导弹系统,韩国在实际上并没有控制权,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国家和地区与此类似。

美国是世界上盟友最多的国家,所以一定会发挥自己的优势,联合他们对中国实施多边封锁,并利用固有的台湾问题大做文章,以扩大美国军事在亚太地区的影响。

不相上下的经济实力



经济领域的切磋是中美较量的第二招。

针对当前逆全球化的贸易形势,美国的对华竞争政策采取了,根具保护主义色彩的手段,主要是在全球范围内对中国实施的经济打压,以及在前沿科技产业对中国的遏制,这也成为近些年的热门话题。

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在特朗普执政时期对中国的关税壁垒,数据的连续飙升直接影响到了中美在多个领域的正常合作与贸易,这是美国对华的又一次挑衅,想要通过关税来继续推行美国的霸权主义,甚至想要通过这个手段来达成西方对华关系的共识。



不仅如此,以这场经济较量为基础,美国在高科技领域采取了更加严格的限制,比如推行以价值观为导向的科技合作,构建所谓的民主科技联盟,企图以此来弱化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之中的角色。

在限制中国的同时,美国同样在推动与欧洲,日本等国家之间的合作,并且以此形成技术壁垒,从而实现多方面对中国的压制,但对于这样的手段,当今的中国予以了最强有力的回应。

对于美方关税的无底线提高,中国同样提高了美国出口商品的关税,并且与特朗普政府的述职保持一致,双方此消彼长,最终的关税数据已经摆脱了政策调整的现实,高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程度。



在美国同等关税政策的打压之下,中国打出了强有力的组合拳,对应提高关税的同时,直接限制美国企业在国内的商品流通,对于与台湾地区存在非法合作的潍坊企业,直接关闭了所有的合作渠道。

而且就国内的状况看,但凡在此时与美国站队,一同对我国施压的国家,将会被立刻中断此前的合作与经济往来,在中方如此强硬的手段之下,美国的损失似乎更加严重。

因为如今的美国坐收经济全球化的红利,其国内的产业链大多依靠世界范围内的合作,如果失去了中国这一片大市场,那么国内的制造业可能会瞬间陷入低迷,进而引发通货膨胀和经济吃紧,如果没有及时周转,可能还会加剧国内矛盾。

所以说在经济层面的较量,中美的实力差距不相上下,而经济上的对抗,很有可能会酿成最终战争的结果,那么双方如果真的打起来,又会存在哪些差距呢,俄罗斯媒体说出了实情,中国至少在两方面拥有美国所无法企及的优势。

中国独属的两大优势



对于中国而言,最显著的一大优势就是人口和兵员,从这一方面来讲,美国所不具备的先天性优势,在960万k㎡的领土之上,我国大约有近14亿的人口,如此庞大的基数之下,服役的军队数量在200万左右,还不包括预备役部队。

如果将预备役和民兵部队完全结合在一起,那么我国能够走上战场的人员大约在800万左右。

而在几乎同等面积的领土之上,美国的可使用兵员仅有70万,在数量上已经形成了巨大差距,虽然现代战争并不靠人海堆积,但归根结底依然是人与人之间的较量,尤其是目前伴随着军队素质的提升,单兵在战场上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各国军事实力进步到现在,中美之间的对拼已经不再是战场之上的阵地和战壕切磋,而是对各种先进武器的操作和使用,也就是说双方如果开战,那么中国将有多于美国数倍的军队部署到不同的领域参与作战。

除了正面的武装突击之外,还包括敌后武装渗透,高科技电子战,远距离火炮的使用,甚至是无人机集群等多层面的操控作战,这同样需要大量的人手,于中国而言也是一大优势。



除此之外,中国的火炮才是战争最强有力的保证,相比于美国作为一个进口大国,中国的战略资源存储极其丰富,尤其是一些能够广泛运用于军事的稀有金属,都将成为未来战场上出奇制胜的力量。

以金属锑为例,它是用于制作目前世界最高水平炸药的主要原材料,很多国家早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研究这项技术,虽然都有不同的成就,但受原材料的限制,并不能实现大范围生产。

中国则不同,因为拥有丰富的锑矿石,即使不能对这种高杀伤力的烈性炸药全军配备,但也能够训练出一支杀伤力恐怖的独特军队,依靠这高爆破的专属炸药给予敌军重创。



另外我国各类火炮的数量也远超美国,根据俄媒体所得出的全球火力指数统计显示,我国当前拥有各类火炮大约7240门,包括牵引,自行和多管火箭炮,这些都是将来战场上的大杀器。

而与此对应的,美国火炮数量还不到我国的1/3,更重要的是,即使是双方火炮的数量相当,如果真拉上了战场,美国或许也抽不出相应的军队成员来进行实际操控,所以中国才拥有真正的火力压制,可以瞬间对某个精准点实现火力覆盖。

美国方面则主要依靠空军的协同,或许在几十年前还能算作优势,但是在同等发展的今天,这样的优势已经逐渐不存在了。

结语



这就是中美双方剑拔弩张气氛下的军事差距,不仅是陆地装备,我国在海军方面相比于美国也具有独特的优势,无论是位于冲绳和关岛的军事基地,还是原本建立的第一岛链,在我国先进的航母集群影响下,都不足以称之为威胁。

参考文献
[1]章汉亭.中国登陆舰编队搭载兵员[J].当代海军,2004,(01):2.
[2]何奇松,王彦博.中美构建国际太空秩序的博弈[J].国际论坛,2025,27(02):3-20+
155.DOI:10.13549/j.cnki.cn11-3959/d.2025.02.001.
[3]洪云鑫,黎开朗,华浩男.中美战略博弈态势下美日同盟的演进与转向[J].东北亚学刊,2025,(02):56-77+
146.DOI:10.19498/j.cnki.dbyxk.2025.02.004.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