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声明:本故事根据资料改编,人物、时间、地点、情节、配图均为虚构,与现实无关,本文旨在宣扬正义,杜绝犯罪发生,并无不良导向,请理性阅读!
12年前她是县长的女儿,偷偷给我饭票供我生活。
十二年后我功成名就找到她的时候,却看见了一个长得和我很是相像的小男孩……
01援助
1978年初秋,高中开学的第一天,我背着补了又补的书包,迈进县一中的校门。
"李明新同学,因为你父亲去世的事情,学校决定给你减免部分学费,不过食堂的饭票还是要自己解决。"办公室里,班主任王老师神情复杂地看着我。
我低着头,感激道:"谢谢王老师,学费减免的事情已经很感谢了,饭票的事情我会想办法。"
走出办公室,我攥紧了口袋里仅剩的几毛钱。
父亲去年因病去世,母亲身体一直不好,家里全靠我大伯偶尔接济。
这个学期开始,我打算中午就在教室啃馒头将就过去。
"同学们,今天我宣布新学期的座位安排。"王老师拿着名单走进教室,我被安排和陈悦然同桌。
教室里顿时一片哗然。
陈悦然是县长的女儿,从小娇生惯养,成绩虽然不错,但向来高傲。
和她同桌,对我这个家徒四壁的穷学生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
"李明新,陈悦然的数学不太好,你可以帮她辅导一下。陈悦然,李明新的英语有些跟不上,你也要帮帮他。"王老师的解释打断了同学们的窃窃私语。
陈悦然漂亮的脸蛋上闪过一丝不悦,但还是点了点头。
我忐忑地坐到她旁边,闻到一股淡淡的香味,局促得连笔都拿不稳。
第一周很快过去。
我每天中午就在教室里,默默啃着从家里带的冷馒头。
陈悦然总是和她的朋友们去食堂,偶尔投来好奇的目光。
周一的中午,我像往常一样准备吃干馒头,食堂阿姨却突然出现在教室门口。
"李明新,你怎么不去食堂吃饭啊?你的饭票都交齐了,够用三年呢!"
我愣住了:"阿姨,您是不是搞错了?我没有交饭票啊。"
"没错,就是你的,李明新!有人专门交的,说是你的饭票。快来吧,今天有红烧肉呢!"
我半信半疑地跟着阿姨去了食堂。
果然,我的名字下面,三年的饭票已经付清,可以每天正常吃饭。
"阿姨,到底是谁帮我交的饭票?"我急切地问。
"这我可不知道,是王老师让我们食堂主任登记的。"阿姨忙着打饭,没多解释。
回到教室,陈悦然已经坐在座位上看书。
我欲言又止地看了她几眼,却不知如何开口。接下来的日子,我每天都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但饭票来源成了我心中的谜。
是学校?是老师?还是某个暗中关心我的同学?每当我试图询问,总是得不到确切答案。
我唯一知道的,是这份温暖的援助,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了我继续求学的力量。
02若即若离
"王老师,我想问问,我的饭票到底是谁帮我交的?"一个月后,我终于忍不住在办公室直接问道。
王老师推了推眼镜:"李明新,有些好事不必追根究底。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就是最好的感谢。"
我从王老师办公室出来,心里更加疑惑。
午休时间,我注意到陈悦然总是最后一个去食堂,而且每次都要去食堂后面的小窗口说几句话。
"陈悦然,你知道我的饭票是谁交的吗?"一天下午自习课,我鼓起勇气问道。
她手里的笔顿了一下,头也不抬:"我怎么会知道?可能是学校补助吧。"
"学校已经给我减免学费了,不可能再给饭票。"我盯着她的侧脸,"你每天都去食堂小窗口,是不是知道些什么?"
"你管得真宽!"陈悦然突然合上书本,"我去小窗口是因为我不喜欢吃食堂正常菜单,会让阿姨给我做些别的。这也要向你汇报吗?"
班里同学纷纷回头看我们,我尴尬地低下头,不再追问。
课后,赵志阳拍了拍我的肩膀:"别想太多,说不定是学校专门照顾困难学生的政策呢。"
"可王老师的态度很奇怪,"我皱眉道,"而且为什么是三年的量一次性交清?这不像学校会做的事。"
放学路上,我看到陈悦然站在校门口等车。
县长的女儿自然不用像我们一样走路回家。我犹豫了一下,走上前去。
"陈悦然,对不起,下午是我唐突了。"
她看了我一眼:"没关系。对了,数学作业第三题我不太明白,明天能教我吗?"
"当然可以。"我有些意外她会主动提出请教。
随后的日子,我和陈悦然的关系渐渐缓和。
虽然她依然带着些许高高在上的姿态,但会和我讨论功课,偶尔还会问我一些家常。
一个下雨天,我忘记带伞。正在校门口犹豫是否冒雨回家时,陈悦然撑着伞走了过来。
"一起走吧,我送你一段。"她说这话时看着地面,不看我的眼睛。
路上,我小心翼翼地问:"你家里人不会介意你和我一起走吗?"
"不会,我爸爸虽然是县长,但很开明。他说最重要的是做人要善良,地位只是暂时的。"
听到这话,我心跳微微加速。
走到一个路口,我发现她口袋里露出一角和我饭票很像的纸片。她迅速将其塞回去,但我已经看到了黄色的票面和食堂的印章。
难道...是她?这个想法在我脑海中一闪而过,但我很快又否定了自己。县长的女儿怎么会关心我这个穷学生的饭票问题?
