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定要说人类有什么发明能将傲慢与愚蠢熔于一炉,核武器必定是榜首。而今,美国正以1.7万亿美元的惊天赌注,将这份“遗产”推向癫狂——一边挥舞关税大棒敲诈全球贸易,一边将手指按在核按钮上跳起“死亡探戈”。这场景,像极了赌徒在破产前夜押上全部身家,却宣称自己“稳操胜券”。
这明显是一种威慑?是一种讹诈加恐吓!1945年,“曼哈顿计划”用四年砸下300亿美元,将广岛化为焦土;八十年后,美国每年豪掷750亿升级核武库,威力足以让地球“重启”四五次。若说前者是科学狂人的末日实验,后者则更像军火商的资本狂欢。学者讥讽此为“校园霸凌逻辑”——个头大就能吓退所有人?就可以一直在这个地球上称王称霸?可惜历史早已打脸:朝鲜战场上的“核垄断”未能换来胜利,古巴导弹危机的化解靠的是外交妥协而非核弹数量和核威力本身。
而今,美国却将“威慑”异化为“恐吓”,仿佛核弹头是华尔街的股票,多多益善方能“保值增值”。美国军工复合体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不顾地球和人类的未来,一个劲的赚取暴利。这场豪赌中,真正的庄家并非国家,而是盘踞在五角大楼与K街的军工复合体。他们以“绝对安全”为诱饵,将纳税人的血汗铸成“哥伦比亚级”核潜艇、“哨兵”导弹与B61-12智能核弹——后者精度之高,足以让“核战争可控”的鬼话听起来像超市促销。
更为荒诞和可憎的是,旧发射井装不下新导弹,纳税人被迫为“拆旧建新”的双重账单买单,而军火商却笑嘻嘻地将手伸向小学课堂,用卡通模型向孩童灌输“核潜艇工程师梦”。这场景,堪比中世纪教会兜售赎罪券,只不过镰刀挥向了未来。最近他们五角大楼闹出的国家机密在网上透露,军头们商量战略问题,居然在有记者在场的群里畅通无阻,已经牵涉到很多非法牟利的军工复合体的代言人。
美国的核狂欢绝非独舞。俄罗斯被迫重启“萨尔马特”导弹,中国加速更新核潜艇,连印度都嘀咕着要造“三位一体”。军备竞赛像病毒般扩散,而美国却倒打一耙,将自身暴行美化为“被迫反击”。这种逻辑,宛如纵火犯抱怨火势太大,顺手再泼一桶汽油。更危险的是,“战术核武器”的精准化与小型化,正将核战门槛从“末日按钮”降级为“游戏手柄”——当300吨当量的“迷你核弹”能被F-35随意投送,在作战信息都能群聊的草堂班底下,谁又能保证某位总统不会在“推特治国”的妖性冲动中按下发射键?
解药或许藏在毒药旁。若将1.7万亿美元的十分之一投入《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续签,或资助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技术,世界是否会多几分安宁?历史早已证明,真正的安全来自对话而非威慑,来自共同发展而非相互毁灭。当美国忙着在内华达沙漠扩建核试验场时,北欧国家正用风能取代油田,新加坡用智慧城市消解资源焦虑,东方大国正在四处奔波贡献力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前者将人类锁进核冬日的冰棺,后者为文明打开温室效应的逃生舱。
特别是,如果当领头人疯狂和失去了基本的人性和耐心,就一定会在这个星球上无度造势。就拿最近他们片面点燃的关税战,就是一种失去基本理性的冒险行为。自身作恶,还想别人扶你下矮桩?再比如,那个副总统刚刚在电视上公开称中国是乡巴佬,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后,不但不道歉,反而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挑衅性发帖说,支持对中国加征300%的关税请在下面留言。可见,心无底线动作与兽无别。
六十年前,肯尼迪与赫鲁晓夫在核边缘互瞪,最终以撤导弹换和平;六十年后,政客们一边在广岛献花圈,一边给B61-12核弹批预算。这分裂,恰如狄更斯所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当核裁军的理想在小学课堂被军火广告谋杀,我们不得不问:人类是要用核弹头填满太平洋,还是要用智慧填平鸿沟?答案,或许藏在广岛废墟上那尊“原爆之子”雕像的凝视中——她手捧纸鹤,沉默如谜。最后,明话以一首打油诗对这些恶行真实记之:
万亿掷深渊,核魔舞袂翩。
霸凌犹校暴,威慑似虚弦。
祸水东输计,私囊北顾钱。
童蒙牵作饵,辐射落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