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颠覆专业摄影?




从短视频到图文笔记,近几年社交媒体的蓬勃兴起,让内容创作突破了小众圈层。在同一个社交平台上似乎不问你的出身,每一个人都可以拿起手机拍摄与过往杂志编辑精英、摄影艺术家相媲美的“作品”。

这种民主化的内容生态,让更多人拥有了表达的权利。无论是远方的自然奇观,还是近处的城市风貌,再到微观个体下的生活日常,大众创作时代的基础设施不只是这些去中心化的平台,还有不可或缺的创作工具:智能手机。

尽管传统光学巨头走到了物理创新的效益边界,但是人们对于留住美好生活的追求,犹如DNA一样嵌入在我们的细胞之中。正如美国摄影师南·戈尔丁说的那样,“照片却恰恰让我看见我不断失去的东西”。

对于保存人类的记忆而言,影像是如此重要。随着硬件决定画质的逻辑被颠覆,如何在硬件参数的内卷剧本完结、软件算法站上创新舞台的同时,对影像体验进行一次全面重构,成为了手机颠覆专业摄影的关键。

4月21日,vivo专业影像旗舰 X200 Ultra和X200s共同问世。一个是按照专业影像思路设计的“手机影像旗舰”,一个是突破苹果设备生态壁垒的“时尚潮流旗舰”,当移动影像拥抱专业主义,vivo如何推动影像旗舰的再进化?



蔡司三镜:以逆向创新

弥补主副摄的体验断层

与其说vivo X200 Ultra是一部拥有强大影像能力的手机,倒不如说这是每一个人都可以轻松上手的“专业影像创作工具”。

其独特之处就在于,这个被称作“V单”的产品,完全按照专业相机的设计思路来设计,不仅实现了“全焦段全主摄”的硬件重构,还有“影像双芯”的软件革新。



在影像系统方面,常规多摄智能手机一直有主、副摄之分,厂商通常会将配置最好的那颗镜头作为主摄。通过更高的像素、更大的光圈、更大底的传感器来满足用户绝大多数的拍摄场景,却往往因此在超广角、长焦镜头上采取一定的妥协。用户在使用这些镜头时会遭遇区别于主摄的画质跳变、切换焦段时的色彩割裂等体验上的落差。

一段时间以来,长焦又成了业内厂商争相发力的“技术制高点”——从2亿像素到百倍变焦,再到一英寸大底……作为一条影像子赛道,长焦俨然已经卷出了花。vivo从X100系列开始推出的蔡司APO超级长焦镜头,通过蔡司专利的复消色差技术带来长焦端的精准色差控制和卓越画质表现,为用户带来傲视群雄的专业级长焦影像拍摄体验。

而到了vivo X200 Ultra,vivo喊出了“全焦段、全主摄”的口号,打造三大蔡司定焦大师镜头。除了全新升级的第二代蔡司APO超级长焦镜头以外,还特别将注意力倾注在超广角和主摄两颗镜头上。打破移动影像行业的“主副摄”之分,让每一个镜头都能够独立输出高品质的成像,是vivo逆向创新的所在。



首先,是14mm蔡司超广角镜头。

这个称作“鹰眼”的超广角镜头,搭载了和主摄一样规格的传感器——蓝图×索尼LYT-818传感器,拥有1/1.28英寸的行业最大底,直接让进光量提升了181%,一举解决了过去手机切换超广角视频时,画面变糊变黑的问题。同时,通过配合CIPA 5.0级防抖,让vivo X200 Ultra的防抖性能直逼云台。

通过超大底+超广角+超防抖,这颗14mm蔡司超广角镜头能够通过重塑空间比例,来展示一些宏大的场面。例如在夜晚的星空拍摄上,用户甚至不需要繁琐的三脚架,手持就能够拍摄到浪漫璀璨的星空。

同时,像自驾旅行中要记录的沿途风光,抑或是城市漫步中要拍出摩天大楼的全貌,搭载14mm蔡司超广角镜头的vivo X200 Ultra都能搞定。

其次,是被称为“人文之眼”的35mm蔡司人文纪实镜头。

在智能手机越做越薄、镜头传感器越做越大的“军备竞赛”中,手机主摄的焦段被一再压缩,从一开始最经典的35mm一路降到28mm、24mm或23mm。主摄的“广角化”趋势加大了普通用户追求成片效果的难度。而这一次,vivo X200 Ultra选择了回归经典,定制了与人眼视角近似的35mm原生光学镜头。

