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杜春娜 通讯员 孔雪

为有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激发农民就业活力、提升集体经济发展动力,着力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队伍,4月14日至18日,市中区举办“电商兴农人励新培养计划”新媒体技能培训班。50余名村干部、第一书记、返乡创业青年代表等走进市中区“工匠学院”,通过“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实地观摩”沉浸式体验,历时5天完成了一场收获满满的赋能之旅。


量体裁衣 精准“滴灌”

培训前,市中区委组织部面向村、企开展培训需求摸排,围绕乡村产业发展、农产品推广、“三农”账号打造引流等方面征求建议40余条。瞄准“创业主力”、结合“核心诉求”,精心设置《个人IP打造核心点》《直播间流量运营》等10余堂贴近实际的专业课程。

“我们市中区有‘一河两峪’的近郊优势,有多样化的农特产品,通过培训,让每个人都变成‘会营销、会剪辑、会引流’的农村带货‘能手’。”一位学员表示,课程设置符合“胃口”、启发思维,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培训班上邀请了多名电商企业代表、直播带货达人等新媒体领域优秀“操盘手”。他们结合工作经历,现场交流经验、分享做法。授课内容从电商基础知识入手,涵盖短视频制作、实际案例分析、新媒体营销渠道打造、电商运营管理等方面经验技巧,让大家“身临其境”、全方位“蓄能充电”,不断提升专业能力。

陡沟街道仁里村的农村致富带头人杨洪军表示:“我做了三年电商,主要是卖绿植,但流量一直不大,本以为是市场竞争问题,但通过这次培训,发现缺少的是品牌打造和文化元素。”

学员们一边聆听典型案例的经验做法,一边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提出问题,变“你讲我听”为“我问你答”,深入挖掘成绩背后的工作方法、经验启示,找寻发展“密钥”。


学用相长 知行互促

突出实战实效、谨防学用脱节。培训班着重设置了实操环节,把课堂搬到电商直播间内,面对面、手把手讲授直播话术、流量管理等方面的实用技巧,全面打通从书本到实践的“梗阻”问题。实行“分组教学”,根据学员所在村的农产品特点,将学员分为6个小组,依托工会直播间,分组进行产品线上直播销售体验,教授不同产品领域的销售技巧。注重“现场提升”,授课老师实时指导学员直播,现场指出存在问题,推动学员在实训体悟中掌握方法、理清思路、提升本领。


培训班还组织学员前往部分区县的优秀电商直播基地观摩教学,通过对标先进、寻找差距,进一步增长见识、启发思路。在商河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学员们现场学习“电商+农产品”运营模式,了解农产品品牌打造、线上销售、社群营销等情况。

“这次学习收获很大,电商培训让我明白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新三农’思路,要带动农民把手机变为新农具、把数据变为新农资、把直播变成新农活,当新媒体一旦成为农民称手的工具,它就有可能与特色文化、产业融合,为乡村和农民带来红利。”十六里河街道石崮沟村第一书记邓延明感慨道。


跟进培养 长效赋能

为进一步巩固培训成效,培训班设置“课题设计”“班级论坛”“学员微课堂”等环节,互学互鉴,以战促学,持续放大培训成效。健全训后复盘评估机制,注重成果转化,每节课后每个学员完成一个视频制作“课后作业”,授课老师逐一审核、指导,形成“学—做—评—改—促”的学习闭环,实现培训期间“个人有课堂作业、小组有微体会简报、班级有整体报告”机制,将培训成果落实为推动干事创业的具体成效。

“白天学的内容,在拍摄视频的过程中确实有所应用。既是复习,也是巩固,知行合一带来的效果,形成了1+1>2的叠加效应。”党家街道西渴马东村的第一书记于秀青说。


培训最后一天,召开专题座谈交流会,学员们围绕“如何更好地做好农村电商”主题,结合工作实际,分组开展交流研讨,帮助大家拓宽思路、激活创意,持续沉淀新思维、新路径、新能力。

同时,为进一步激发大家发展电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区“电商助农·春日行动”专项技能大赛在培训班上同步启动,优胜作品将获得由多家单位提供的创业资源对接支持,助力学有所思、学有所成的电商新农人“破圈突围”。

“回去后,我会尝试不同形式的直播带货,把我们村金耳的播种收获过程、食用方法通过小视频推送给消费者,争取把金耳打造成市中区的‘网红’产品。”兴隆街道兴隆一村的侯旭信心满满。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