03转折
1981年夏天,高考成绩揭晓,我以全县第三的成绩被北京一所重点大学录取。
三年的寒窗苦读,终于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
成绩公布那天,全班同学都来祝贺我。
出乎意料的是,陈悦然拿了一个精致的盒子走到我面前。
"李明新,恭喜你。这是我送你的礼物,希望你大学一切顺利。"她的语气平静,眼神却有些躲闪。
盒子里是一本精装的《理想与信念》,扉页上写着"学无止境,愿你前程似锦"。
"谢谢,"我翻着书页,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三年来,谢谢你的帮助。"
她微微一笑:"我没帮上什么忙,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
临行前,我去王老师家告别。关于饭票的事,我依然没有答案,但我已经决定将来有能力了一定报答这份恩情。
"老师,我就要去北京了,有件事一直想问您..."
王老师似乎猜到我要问什么,打断道:"李明新,有些事现在不适合告诉你。等你将来成才了,自然会明白。记住,无论是谁帮了你,他们都希望你好好学习,不是为了得到回报。"
带着疑惑,我踏上了北上的列车。
大学四年,我发奋图强,勤工俭学。毕业后幸运地进入一家国企工作,迅速崭露头角。转眼间,六年过去了。
1990年春节,我回到家乡探望母亲。
这些年我寄钱回家,为母亲买了新房子,治好了她的老毛病,唯一的遗憾是,我始终没能找到当年帮助我的恩人。
"明啊,陈县长家的事情你听说了吗?"母亲倒了杯茶给我。
"什么事?"我好奇地问。
"陈县长三年前出事了,说是贪污受贿,被关进去了。他爱人受不了打击,去年过世了。他们家那个女儿,好像叫陈悦然的,也不知道去哪了。"
我手中的茶杯差点掉在地上:"您确定是三年前?那陈悦然去哪了?"
"这谁知道呢?听说是去了南方,也有人说是出国了。"
我放下茶杯,匆忙翻出大学时带走的那本《理想与信念》。
翻到最后一页,我发现夹着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如果有一天你想感谢我,就在你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人吧。——陈悦然"
字迹和当年课本上的一样,我心头猛地一震。
难道当年的饭票真的是她出的?这三年,她用零花钱偷偷帮我交了三年的饭票?
第二天,我去找了王老师。已经退休的他看上去苍老了许多。
"老师,陈悦然家的事我听说了。我想问问,她现在在哪里?"
王老师叹了口气:"我也不清楚。自从她父亲出事后,她就转学了。不过听说她去了广东一带。"
"老师,当年的饭票,是不是她帮我付的?"我终于直截了当地问。
王老师沉默了片刻,轻轻点了点头:"当时她让我保密,但现在情况不同了...是的,那三年的饭票是她偷偷交的,用她的零花钱。"
这个答案如同晴天霹雳,我呆立原地。
曾经那个高傲的县长女儿,竟然暗中帮助了我三年...而现在,她家道中落,不知身在何处。
04寻踪
"李总,广州那边的合同已经谈妥了。"助理放下文件汇报道。
我点点头,目光却落在桌上的老照片上——那是高中毕业时全班的合影,陈悦然站在后排,微微笑着。
1991年,我辞去国企的工作,创办了自己的贸易公司。事业逐渐有成后,我开始暗中寻找陈悦然的下落。
"赵志阳,麻烦你帮我打听一下陈悦然的消息。"我给高中发小打去电话。赵志阳现在在县公安局工作。
"陈县长那事挺复杂,"赵志阳压低声音,"听内部消息,可能是政治斗争被算计了。陈悦然好像改名了,具体去哪不清楚。不过我可以试试查户籍记录。"
一周后,赵志阳带来了第一条线索:"陈悦然三年前户口迁到了广东惠州,后来又迁到了湖南一个叫桃源的小县城。"
带着这条信息,我开始了漫长的寻找。
广东之行一无所获,湖南桃源县也只打听到她在一所中学短暂任教过,后来又离开了。
"李总,您这是何必呢?"秘书不解地问,"就算找到她,她未必领您的情。"
我没有解释,只是继续寻找。
陈悦然帮助我的时候,从未奢望回报;如今她家道中落,我无法坐视不理。
又过了三个月,赵志阳打来电话:"有消息了!陈悦然现在在湘西凤凰古城附近的一个小镇上,在那里的中学教书。我托人打听到了具体地址。"
我立刻放下手头工作,驱车前往湘西。
经过两天颠簸,终于到达那个偏远的小镇。按照地址,我来到一排破旧的平房前,紧张地敲响了门。
屋里传来轻微的脚步声,一个稚嫩的声音问:"谁呀?"
"我...我找陈老师。"我的声音有些颤抖。
当门缓缓打开,一个约莫三十岁的女人出现在门口。
尽管岁月在她脸上留下了痕迹,但那双明亮的眼睛依然如当年一般熟悉。
他看清了门内女人憔悴却依然熟悉的面容时,心脏骤然停跳。
而让他更震惊的是,从她身后跑出的那个五六岁的孩子,竟然有着一张与他幼时几乎一模一样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