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立群(Han Liqun)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院员

特朗普的“百日新政”正在以一系列失策乃至失败而不可避免地滑向“百日乱局”。在诸多选项面前,当前的美国明显表现出既要留守霸权又不想过多付出、既要战略收缩又不容别人介入、既要聚焦东方又频频西顾的战略彷徨。

特朗普上台100天了。这100天里,从斡旋俄乌的事与愿违到“对等关税”的反复摇摆,从裁撤机构导致的人心不安到高层泄密显示出的决策混乱,从股市震荡到债市崩盘,从通胀加剧到街头抗议,各种问题连番而至。近日,特朗普公开表示如果没什么进展,美国就将从斡旋俄乌冲突中退出。这接近于承认斡旋失败,与其竞选时“一个电话解决俄乌冲突”的许诺形成强烈反差。关于特朗普的最新民调显示,其支持率堪忧,经济政策支持率已经降至其总统生涯最低。

可以说,特朗普的“百日新政”正在以一系列失策乃至失败而不可避免地滑向“百日乱局”。新任总统以这样的混乱开局,在百年美国历史上恐怕还是头一次。特朗普处在这个漩涡的中心,但这绝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要看清混乱的实质,恐怕还要端起历史的望远镜,从美国自身发展、美国与世界关系演变的更大背景下看。


▲2月27日,特朗普召开再次上任后的第一次内阁会议。

其一,这是2007年次贷危机、2019年世纪疫情、2021年国会山骚乱等一系列“世纪危机”得不到有效解决,美国社会政治“应力”持续累积后不得不释放的结果。美国历史似乎存在着重大危机必由重大冲击解决的“惯例”或“规律”。远的不说,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深陷越战带来的经济社会困境,终以“尼克松冲击”得到缓解,同时也导致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的重大震荡。“911”事件是美国在安全领域面临的一场重大危机,终以美国的全球反恐、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得到缓解,当然也留下无穷后患。

十几年前,面对次贷危机这种百年一遇的重大危机,美国并没有抓住机遇从根本上解决矛盾,背后大量的深层问题被掩盖并搁置至今。不幸的是,之后美国应对世纪疫情又连续失误,以至于出现了国会山骚乱这种令人瞠目的政治危机,埋下了更大祸根。这些问题不断叠加,就像地震前板块挤压不断增大的“应力”一样,必须由一场震动来释放。从这个角度来说,乱局只是结果,特朗普二次上台本身是这场震荡的“震中”。


▲特朗普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

其二,除了危机叠加导致的特有问题,美国自身还有很多长期问题积重难返,当前更陷入不得不调、但又难以调整的“两难境地”。仅以债务问题为例,自里根时期以来,它就是美国政府的“永恒话题”。里根的新自由主义创造了繁荣,也制造了更高的债务。克林顿时期搭上信息技术革命快车,削减开支、增加税收,创造了更大的繁荣,短暂实现了财政“扭亏为盈”,但旋即又被小布什的减税和两场战争打回原形。之后,美国政府债务就像坐上高速电梯,量化宽松、疫情纾困……短短数年就扩大到今天36万亿美元的天文数字。

为什么美国解决不了债务问题?因为美国经济已经深陷政策依赖的怪圈,没有刺激就没有增长,但持续刺激又会不断累积债务、累积逆差。债务的风险越来越大,但解决债务却可能引发更大风险。以特朗普曾多次解决其企业债务的商人自信,用好增收减支、债务重组、扩大融资几个手段,债务或许也能解决。但特朗普也明白,增收减支要动美国国内的利益,债务重组要动全球债主的利益,扩大融资要看美国政府的信用,这里面每一项都是要钱又要“命”(政治生命),必须做一个人说了算的总统才可能推得动。这也是他的诸多改革手段看起来具有“革命”色彩,但实际上又不是革命的根本原因。


▲4月18日,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巴黎与法、英、乌官员会晤后表示,若未来几天没有明显进展,美国将放弃斡旋俄乌冲突。

其三,百年变局正在加速演进,美国和世界的关系也到了不得不调整的时候。用美国人的话来说,这种调整既包括孤立还是介入、扩张还是收缩、往东还是往西的战略选择,也包括如何与中国、欧洲、俄罗斯相处。特别是对于如何与崛起中的中国相处,美国人几乎已经辩论了超过20年,虽然此前也有类似辩论,但当年对中国的定位与今天完全不同。在诸多选项面前,当前的美国明显表现出既要留守霸权又不想过多付出、既要战略收缩又不容别人介入、既要聚焦东方又频频西顾的战略彷徨。正在上演的俄乌、巴以两场冲突充分表明,纵使是美国这样的霸权国家,也难以同时调动资源应对多场危机。

小布什选择战略转向,奥巴马开始战略收缩,但做的都不彻底。特朗普二任的解题之道,就是更加彻底地与美国曾经的国际形象说再见,从盟伴体系、大国关系和地区邻国,到联合国和世贸组织,一切只遵循“美国优先”。这样做的直接表现就是“对等关税”的无差别攻击、斡旋俄乌的“越顶外交”、欲强取格陵兰群岛和巴拿马运河的“肆无忌惮”。但必须要说的是,在如何对待中国的问题上,经过4月初以来特朗普的一系列表态,似乎能感觉到美国国内还承受不起突然脱钩的代价。特朗普在对华关税问题上面临的综合压力远超其他外交问题,这是他必须要谨慎对待的。

总体而言,释放“应力”必然引发震动,脱出“困境”必然需要改革,平衡关系必然出现摇摆。特朗普“百日新政”虽然已经过去,但接下来必然还会继续在震动中改革、在改革中摇摆、在摇摆中寻找属于美国的“新平衡点”。历史规律是必然的,但历史条件是时刻变动的。没人知道历史是否还会送给美国摆脱困境的新机遇,这不仅取决于美国自身,更取决于世界其他各国、各方的反应。

高端访谈

更多访谈

基金会动态

更多动态

中美聚焦网|中美交流基金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