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秦怡 实习生 颜诗语 摄影报道
千年古县蒲江,地处成都平原西南,是入滇进藏的咽喉要道。这里曾获评全国首批、四川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雪山下的生态福地、大美小城,如今正在打造成都向南向西门户城市。
4月22日,省政府新闻办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蒲江专场。
“三金三两三前”
蒲江的金字招牌不止农业
蒲江历来被称为农业大县,位于北纬30°的水果黄金种植带,是全国最适宜种植柑橘的地区之一。蒲江的金字招牌,不止农业。
会上,蒲江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赵钢用“三金三两三前”介绍蒲江,其中有“农业、工业、生态”三张金字招牌。
蒲江2019年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茶叶、柑橘、猕猴桃连片种植面积达60万亩。同时,蒲江是工信部批复设立的中国西部唯一的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工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达37%,比全省高7个百分点。此外,蒲江是全国首批、四川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在全国率先提出田园生态商务区理念,生态价值转化的“蒲江经验”入选全国中小城市优秀案例。
乡村振兴方面,蒲江做到“三两”,即乡村环境“颜值”“气质”两提升、乡村发展“活力”“管理”两兼顾、乡村人才“引育”“留用”两促进。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蒲江在成都市率先全域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生活垃圾处理、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分别达100%、95%,空气质量常年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实施一村一警、一教、一医、一邮、一企“五个一工程”,涉农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20万元;出台多项政策,引育了100多位高层次人才,创新设立乡村振兴首席顾问,培育了农村实用人才、农业职业经理人等3万余人。
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蒲江则是“三前”。赵钢进一步解释“三前”的含义,蒲江坚持功能配套做在前、民生福祉走在前、社会治理抓在前。在这三个方面,蒲江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比全省平均高15%,农村公路四通八达,城乡公交一体化,群众出行不愁;就医就学方面,蒲江在家门口就能看专家,医院外转人数下降了28%,成都七中、盐道街小学、金苹果幼儿园等名校进驻,从幼儿园到高中,实现了优质教育全覆盖;此外,“智慧蓉城”和“微网实格”的融合让平安蒲江建设群众满意度连续6年全省第一。
工业挑大梁
对县域经济贡献率达37%
2016年7月,工信部授牌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区,使其成为中国西部唯一的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历经9年发展,以该合作区为代表的工业为蒲江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
截至目前,合作区已集聚如德国博世、美国丝涟、日本东洋炭素、百岁山、牛栏山等知名工业企业346家。规上工业企业109家,规上工业产值占全县规上工业产值92.7%。园区重点聚焦生物制造、绿色食品、装备制造三个主攻产业方向,现有主攻产业的规上工业企业数84家,占园区产值86%,主导产业特色较为鲜明。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作为纳入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十四五”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的重点物流项目,蒲江铁路物流港正大力推进。
目前,港区已完成了高质量的规划设计,总体规划面积约18.9平方公里,核心区约2平方公里,已聚焦国家政策性资金领域,包装策划了近40亿元的功能项目,包括智慧化铁路场站、“保税云仓”等,已全面开展核心区一期项目建设,总投资17.2亿元,主要建设多式联运中心、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功能,预计2026年底建成运营。届时,蒲江港将实现物流集散、服务贸易、口岸保税、加工制造四大功能,将串联辐射川西南至广大川藏云滇地区,成为四川多式联运物流枢纽体系的新节点。
“工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达37%,比全省高7个百分点,真正挑起了大梁。”蒲江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赵钢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