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邓小宇

“新锐律师计划”三期优秀学员,上海曼昆(深圳)律师事务所权益合伙人。2017年进入律师行业,扎根于刑事辩护,创办刑事律师团体“吾辩护”。作为深圳律协常见型犯罪辩护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曾获得“深圳律协三十周年特别贡献奖”荣誉。如今以刑事律师姿态进入Web3行业,带着“新锐精神”与律所同仁践行“确保Web3在中国合法发生”的理念。


一、缘起

三年前,我是一名平平无奇,在深圳执业的刑事律师。

2022年8月份,法度研究院启动第一期新锐律师计划时,我便已关注到,里面的好多导师都是微博时代我便已关注的大咖。我感觉这个计划简直太酷了,不止于它的公益属性和不收费培训,更是它搭建了律媒沟通的桥梁。

彼时我作为授薪律师,资历足够“新”,自觉在办案过程中也足够锐利,但我认为自己该继续在律师行业内沉淀沉淀,不敢进行报名。新锐律师的理念一直指引着我,我希望自己能尽快地担起“新锐”这一称号。

转眼到了2024年,我已独立执业,承接了一些疑难复杂刑事案件,办案难度上了不少层次。

可是,我曾经引以为豪的办案技能,在这些背景复杂的案件中,却很难辩出效果。时常,我深信自己找到了足够多的法律依据、辩护空间,但是办案单位却不进行任何回应。而我的投诉、举报,犹如隔靴搔痒。

几次踌躇、郁闷之间,我经常回想起新锐律师计划的课程,常常问自己如果当年我参加过新锐律师计划的学习,合理地实现律媒互动,是否这几个案子,我能更加有效地达成法律上应有的正义?

我知道我必须参加新锐律师计划了!2024年,新锐律师计划第三期开办,我果断报名了。

二、遂愿

报名伊始,我有舍我其谁的心态。一方面这些年还是有不少拿得出手的案例,面对远洋捕捞也敢于去做一些真辩的动作,我相信这值得评价为“锐利”;另一方面,我和几个伙伴在深圳成立无边界的刑事团体——吾辩护,这体现我们一直“昂扬革新”的态度。

我顺利通过了初试。当我得知,法度研究院是从三百多份报名资料中挑选出40位优秀律师进行现场面试时,心情还是颇为紧张的。

法度研究院安排我们在北京面试,当时我也正好需要去北京处理一个申诉案件。我提前了几天到达,先去了北花市大街最高法的办公区域申请面见法官,无果。我当时举着电子显示屏,表示要见法官,没有人理睬。我不禁感受到了司法机关的傲慢。

我当时心想,一定要加入新锐律师计划,在导师们的教导下,一定有办法让我敢于为当事人维权的想法得到有效落实,我不想再空有一腔热血,却不知道如何抛洒。

于是面试时,我面对优秀同行竞选的紧张感也消除了——我需要成为新锐律师,我注定要成为新锐律师!原因无他,我想把每一个案子办好。

2024年8月份,我接到了面试通过的喜讯,顺利成为了法度研究院第三期“新锐律师”的一员。



三、理解新锐

成功入选后,几位导师向我们阐述了“新锐”的意义,其中:

何兵教授说:“新锐律师”应该不满足于小圈子,要以天下为己任,绝不能做贬低别人、夸大自己的事,要相互帮衬、共同成就,不能在前行中迷失自己。

王才亮律师表示:“新锐律师”一要看清方向,坚定信念,保持乐观主义;二要善于交流,抱团取暖,推动中国律师队伍“水涨船高”;三要保持“新锐”,执业要有新思维和锐气,切忌固步自封。

于我自身而言,更有一些具体问题需要解决,我尝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出自己的“新锐之道”。

第一层面是战术问题,如何在遭遇司法不公时,妥善地应用方法反映问题得到重视,又避免炒作案件之嫌。

我在第三期的学习过程中,发现这是个技术性事务。一是入选新锐计划的律师,自然可以获得平台提供的这方面的助力。二是之前几期的新锐律师妥善地应用律媒联动,促进了案件正义效果的实现,做到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在法度研究院强大的平台资源加持下,我明白了,作为新锐律师更多的是需要探求自己的内心!

第二层面是战略问题,我作为一名刑事律师,如何更好地开展业务的同时,更要思考如何推进法治进程。

在新锐律师计划授课中,李轩老师的《十年之痒:司法改革的正道与歧途》,带我们回顾了来时的路,让我更深层次的理解到我们面临的当下法律环境为什么是这样?刘万永院长授课的《律师如何与记者打交道》和邓益辉秘书长授课的《律师的媒介素养》,让我看到了从其它视角看待法律事件的可能性。关注了十多年的王才亮律师(他早年在微博上对我个人有法治启蒙的意义)其深厚的行政诉讼功底,让我一个刑事律师听起来如痴如醉。

课后交流中,我将自己的观察、想法和师友们进行讨论。收获了很多意见,比如有人建议我进京执业,北京的刑事业务氛围浓厚,司法局和律协硬气、给力,能妥善地维护律师执业权利,反映问题的渠道也比较通畅,能让革新、锐气的律师保持新锐。

在一轮轮交流学习过程中,我逐渐摸索清楚了“新锐”二字于我的含义,即:业务水平不断革新,业务方向尝试创新;锐意进取,虽千万人吾往矣。

四、保持新锐

既然何兵教授强调“新锐律师”应该不满足于小圈子,要以天下为己任。王才亮前辈提到:要保持“新锐”,执业要有新思维和锐气,切忌固步自封。

我权衡再三,决定继续扎根深圳执业,利用大湾区的区位优势,走出一条与进京执业不同的新路径。

我希望自己的下一个阶段具有新思维,于是看到湾区优势带来的Web3创业环境,我向往“新锐律师”的天下为己任,找到使命为“确保Web3在中国合法发生”的曼昆律所,和他们创始人团队进行了深度交流,最终决定入伙曼昆深圳办公室。

我向法度研究院邓益辉秘书长报告了自己的决定,得到了他的认可。通过自己的刑事法律服务能力,与Web3这种新兴产业结合,为中国Web3创业者保驾护航,这是一种创新;在当下严监管的环境下,与Web3行业人员共同探索一条合法发生路径,这是一种锐意。

我应当将这股新锐之气保留下去,让新锐精神通过新锐律师赋能各行各业。

所以,允许我再次介绍自己,我是一名“在大湾区执业带有新锐精神的律师”,通过提供优质法律服务,赋能Web3行业。

“新锐律师计划”在我执业的迷茫期和我一起梳理出了破局路径,他们更教会一个律师要有大局观和历史观,希望能与你们在新锐律师计划中相逢,一起保持新锐,传递新锐精神。

“公益普法热线”



由北青网法治研究院牵头,中国商报“尚法新闻”、中国企业报企业合规与治理研究院、新黄河客户端、指尖新闻等多家媒体联合发起,“法度研究院”独家支持的“公益普法热线”正式上线运营。

“公益普法热线”采取团队轮流值班模式。公益普法律师团队将依托北青网平台,向社会公众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解答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问题。

对于经济困难或特殊群体,“公益普法热线”的值班律师团将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帮助他们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