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爆炸、短视频盛行的当代社会,如何让青少年重新发现阅读的魅力与写作的价值?2025年4月,著名作家肖复兴走进河南省新乡市第十中学、延津县初级中学、安阳市钢二路小学和安阳市第五中学,开展"阅读与写作"主题讲座,与师生们分享了他六十余年的文学感悟。这位78岁的文学大家以温暖而深邃的语言,通过《正是橙黄橘绿时》《风啊吹向我们》《一年好景君须记》《疏灯细语人家》等书展开阅读和写作的心得。引领师生思考“如何将生活细节融汇阅读和写作”、“人生到底应该记住什么”等话题,此次校园不仅是一场关于人文教育的生动实践,肖复兴更以其深厚的文学积淀和生命体验,为当代青少年阅读和写作指引方向。
4月15日,伴随着近千名师生齐声朗诵肖复兴作品《风啊吹向我们》,第九届“全民阅读 书香新乡”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活动在新乡市第十中学启动。“校园这几年是学生们最珍贵的几年,希望大家好好珍惜。读书要从自身的兴趣出发,要让自己找到读书的乐趣。”活动现场,肖复兴老师与千名师生共话“阅读与成长”,分享文字背后的温情与智慧。
互动环节充满了求知热情。“肖老师,如何才能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呢?”学生们踊跃提问。“生活就是最好的素材库,用心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把这些点滴记录下来,就是最鲜活的素材。”肖复兴老师微笑着回答。
讲座现场,千余人师生共同参与。肖复兴以苏轼名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引出主题——在匆忙的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应当记住哪些真正有价值的事物。“在这个短视频和碎片信息充斥的时代,有多少人已经遗忘了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肖复兴的发问让现场陷入沉思。
在活动中,肖复兴不断引导学生思考一个核心问题:在有限的生命里,我们究竟应该记住什么?他以自己的作品为例,分享了几个关键视角。
他说,应该记住那些让你难忘、心动、感兴趣而且值得回味的一切——在《正是橙黄橘绿时》中,肖复兴记述了身边亲人、朋友等对他生命有着影响的每个人。肖复兴用文字保存了对他们的记忆,让读者感受到了身边的人和事虽小,但总有一丝温暖能照亮明天的路。肖复兴告诉学生:“世上有一些人是应该记住的。如果根本就不知道,是见识的浅陋;如果知道了而没有记住,是心无所持,犹如荒漠,撒下再多的种子,也难以发芽。”
安阳市钢二路小学讲座则更具互动性,学生们通过朗诵、画作等活动形式,让《正是橙黄橘绿时》《风啊吹向我们》等作品具象化,不仅展现了孩子们的综合素质能力,也传达了对肖复兴作品的深刻理解。肖复兴为此几度感动落泪,他说,看到这些,为自己的写作赋予了更大的意义,更坚持坚信写作带给年轻一代的价值。他不断强调写作对一个孩子的营养是巨大的,甚至比课堂作用要大。他动情地说道,并呼吁建设更多更便捷的图书馆:“图书馆不是要建多么大,多么富丽堂皇,而是要建得方便,建得实用,让学生时刻能享受图书馆的魅力。”
肖复兴特别强调观察和记录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在安阳市第五中学的分享环节,他以自己写给年轻人的散文《风啊吹向我们》为例,说明如何交朋友,如何交对朋友使得彼此互助互长,实则承载对少年时期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情感。同时他强调,这更是写作的素材,要善于从平常细节中引发深刻思考,记住这些让我们感动、使得我们难以忘却的人和事。他建议学生随身携带小本子,随时记录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让自己感兴趣的一切的事情。他强调,这就是记录,记录生活,它可以诗意,可以随性,主要在于记录的人。
肖复兴特别强调:“一个孩子不能没有朋友,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建立什么样的友情,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这句话直击现代家庭教育的痛点。在追求学业成绩的同时,我们是否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当我们将孩子的时间排满各种补习班时,是否剥夺了他们发展社交能力的机会?《风啊吹向我们》提醒我们,友谊不是学业的对立面,而是孩子完整人格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肖复兴最后引用新书中的话勉励学生:“希望同学们都能在生活和不同的心情中,捕捉到诗意,那是生活的底气也是散文的魅力。”他希望通过《一年好景君须记》这本书,年轻读者能够学会在匆忙的生活中停下脚步,发现并记住那些真正值得珍藏的瞬间。
