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夏天,辽宁锦州烈日当头,大部分人都躲在屋里避暑,37岁的三轮车夫蔡伟却满载货物在街头艰难前行。



一年前,给妻子看病借了不少钱,为了还债,只有高中学历的他无奈改行蹬起了三轮车。

为了多赚点钱,即便是烈日炎炎他也顾不上休息,总想着尽可能地多拉一趟活。

可没承想,他在街头挥汗如雨的时候,却突然收到了复旦大学的邀请,参加《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编撰工作。



三轮车夫和文字编撰,怎么看都搭不上边,然而,更劲爆的还在后面。

为期一年的编撰工作结束后,原本要返回老家继续蹬三轮车的蔡伟,竟然被复旦大学特招为2009届博士生。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蔡伟是个憨厚朴实的东北汉子,1972年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

由于家里的条件不是太好,父母平时工作也比较忙,在学习上对儿子的关注不是太多,也从来没有给儿子报过什么辅导班。

他小时候的经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散养”,长成什么样自己说了算。



庆幸的是,他从小就很懂事,性格也比较内敛,没有像有些孩子那样长歪了,一直都比较规矩。

上小学的时候,学校趁着暑假办了一个免费的书法培训班,他在家里面闲得无聊就参加了书法培训。

也许他天生就对文字比较敏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小小年纪就写得有板有眼,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和鼓励。



刚开始的时候,他只是痴迷于练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翻开厚厚的字典解惑。

时间长了,他竟然对简化字、繁体字以及古文字都有了深厚的积累,到了初中的时候俨然成了一个“小文字专家”,甚至连老师都经常向他请教。

由于痴迷文字,蔡伟喜欢上了看书,节假日最常去的地方就是锦州图书馆。

久而久之,他在学习上自然出现了严重的偏科,除了语文成绩,其他学科就拿不出手了。



在同学们眼里,他简直就是个另类,除了看书还是看书,身边连个玩伴都没有,总是孤零零地独来独往。

但是,他自己却非常享受这样的生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受任何干扰。

上了高中之后,蔡伟还是跟以前一样,除了偏科更加严重之外,还是一如既往地痴迷于看书,甚至还迷上了古文字研究。



每次去图书馆,他总是借一大堆书回来看,边看边做笔记,一年下来要看两三百本书。

有些书比较名贵或稀缺,借不出来,他就在图书馆里面抄书,有好几本书他都是整本抄下来的。

高中三年,人家要么学习要么玩,而他却是既没学习也没玩,把精力全都用在了看书和研究古文字上。

当然,他这样的举动也算是一种学习,肯定比那些浑浑噩噩光想着怎么玩的学生要强得多。



可是在高中阶段,他把精力用在了基础学科无关的领域,这就好比在游泳池里练撑杆跳,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

在对的地方努力错了方向,最终的结果自然不言而喻,他在高考中落榜了。

离开学校之后,他进入了一家胶管厂,相对于在学校的时候有了更多去图书馆的时间。

工友们休息的时候,不是喝酒、打牌、聊天,就是呼朋唤友出去玩。



他倒好,还跟以前一样总是独来独往,身边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又成了工友眼中的另类。

那个时候的工资也不高,他每月发了工资,除了贴补家用之外基本上都买了书。

别人家里是琳琅满目的家具和电器,他的家里却到处都是书。

而且,他相中的书籍价格都不低,新书也买不起,只能买旧书。



1994年,企业效益不好,蔡伟下岗之后为了生活,最初在学校食堂当过帮工,蒸了一年多的馒头。

后来,他又买了辆三轮车,做了几个保温箱跑到商场门口摆地摊。

人家做生意都很透钻,变着法子搞营销,想办法吸引顾客,做个小生意也能赚不少钱。

蔡伟倒好,摆好摊子之后就坐在那里看书,除非顾客自己找上门来,否则就一直低着头研究书本。



这种“靠天吃饭”的生意模式,自然也赚不了什么钱,他早出晚归忙碌一个月,顶多也就是让一家人勉强糊口。

东北的冬天天寒地冻,到了夜里温度更低,要是没有暖气,盖几床被子夜里不顶事。

但是,蔡伟摆了十来年的地摊,一年忙到头连暖气费都交不起,一家人到了冬天只能挨冻。

可即便如此,他依然没有停止看书,甚至连吃饭的家伙被人家偷了都没有反应,但是丢了两本书就能气得死去活来好几天吃不下饭。



庆幸的是,他有一个好妻子,一个能够理解、包容和支持他的妻子。

家里面过成这样,要是换成别的女人可能早就过不下去了,但是他的妻子却一直陪在他身边。

也是造化弄人,1995年他有幸跟我国的文学泰斗裘锡圭老先生,通过书信取得了联系。

之后两人便经常通信,讨论的内容也都是古文字相关的知识。



甚至在1997年的时候,他还指出了裘锡圭老先生作品中的一处谬误,由此足见他在古文字研究中的功底。

后来他攒钱买了一台电脑,经常在网站上发表一些自己对古文字的见解,赢得了很多相关领域学者及教授的赞赏。

2007年,他妻子生了一场重病,为了还债并改善家里的境遇,他才转行蹬起了三轮车。

蹬三轮比摆摊赚得多,但是忙一天下来精疲力竭,自然也没时间在网上发布作品了。



后来还是北大的董珊教授,得知了蔡伟的困境之后,联合裘锡圭和刘钊两位教授,向复旦大学举荐蔡伟参加《简帛集成》编撰项目。

编撰工作结束后,三位教授觉得蔡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再返回去蹬三轮车就太浪费了。

于是,他们就向教育部举荐,为蔡伟争取了一个博士生名额,随后被复旦大学破格录取。



由于蔡伟是高中学历,所以他在复旦大学读了6年,直到2015年才完成了学业。

读完博士后,蔡伟自然也不用再回去蹬三轮车了,随后进入贵州安顺学院,除了教授大学语文、古汉语和书法之外,还负责编写古籍书志等工作。

他的妻子也算是苦尽甘来,跟着丈夫到了安顺学院,在学院的档案馆工作。



如今已经过去了14年,蔡伟也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研究型学者,他们的儿子也已经考上了大学,一家人过得其乐融融。

对此,大家有何看法?

中国教育网 《高中学历三轮车夫被复旦破格录取博士,研究“小学”》

天眼新闻 《高中文凭考上复旦博士 如今安顺学院当老师!请看蔡伟的漫长逆袭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