这颗人文镜头不仅搭载了蓝图×索尼LYT-818传感器,还采用了定制GLC2.0镀膜,将逆光场景反射率降低至0.1%,不仅解决了色散和“鬼影”问题,还提升了图像的亮度和清晰度。

从静态物品的拍摄到街头citywalk的城市采风,搭载35mm蔡司人文纪实镜头的vivo X200 Ultra还升级了人文街拍2.0,通过配合vMotion算法将快门定格速度提升300%,从而精准捕捉街头的每一个动人瞬间。

最后是第二代85mm蔡司APO超级长焦。

可以说,vivo在人像领域的优势,主要都来源于这颗镜头的加持。它采用的F/2.27大光圈让进光量较上一代提升38%,并在APO 复消色差技术的支持下,其成像色彩能够还原专业相机的水准。

同时,这颗采用了1/1.4英寸HP9传感器的长焦镜头,还有2亿像素的超高解析力。通过3.4:1 等效放大倍率的长焦微距,这个世界上的花朵纹理、昆虫翅膀以及水滴表面都能够清晰可见。

而在人像拍摄中,vivo X200 Ultra也将夜景闪光人像推向了新的高度,带来了全焦段夜景闪光人像。通过硬件层面的变焦闪光灯以及软件层面的闪光人像算法,能够做到媲美专业单反相机使用热靴闪光灯夜拍人像的效果。

无论是14mm的“鹰眼”超广角,还是堪称“人文之眼”的35mm主摄镜头,抑或是第二代85mm蔡司APO 2亿超级长焦镜头,能够看到vivo X200 Ultra通过“全焦段、全主摄”的逆向创新,打破了过往主摄与副摄之间的体验割裂,让移动影像在“全焦段民主化”的推动下进一步向专业影像看齐。

当用户能够在超广角、中焦以及长焦之间自由切换,并不断拓宽自己的影像创作疆域,专业影像主义走向大众化的路径,也得以在vivo X200 Ultra的蔡司三镜之下奠定。



蓝图双芯:以软硬一体

打造移动影像的创作自由

如果说光学镜头、传感器这些硬件决定着影像的物理基准,那么通过AI算法的增强来突破硬件限制,则决定着影像的上限。不止于三颗蔡司定焦镜头,vivo X200 Ultra的逆向创新还在于:它有着行业唯一的“影像双芯”。



一颗是预处理的VS1。这也是vivo首款前处理AI ISP影像芯片,其算力高达81TOPS。

对于搭载大底传感器的专业影像旗舰vivo X200 Ultra而言,拍摄过程中一定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为了避免掉帧或者卡顿等问题,这也就要求手机拥有更大的算力和带宽来应对。

而通过特殊的分布式专用高速缓存架构和图像流水切片技术,VS1作为一颗预处理的芯片,能够通过提升数据读取的速度,从而解决拍摄时产生大量数据而造成的数据拥堵。

另一颗则是后处理的V3+。这颗采用6nm工艺的影像芯片,配置了FIT 第二代互联系统,其效能比前代提升 30%,适合 4K 电影级视频拍摄、需要超高分辨率的游戏等高性能场景。

能够看到,从V1到V3+再到VS1,在移动影像以光学和计算两条腿走路的当下,vivo动用更多的芯片都是为了带动更庞大的光学硬件。而通过形成“RAW域前处理+ YUV后处理”的最优ISP整体架构,VS1与V3+也做到了各司其职。

推出行业唯一的“蓝图双芯”的vivo,也是目前唯一仍在坚持影像芯片自研的手机厂商。在与产业伙伴共研传感器为高品质成像打下物理基础的同时,也通过自研算法和高算力影像芯片进一步打破画质的天花板。

然而画质虽然是核心,但并不是移动影像的全部。vivo要做的是,以专业相机的标准来重塑移动影像的整个创作流程。这也是为什么逆向创新的vivo,还为移动影像构建了一个“相机化”的交互与生态体系。

一方面是交互。vivo X200 Ultra重新设计了快门键,引入了万级压力精准识别的压感快门。其拥有的轻按对焦、重按快门、滑动调节参数等特点,已经让vivo X200 Ultra的快门键手感无限接近传统相机的拨轮。

