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作家在线



作者简介:

许敬山。男,1968年2月生于黑龙江省汤原县竹帘镇。大学文化。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食用菌商务网专家顾问团成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荣登2023年一季度黑龙江省“龙江好人榜”。黑龙江省中药材产业发展专家委员会专家。黑龙江省现代农业食用菌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推广体系专家。中共佳木斯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佳木斯市领军人才“作物栽培学”梯队带头人。2017年4月独创散文集《一壶老酒》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

散文天地

那一盘酱拌灰灰菜干

【黑龙江】许敬山

这段尘封的往事已然过去25年之久。可每次想起,仍记忆犹新。

时间追溯到2000年前,那还是我当年在竹帘镇政府工作时的一件事。记得那是春季的一天,一位包村干部和我一同到新发村下乡落实烤烟种植面积。

竹帘镇新发村位于汤原县城南部,东临松花江,北临汤旺河。是该镇辖区内比较大的自然村,全村耕地面积742公顷,全村居民455户,人口将近2000人。



该村耕地土质为沙壤土,非常适合经济作物烤烟栽培。但种植烤烟需要人工较多,烘烤比较费事,农民不愿种植。我们便同村干部们一起在村子里走访农户,做农民思想工作,落实烤烟种植面积,增加农民收入。我们一起走访了两趟街,已时进中午。正好前面就是村会计李志双家,我们便定下来在李会计家吃午饭。

记得那顿午餐很简单,新焖的米饭,几道家常菜。但这顿饭我们吃得津津有味,尤其是那道铭记在心的野菜美味,“农家大酱拌灰灰菜干”,记忆深刻,至今不忘。

灰灰菜干是李会计70多岁的老母亲,李大娘晾晒的。将灰灰菜的鲜嫩茎叶洗净,于沸水中焯一下(时间不宜过长),捞出放入井拔凉水中漂泡一会儿,即可炒食、凉拌或做汤,也可晾干贮藏。

吃的时候,将晾干的灰灰菜干拿进屋里用温水浸泡个把小时,泡发好了便用清水洗净盛放在盘子里,放入精盐、辣椒油及葱、姜、蒜等佐料凉拌,吃起来味道非常鲜美。还可不放盐而直接放入东北特有的农家大酱凉拌,那更是劲道十足,酱香浓郁,口感清爽。还可以拌玉米面做成窝窝头,剁馅包玉米面菜团子,养生保健,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其实,灰灰菜最简单的做法也就是这道农家大酱拌灰灰菜干了。也恰是这道印象深刻的酱拌野菜干勾起我这段尘封了几十年的往事。

在广袤的大自然中,这种看似平凡却蕴含着深厚历史文化的野菜——灰灰菜。远远地望去,一株株、一片片如同大地的精灵。生命力十分顽强地生长在田间、地头、路旁和房前屋后,乃至城市中的荒僻幽径,处处可以看到灰灰菜密集丛生摇曳的身影。

因其叶背面常有灰白色粉,植株呈灰绿色,因此北方地区称为“灰灰菜”或“灰条菜”。学名:藜。俗名:野灰菜,灰蓼头草、小叶藜、灰藋。苋科、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达60-300厘米,绿色或紫红色的茎秆直立且有分枝。灰灰菜也是一种世界性杂草,分布遍及全球温带及热带,生长在我国的大江南北。

我们一边吃饭,一边聆听身体硬朗但却年迈的李大娘说着:“人们早在远古的时候就开始吃灰灰菜了”。看来人们食用灰灰菜的历史已是相当的悠久了。

灰灰菜在我国记载比较早些的《诗经》之《小雅.南山有台》中描述了“南山有台,北山有莱”的诗句,这里的“莱”指的便是灰灰菜。

到了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中记载:灰藋,处处原野有之。四月生苗,茎有紫红线棱,叶尖有刺,面青背白,茎心嫩,叶背面皆有白灰,为蔬亦佳。七八月开细白花,结实簇簇如球,中有细子,蒸曝取仁,可炊饭及磨粉食,救荒。

明代科学家徐光启所著的《农政全书》之《荒政》一篇中,将灰灰菜列为人们救饥时可食用的野蔬。书中记载:“除了茎、苗可食外,穗成熟时,采子捣为米,磨面作饼蒸食皆可”。

看来古人早就将灰灰菜的嫩茎和菜叶作为食用,其常见的做法已经包含了蒸吃和凉拌。人们又将菜叶洗净、切碎,混拌玉米面或麸子面,拌匀加盐后上锅蒸成了菜团子,出锅后香气满屋,吃起来满口留香,食后增加食欲。看来这种菜团子就是这样的从古代时候便开始一直流传了下来。

灰灰菜凉拌则更为简单,把菜洗净并焯水后装盘,将蒜瓣捣成泥,加入酱油、盐混合成调味汁,浇到菜上即可食用。

除了茎苗可食外,灰灰菜的种子也可食用。《韩非子·五蠹》中便记载了:“尧王天下,粝粢之食,藜藿之羹”。这便是传说远古时期尧帝食用的“藜藿之羹”,就是用灰灰菜的种子与大豆混煮的食物。

这充分表明了尧帝那时候就经常吃灰灰菜,当然也为后人树立了勤俭朴素的帝王形象。因此,远古时期尧帝的“藜藿之羹”也便演绎成了朴素生活的代名词而至今仍广为流传。

在古代的文人墨客诗文中,灰灰菜也常常被用来赞扬和表达其清贫高洁的品质。晋宋之际的思想家,文学家陶渊明的《咏贫士》中写道“敝襟不掩肘,藜羹常乏斟”;唐代诗人杜甫的《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中“吾安藜不糁,汝贵玉为琛”和《甘林》中“试问甘藜藿,未肯羡轻肥”等绝美诗句;

