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

行动不便的老人前往医院

子女工作繁忙无法陪伴

陪诊服务应运而生

今年2月上海市制订《上海市老年人助医陪诊服务试点方案》浦东、杨浦、松江、徐汇、长宁、普陀、静安、虹口、黄浦9个区启动陪诊服务试点

然而,市场化的商业陪诊动辄每小时200至500元不等,许多老年人多有不舍,面对群众切实的需求该如何满足?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近日从宝山区卫生健康委了解到,自去年七月起,宝山区在区内仁和医院、庙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党员志愿者陪诊,获得居民一致好评。至去年九月,这项陪诊服务已推广至全区所有公立医院以及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区内陪诊队伍共有400余名党员、社区和大学生志愿者,累计服务患者1.4万人次,着实为有需要的群体一解燃眉之急。

“有人情味”

一到门诊就有志愿者来陪诊

四月中旬,记者来到位于宝山区张庙街道和庙行镇交界处的仁和医院,这里作为宝山区老年医学中心,就诊人数超过一半是高龄老人,古稀之年的刘奶奶眼睛和腿脚都不好,当日儿子带她来医院复查,一到门诊大厅,立刻有志愿者前来陪诊。从挂号收费、到检查取药,一路体验安心又便捷,“这家医院妈妈一直来看病,环境很熟悉,看到如今医院这么有人情味,我们很感动!”刘奶奶的儿子感慨说。


仁和医院里,党员志愿者陪诊前来就诊的患者。顾泳 摄

作为宝山区“医路伴您”志愿陪诊服务的试点,去年六月,仁和医院就启动志愿者招募,首批吸纳70余人,其中党员占比三分之二。志愿者小张对仁和医院有情怀,“每年冬天,妈妈都要在这里住一段日子调养虚弱的身体,仁和的医护态度非常好,如今有个机会能回馈他们,我立刻就来报名了。”

患者怎样才能预约得到陪诊服务?仁和医院与所在镇的居委会等实现联动,有需要的居民既可致电医院预约,也能到家门口的居委会预约。仁和医院党总支书记景素芬告诉记者,为进一步扩大知名度,上个月,医院微信服务号也上线了陪诊预约系统。如今陪诊服务志愿者队伍已扩大到110人,服务患者超过6000人次,许多享受过服务的患者纷纷竖起大拇指,“自己来到医院看病不用担心‘转圈子’,就诊效率提高了,就医体验也更好了!”

夜门诊也有陪诊

有医院这种投诉下降65%

耄耋之年的老高长期卧床,不久前他的病情发生变化,救护车将其送至庙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留院观察。正在工作的家属尚未赶到,陪诊志愿者持续七小时不断做好老人与医护间的沟通,还给老人耐心地进行心理疏导,最终齐心协力下,老人后续治疗及时与上级医院对接,家属到院时一切手续都已办妥,感激不尽。

庙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22个村居委的近10万居民,下设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自去年三月中心开设夜门诊后,就诊人数络绎不绝。中心党支部书记刘艳说,不少上班族和学生白天没时间,夜门诊恰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陪诊服务不断线,夜门诊开设一年有余,夜门诊陪诊量也达550余人次,“有些白领身体不适但又孤单一人,有志愿者陪诊,看病就诊顺畅多了。”


社区夜门诊里,志愿者陪诊不“断线”。顾泳 摄

而在仁济医院宝山分院(大场医院),志愿者队伍中还多出一群高校学生。19名来自上海大学手语社的志愿者与老党员们一道,为患者带来陪诊体验。去年年底,一对特殊的夫妻来到医院,丈夫手持盲杖稳步探路,妻子紧挽丈夫臂弯,党员志愿者王国伟立刻上前询问,得知两人均为视障人士,妻子怀孕需要进行检查,但面对陌生又复杂的就医环境,两人瞬间失去了方向。“你们别担心,接下去的所有流程由我来指引,这是我的证件,你们可以摸一摸。”王国伟说。整个检查过程,因为有了志愿者的陪伴,夫妻俩踏实了许多。

仁济医院宝山分院党总支书记王倩告诉记者,自从有了“医路伴您”志愿陪诊服务,像这对夫妻这样的特殊群体平均候诊时间缩短40%,投诉下降了65%,居民美誉度提升了不少。


仁济医院宝山分院,患者为陪诊服务留下感激字句。

上海市民政局局长明确纳入养老服务补贴

关于陪诊服务的费用问题,市民政局局长蒋蕊在《2025上海民生访谈》中表示,“目前每次陪诊平均消费在两三百元,从下单情况看,子女帮助购买的订单比老年人自主下单的情况更多。

我们将专业陪诊服务纳入本市养老服务补贴服务内容,对低保、低收入等困难老年人实行兜底保障。也鼓励各试点区、街镇结合购买服务等形式,为80岁以上高龄、独居等特定对象提供低偿、普惠的助医陪诊服务,以及通过社会公益慈善资源为老年人提供一定资助。”

本文综合自:上观新闻、话匣子

相关作者:顾泳

微信编辑:Rong

◢ 猜你喜欢↓↓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