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天津河西区法院判决全职妈妈小丽离婚获2万元家务补偿的案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更将《民法典》第 1088 条规定的 "家务劳动补偿制度" 推向司法实践的聚光灯下——当家庭主妇放弃职业发展投身家务劳动,婚姻关系解除时她们的隐性付出该如何量化?这项旨在平衡婚姻义务的法律制度,又该如何在传统家庭分工与现代权益观念之间找到精准的司法适用坐标?
本期我们就从婚姻家事律师的角度出发,探究在此类困境中,“全职妈妈”们如何依靠法律维护自己应得的合法权益。
*具体案例 具体分析 法律科普 仅供参考
一、事件回顾与法律依据
小丽与小俊于2009年结婚,婚后育有一子。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小丽辞去工作成为全职妈妈。然而,小俊长期赌博、不承担家庭开支,甚至对小丽和孩子进行言语威胁和暴力行为,导致婚姻关系破裂。2021年,两人分居,小丽带着孩子回了娘家。今年2月,小丽因家务补偿款将小俊诉至河西区人民法院。法院依据《民法典》第1088条规定,综合考量小丽投入家庭劳动的时间、家庭劳动的收益、小俊每月收入等因素,酌定由小俊支付小丽经济补偿款2万元。
《民法典》第1088条:夫妻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年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负担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给予补偿。
这一条款突破了原《婚姻法》仅适用于“分别财产制”的限制,转而覆盖所有婚姻财产类型,为全职妈妈在离婚时主张经济补偿提供了法律依据。然而,法律未规定具体计算标准,放给法院“综合考量”,导致司法裁量空间过大,补偿金额的确定缺乏明确的量化依据。
二、司法考量因素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在判定家务劳动补偿金额时,通常会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家务投入强度
家务劳动是维系家庭正常运转的基础,其价值不应被忽视。家务劳动包括日常的做饭、打扫卫生、洗衣服等有形劳动,也包括对家庭成员的关怀照顾、情感支持等无形付出。这些劳动虽然没有直接的经济收益,但对家庭的稳定和成员的幸福感至关重要。在家庭关系中,子女和老人的照顾责任是家务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家庭中有较多子女需要抚养,尤其是年幼或有特殊需求的子女,或者有老人需要长期照料(如患有慢性疾病、行动不便或失能的老人),承担这些照顾责任的一方往往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这些付出为家庭的稳定和孩子的成长提供了重要保障,理应得到合理的补偿。司法实践中,法院也会综合考虑子女的年龄、数量、教育需求以及老人的健康状况和护理需求,评估照顾责任的复杂性和强度。如家庭成员的证言、日常记录2。
2、职业牺牲成本
双方的从业经验和能力直接影响婚姻期间的经济贡献以及未来的经济发展潜力。从业经验丰富的配偶可能在婚姻期间获得更高的收入,而另一方可能因照顾家庭而缺乏职业发展机会。全职妈妈因承担家务而放弃的职业发展、学历晋升等机会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全职在家照顾家庭的一方往往牺牲了个人发展机会,这种时间上的付出需要被合理补偿。在此基础上,离婚时双方的经济状况和职业前景也是确定家务补偿金额的重要依据。支付方的经济能力决定了其实际支付能力,而请求方的职业前景则影响其未来的经济独立性。
例如,支付方收入较高且职业稳定,而请求方因长期照顾家庭而缺乏职业经验,可能需要较长时间重新融入职场,这种情况下,法院可能倾向于给予请求方较高的补偿金额。反之,如果支付方经济能力有限,而请求方具备较强的职业前景,补偿金额可能会相应减少。所以,司法实践中,法院会综合考虑双方的收入、资产、负债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潜力。例如,一方是高收入职业(如医生、律师),而另一方因照顾家庭而长期失业,这种经济贡献的差异可能影响家务补偿的数额,确保补偿金额既合理又可行。
3、地区经济水平
当地的生活成本和消费水平是衡量补偿金额是否合理的重要参考。家务补偿的目的是保障请求方在离婚后能够维持一定的生活质量,因此补偿金额需要与当地的生活水平相适应。例如,在一线城市,生活成本较高,补偿金额可能需要更高,以确保请求方能够支付房租、子女教育费用、医疗费用等基本生活开支。而在生活成本较低的地区,补偿金额可能相对较低。司法实践中,法院会参考当地的社会平均收入、物价水平以及消费习惯,确保补偿金额既能体现家务劳动的价值,又能保障请求方的基本生活需求。
以案例中的天津市为例,2025年家政服务员时薪约35元,若按全职妈妈日均家务10小时、全年无休计算,5年家务劳动的理论价值高达63.88万元。然而,小丽在8年的婚姻中仅获得2万元补偿,这与市场价相比存在巨大差距,反映出补偿金额与劳动市场价值存在较大脱节。
尽管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此次判决也体现了法律的进步。它突破了“家务=免费”的传统观念,为类似案件提供了重要判例和“劳动价值法治化”的重要事实支撑。
三、律师建议
1、经济权益方面
梳理家庭财产:仔细梳理夫妻共同财产的情况,包括房产、车辆、存款、投资收益等,掌握财产的具体信息和线索。如有必要,可以申请法院进行财产保全,防止对方转移、隐匿财产,确保在离婚财产分割时能公平分配。规划个人经济:对于全职妈妈或经济上依赖对方的一方,要提前规划个人经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尝试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或学习新技能,提升自己的经济独立能力。即使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也可以合理安排个人积蓄,为可能出现的婚姻变故做好经济准备。
2、子女抚养方面
争取子女抚养权:如果希望获得子女的抚养权,要收集自己具备更好抚养条件的证据,如稳定的居住环境、良好的教育资源、自己的抚养能力和陪伴时间等方面的证据。同时,要关注孩子的意愿(如果孩子年龄较大,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法院在判决抚养权时会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保障子女权益:无论是争取抚养权还是探视权,都要以子女的利益为出发点。与对方协商确定合理的探视方式和时间,确保孩子能够与父母双方保持适当的联系,尽量减少婚姻纠纷对孩子成长造成的负面影响。如果对方存在不利于孩子成长的行为,要及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孩子的权益。
3、法律程序方面
咨询专业律师:在面临婚姻家事纠纷时,及时咨询专业的婚姻家庭律师,律师能够根据具体情况提供详细的法律建议和诉讼策略,帮助当事人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诉讼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风险。积极配合诉讼:如果选择通过诉讼解决纠纷,要积极配合法院的各项程序,按时提交相关证据和材料。在庭审过程中,要如实陈述事实,表达自己的诉求和观点,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考虑调解解决:婚姻家事纠纷往往涉及到复杂的情感和人际关系,除了诉讼,也可以考虑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在法院的主持下,与对方进行协商,尝试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和精力,也有利于减少矛盾冲突,保护孩子和家庭的利益。
【畅森律师告诉你】
2万元补偿争议的本质是对法律家务劳动定价机制缺位的关注与讨论,将家务劳动从 “情感义务” 转化为 “经济权利”,既是对《民法典》“树立优良家风,重视家庭文明建设” 立法初衷的贯彻落实,也唯有让家庭成员的付出获得实质性尊重,才能真正实现夫妻共担责任、平等互爱的现代家庭伦理,为社会治理注入温暖而坚实的力量。在此基础上,期待未来司法实践中进一步细化和明确补偿标准,为全职妈妈的权益保护提供更有力支持。作为婚姻家事律师,我们也将继续关注这一领域的司法动态,为全职妈妈提供专业法律服务,助力她们在婚姻关系解除时获得应有的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