与此同时,在特别推出的摄影师套装中,vivo还推出了2.35x增距镜、镜头转接环与专业手柄,让手机做到和专业相机一样能够外接硬件,以软硬协同的思路不断拓宽手机的创作边界。



另一方面是生态。对vivo而言,要想在iOS和安卓之外再造一个生态显然并不现实。但是面对无数用户的生态迁移以及手机双持的需求,始终以用户为中心的vivo选择嵌入式突破苹果设备生态壁垒。

在这次推出的vivo X200 Ultra和X200s上,vivo率先实现了行业内与iPhone的电话/短信/通知/验证码跨设备、跨生态的流转服务,并且同时兼容AirPods全系列跨设备畅听,支持多种跨生态设备查找、定位等功能。



通过“vivo互传”,用户就可以在vivo与苹果设备之间实现照片、视频、文件的一碰互传,甚至共享通讯录、日历和备忘录等功能。通过极大减少不同生态的信息壁垒,为跨生态用户带来更加丝滑的用机体验。

向专业影像看齐,并不是因循守旧回到过去,而是专业主义在大众终端上的延伸与普及。相较于性能参数的缝缝补补,vivo X200 Ultra和X200s证明了:以软硬一体的大刀阔斧式重塑才是发起移动影像体验革命的核心。



从光学重构到影像双芯,从视频创作到交互生态,vivo对于高端旗舰X系列的创新,已经跳脱出传统智能手机行业的性能范式,围绕着移动影像这条长赛道不断联合上下游的产业伙伴,构建了一套全新的影像体系。



以用户为创新主轴,vivo如何实现移动影像的“再登顶”?

影像来源于人类亘古不变的表达欲。

24年前,全球第一款拥有内置摄像头的智能手机问世,这预示着跨越了近两个世纪的传统影像产业在经历了胶卷时代的全球化扩张和数码时代的技术颠覆之后,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移动影像时代。

一方面,全球数码相机出货量在2010年达到1.2亿台峰值之后急转而下,另一方面,集成了摄像头的智能手机则通过快速出货占据了用户拍摄的主要首选。但是手机与相机之间成像体验的落差,始终是移动影像无法打破的鸿沟。

不可否认的是,“卷”掉胶卷相机和冲击单反销量的,除了微单,正是如今仍然发展得如火如荼的移动影像。之所以能够成为长久以来用户换机的核心驱动力,是因为它始终在向专业影像的高标准看齐。

通过降低创作门槛,让人手皆可拍摄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习以为常,这既是一种技术普惠,同时也是一种专业主义,让每一个人不仅拍得更清晰,还拍得更精彩。

“软硬一体”是贯穿vivo影像体验升维的核心战略思路。

无论是曾经的传感器和光学镜头,还是如今的AI算法协同优化,vivo作为一家智能手机厂商,始终以用户体验为创新的主阵地,通过自研与共研多条路线,让移动影像走向专业拍摄并从单一焦段实现全场景覆盖。

这背后既是vivo“本心而为,埋头种因”的价值观,也是对用户价值的长期坚守。以移动影像拥抱专业主义,从而唤醒每一个人的内心创作欲,是vivo实现科技与人文共振的核心理念。

去年,vivo推出了自己的“蓝图”影像品牌。借助包含光学传感器、芯片、算法在内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共创,这场从技术到品牌的关键一跃,让vivo找到了一条手机厂商跳脱出传统思路的创新范式——围绕光学、芯片、算法进行垂直整合,同时也让整个智能手机行业看到了一条能够清晰拉动用户换机的新路径。

“果”是最好的证明。作为连续四年拿到中国市场销量第一的智能手机厂商,vivo的行稳致远已经用数据得到了有力诠释。而移动影像作为vivo的一大战略支点,始终是其坚守的四大长赛道不可或缺的部分。

从去年10月到今年3月,vivo X200 Pro(含X200 Pro mini)在国内5000-7000元价位段高端旗舰机份额中登顶三强,对比上一代增长189%,而这也创下了vivo X系列在高端旗舰市场的最好成绩。

vivo X200 Ultra和X200s的上市,将有望掀起新一轮换机热潮,而vivo也将向市场传递出新的信号:移动影像远未走到尽头,智能手机的天花板也还没有摸到“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