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刘轶琳4月22日报道:“这一智能体涵盖98%常见泌尿系统疾病类别,上岗8个月,已服务了30万人次。”4月22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以下简称“仁济医院”)公布其与蚂蚁集团合作AI医疗的最新进展。


姚老伯在一次体检中不仅发现了消化系统疾病,还因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异常,提示可能存在泌尿系统癌症风险。其子通过支付宝搜索“泌尿外科”,接触到了仁济医院泌尿专科智能体,并据此找到了迟辰斐医生。经过专业检查,姚老伯被确诊为前列腺癌。考虑到他还患有冠心病需植入心脏支架,迟医生建议先药物控制癌症,待心脏手术后再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而智能体也成为了患者家属获取后续指导和建议的重要渠道。

仁济泌尿专科智能体,是国内首个用疾病结构化数据训练、真实医疗场景运行的专科智能体,在开发过程中,仁济医院泌尿科医生团队全程参与算法设计,注入诊疗思维链,可支持多种复杂场景的医疗任务。打开支付宝搜索“泌尿外科”,用户即可调用仁济医院泌尿专科智能体,进行诊前咨询、多轮问诊、多报告解读、肿瘤分期、量表自测及医疗挂号等。


数据显示,这一智能体涵盖98%常见泌尿系统疾病类别,自上线以来8个月时间,已服务了30万人次,提供问答服务60万次。

“在智能体的开发过程中,泌尿科医生不仅是数据提供者,还直接参与模型的开发和训练,不仅孵育出了智能体,更是赋能了智能体。”仁济医院泌尿科主任潘家骅表示。他认为,这次仁济医院泌尿科医生参与智能体开发的过程中,实现了医生角色上的转变,将日常诊疗中产生的病历、决策链转化为医学数字资产,把长期积累的临床经验转变为知识图谱和决策树,通过持续的数据训练和反复的算法验证引导AI成长。


仁济医院副院长、泌尿科学科带头人薛蔚介绍,在医疗领域,精准的知识的训练比规模化数据投喂更重要,除了教给AI医学文献和指南,关键还在让AI学会医生的逻辑和思维,因此在这个过程中顶尖医生与技术应该成为搭档。“在对数据集、大模型、智能体系统性的开发过程中,仁济泌尿科医生深度参与、蚂蚁集团软件工程师、医学标注员共同建设对医疗文献、结构化诊疗数据的可控生成算法,并引入了人类医生的诊疗思考逻辑,才能让这一专科智能体达到临床可用的程度。”

据了解,仁济医院还将进一步丰富专业语料库、持续提升医疗智能体的医学逻辑能力。同时,围绕泌尿专科大模型开发更多应用,并探索将AI能力投射到更多基层医疗机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