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政策是保障贫困群众的合法权益,消除贫困负担,改变贫困面貌的利好政策。然而,却被不法分子盯上,不法分子利用受害人迫切寻求帮扶的心理,以假借发放、解锁“扶贫金”“爱心捐赠”“国家补贴”等名义,实施诈骗!
真实案例一
今年2月,陌生网友通过搜索电话号码的形式添加了张三(化名)的微信,对方自称是“扶贫基金会”的工作人员,表示张三符合领取贫困金的资格,将张三拉入“工作群”,群里有关于“扶贫款”的资料、视频等,以及已经领取到“扶贫基金”的截图。张三看了以后信以为真,添加“扶贫办”放款打款主任,对方告诉张三要领取这个“扶贫款”需要完成任务,会有一笔“爱心捐款”转到张三的卡上,需要张三把钱取出来,将钱转存到指定的“贫困家庭”账户里。张三去银行取款时发现银行卡已被冻结,同时接到民警的电话,这才发现自己掉入了诈骗陷阱中!
诈骗套路曝光
真实案例二
李四(化名)突然收到微信好友发的信息,李四点开一看是一个连接,对方告诉李四点击连接可以领取“扶贫款”,但是在领取“扶贫款”之前李四需要先完成几项任务。李四按照对方的要求在手机上下载安装APP,还用自己的身份信息在APP上进行注册,然后对方让李四准备一张银行卡,会向李四的银行卡里面转钱,李四需要把钱从银行里面取出来,之后在转存到对方指定的银行账户,完成转账后李四就能够获得领取扶贫款资格。最终,李四并没有等到自己的“扶贫款”,而是等到了民警。
警方提示
伪造补贴截图,一步一步引诱,还会安排“托”在群聊中发送“成功申领资金”的截图,制造“很多人都能成功申领”的假象。进一步骗取受害人的信任,让受害者误以为自己离领取到巨款“补贴”只差一步之遥,诱骗受害人转账实施诈骗。
不要随意通过陌生人好友申请,随意下载陌生软件、点击陌生链接或扫描不明二维码。
如遇到先做任务后领取补贴的“扶贫项目”,统统都是诈骗,望广大群众谨防上当受骗。
切勿贪图蝇头小利出租出售自己的银行卡、电话卡、互联网账号,避免沦为诈骗分子实施违法犯罪的帮凶。
签 发:杨 文
审 核:任 珂 付春华
编 辑:杨梦琴
来 源:乌当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