肖复兴此次校园行重点推介的作品《风啊吹向我们》,这部作品描绘了“我”与月亮、麦秋、石头四个性格迥异的孩子的友情故事。他们有的内向敏感,有的活泼开朗,有的家境优渥,有的生活拮据,却因为心灵的共鸣走到了一起。这种超越外在条件的纯粹友谊,恰恰是当代孩子最为稀缺的珍宝。
据了解,《风啊吹向我们》不仅是一部关于少年友谊的小说,更是一面镜子,照见了当代家庭教育的盲区——在追求成绩和才艺的同时,我们是否忽略了孩子作为社会人的基本需求?肖复兴用他温暖而深刻的笔触提醒我们:友谊不是学业的敌人,而是成长的盟友;不是时间的浪费,而是生命的投资。
肖复兴在讲座中特别强调:“希望同学们能在在此书中,遇见那个在时光河流里倔强奔跑的自己——眉目清亮,掌心有风,永远相信下一个街角会有光。”这句话也成为许多学生记在笔记本上的金句。
从《正是橙黄橘绿时》到《一年好景君须记》:肖复兴的文学世界
肖复兴,1947年出生于河北沧州,1968年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现今北大荒农垦)插队,曾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小说选刊》副主编,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网专栏作家,已出版50余种书。2023年,他凭借《正是橙黄橘绿时》获得人民文学奖特别奖。
《正是橙黄橘绿时》是肖复兴2022年出版的散文集,收录59篇不同时期创作的经典散文,内容涵盖对旧人旧事的回忆、对音乐的赏析,以及日常生活、旅游途中的所见所感。书名取自苏轼名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书中文字“像一双温暖有力的大手,拨开物欲时代里的浮华,重建内心里的赤子力量”。评论家唐宝民评价:“每一段文字,都如种下一株花草,让人能感受到生活的诗意。这些文字能温暖你的三餐和四季,让你收获优雅与从容。”
《三月烟花千里梦》是肖复兴的另一部重要散文集,书名取自郁达夫诗句,书中记录了作者对青春岁月的回忆与思考。肖复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那个特殊年代里普通人的情感世界,展现了历史洪流中个体的坚韧与温情。
《肖复兴散文》是其散文创作的精选集,涵盖了作者多年来的代表性作品。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评价肖复兴的散文风格:“清新、自然、放松,肖老师从不拽文,也不写漂亮的辞藻。但是他是一个特别有心的人,他爱学习、爱观察,对生活、对人和事充满了好奇心。”
《疏灯细语人家》则聚焦城市普通人的生活状态,特别是北京胡同里的市井人生。肖复兴善于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在琐碎中提炼诗意,这部作品充分展现了他“为普通人立传”的创作特点。
2025年4月,肖复兴的全新散文《一年好景君须记》出版,作为《正是橙黄橘绿时》的姐妹篇,这部散文集记录了他从童年到青春学生时代经历的回顾、怀旧与思考。以个人经历为依托,从日常琐事出发,展现了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感知力。在讲座中,肖复兴特别强调:“关于读书,如今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让孩子重拾读书的兴趣。”
肖复兴此次河南校园行,成为一场生动的文学教育实践。在多场活动的分享中,肖复兴都与师生进行了深入互动,耐心回答每一个问题,甚至为学生的读书笔记写下评语。作为当代散文的代表人物,肖复兴的文字以平实的笔触抒发深刻的感悟,始终关注普通人的情感世界。从《正是橙黄橘绿时》到《一年好景君须记》,他一直在探索同一个主题:如何在快速变迁的时代中保持精神的独立与丰盈。此次校园讲座,他将这一探索带给了最需要引导的年轻一代。讲座后,肖复兴感叹:“看到这么多年轻面孔对文学依然保有热情,我觉得自己的写作更有意义了。或许他们中就会诞生未来的优秀作家,这就是文学薪火相传的魅力。”这句话,或许正是这位文学大家此次河南之行的最好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