宋代诗人苏东坡的《汤村开运盐河雨中督役》中“寄语故山友,慎毋厌藜羹”和宋代诗人陆游在《养生》中写的“陋巷藜羹心自乐,旁观虚说傲公卿”等绝佳诗句,描写了诗人虽然居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吃着粗糙的灰灰菜羹,但心中感到已是无比的满足和快乐。这些脍灸人口的诗句无不赞美了灰灰菜。

想当年,红军长征时战士们缺粮少药,就是靠着吃灰灰菜,啃树皮,煮皮带来填饱肚子;靠着用灰灰菜预防治疗虫疮、腹泻、湿疹等疾病而保持了战士们体力和战斗力。是灰灰菜、野树皮见证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中国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顽强意志,使我更加敬佩红军将士们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们没有被饥饿和病痛压垮,没有放弃与敌人做斗争、抵达目的地的决心,最终取得了伟大胜利,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粮食短缺,为了度过困难时期,灰灰菜常被人们端上餐桌,做成了菜和汤,以及野菜团子当作主粮,作为当时的救荒菜和救命粮来充饥。

放学了,我们这些农村孩子都忘不掉的第一件事就是放下书包,提着土篮子即刻投入到田间地头去挖灰灰菜、撸灰灰菜种子回来喂猪。土篮子装得满满了才能回家拿出书本写作业。在那个年代,人们都忘不了是灰灰菜等野菜使我们这代人,熬过了艰难岁月,度过了难以忘怀的那段困苦时光。

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灰灰菜不再是仅仅为了人们填饱肚子的野菜,而成为了大健康饮食文化的一分子。灰灰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元素及藜碱等多种特有的营养成分,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人们将其烹饪成各种野味佳肴,灰灰菜水饺、蒸饺、野菜包子走进了大型商超和高档酒店的大雅之堂,平凡的野菜焕发了新的生机。

灰灰菜馅的玉米面菜团子、凉拌灰灰菜至今仍是我们老家这一带的绝味美食。将晾晒的灰灰菜干泡发了蘸农家大酱,吃起来那更是萦绕舌尖、无与伦比。

老百姓的救命菜,富贵人家时不时也想着这个味儿。《红楼梦》第42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余香》中,平儿和两进大观园的刘姥姥说:“我还和你要东西呢。到年下,姥姥只把晒的那个灰灰菜干、茄子干等各样干菜带些来,我们这里都爱吃。”刘姥姥来大观园走亲戚,少不得带回去些米和银子。平儿体恤老人,且不说贾母、王夫人到底是不是要吃“灰灰菜干”,平儿的一番好心不言而喻。

老百姓救急,富贵人家调味。但看似“百搭”的灰灰菜,也有不好的一面。作为杂草,它很难防治,阻碍农作物正常生长,成为农民伯伯的“心头大患”。可能这也是灰灰菜至今还没有被人工栽培的原因吧。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灰灰菜如同刚采摘的鲜木耳一样也含有卟啉类光感物质,人们食用后接触到阳光,可能会产生灰藋日光过敏性皮炎,导致浑身刺痒、皮肤红肿等症状。因此,食用灰灰菜时需适量,食后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

灰灰菜嫩茎叶含有蛋白质,糖类,粗纤维,矿物质,维生素。富含挥发油、棕榈酸及油醇、蜡、藜碱等特有物质,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灰灰菜根部富含氨基酸、甾醇和油脂等;灰灰菜种子含油高达5.50-15%。因此,灰灰菜幼苗和嫩茎叶可作蔬菜用,味道鲜美,口感柔嫩,营养丰富。

灰灰菜也可作饲料或药用,也是药食同源好食材。灰灰菜的幼嫩全草、种子或果实皆可入药。《本草纲目》中记载:煎汤,洗虫疮、漱齿:捣烂,涂诸虫伤,去癜风。因此,从药用价值来看,灰灰菜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据听说,经中医药学多年研究,幼嫩全草是中药材灰灰菜的来源,性味甘、平,归肺、肝经。具有清热祛湿,解毒消肿,杀虫止痒的功效。主治发热咳嗽,腹泻腹痛,疮疡肿痛,毒虫咬伤,疥癣风瘙等病症。因其含有挥发油、藜碱等特有物质,还能够防止消化道寄生虫、消除口臭。

种子或果实为中药材灰灰菜果实的来源,味甘、苦,性寒,有小毒,具有除湿热,利水的功效。长期食用灰灰菜还能够预防贫血,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对中老年缺钙者也有一定的保健功能。

民间的一些偏方中也常用灰灰菜来治疗疾病。如将灰灰菜茎叶捣烂外涂,可治疗毒虫咬伤,癜风;将适量的鲜灰菜水煎漱口,可治疗龋齿;采灰灰菜全草一至二两回来煎水服用,可治疗痢疾、腹泻等等。灰灰菜在一些民间偏方中发挥了大作用,也正是应了那句老话:“偏方治大病”。

灰灰菜作为一种老少皆宜的药食同源保健食材,不仅于寻常百姓采食,也登上了宾馆、酒店高档餐桌。

由于灰灰菜的生长特性,决定了其一般多是原生态野生的,无人为因素影响其自然生长,没有任何污染、农药残留,因而营养价值较高,的确是一种实至名归的有机绿色食品。

灰灰菜,看似十分平凡的野菜,却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蕴含着药食同源餐饮文化的底蕴。在岁月的长河中,散发着独特的光,也在等待着我们来品味和传承。

这盘酱拌灰灰菜干,这份来自大自然的厚礼。使我深深地感受到灰灰菜所带来的无比温暖和李大娘的勤劳温馨,以至于多少年来还是难以忘却,留下了一段最为美好的记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