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由颐和园管理处与扬州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匠心雅韵——扬州八刻与宫廷雕刻艺术展”在颐和园博物馆正式开展。这是“扬州八刻”艺术首次整体进京展出,展览精选158件/套珍贵文物,通过玉雕、瓷雕、牙雕、竹雕、木雕、砖雕、核雕及雕版印刷八大类别,系统呈现扬州民间雕刻的灵秀雅致与宫廷雕刻的雍容华贵。
游客正在参观“匠心雅韵——扬州八刻与宫廷雕刻艺术展”。颐和园供图
展览涵盖扬州博物馆藏125件/套文物
扬州自古为运河重镇,也因运河与京城紧密相连,这条千年水道连通的不仅是商业和经济,也是能工巧匠与精湛工艺北上的文化动脉。两地工匠以刀为笔,在玉石、竹木、瓷牙等材质上刻画出南北文化的对话。
本次展览以南宋词人姜夔《扬州慢》开篇,回溯扬州与北京因运河结缘的历史脉络。通过博物馆内三个展厅八大单元,呈现从汉代至清代的雕刻艺术演变,涵盖扬州博物馆藏125件/套文物及颐和园藏33件/套宫廷珍品。展览将持续至7月20日。
“扬州八刻”以灵秀隽永著称,宫廷雕刻则显雄浑华贵。扬州玉雕“碧玉太平有象纹如意”与颐和园藏“清乾隆福寿万年白玉如意”同台亮相,前者线条流畅、形态玲珑,后者以吉祥纹饰大气夺目,彰显“南秀北雄”的审美交融。瓷雕展区中,清代扬州匠人江雨三的刻瓷作品“仕女图瓷盘”“松鹿图碗”细腻传神,颐和园藏“清白釉刻瓷山水纹瓷杯”则融合宫廷雅韵,展现“刀锋追笔锋”的绝技。
观众可沉浸体验扬州风情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展览特别呈现了两件较为罕见的文物珍品,其中一件西汉时期的串饰尤为珍贵,由九种精巧的微雕组成,分别为“工”字形琥珀饰。另一件是出自东汉的“‘宜子孙’铭螭凤纹出廓玉璧”,为同类出廓玉璧中的精品,属于佩玉类型,构思独特,造型别致,寓意祥瑞。
扬州博物馆藏品串饰。北京颐和园管理处供图
扬州博物馆藏品“‘宜子孙’铭螭凤纹出廓玉璧”。北京颐和园管理处供图
竹雕与核雕展区充满文人意趣,扬州博物馆藏“宫宜安竹刻汪士慎梅花图臂搁”以刀代笔,再现“扬州八怪”的书画神韵;晚清“核雕渔翁挂饰”不足寸余,却刻画渔翁垂钓的生动场景。此外,雕版印刷展区集中展出《全唐诗》扬州诗局刻本及多件清代雕版,见证古城“刻书之盛”的文化传奇。
颐和园藏 “象牙雕龙纹长盒”。北京颐和园管理处供图
展览不仅汇集了精美文物藏品,在展厅设计方面更是深度融合扬州地域特色。通过巧妙提炼个园、何园的园林艺术精髓,辅以盐商宅院的华美建筑痕迹,借助月洞门、花窗、竹林等意象化空间符号,构建出文士风雅与商埠繁华交织的沉浸场域。
记者在颐和园博物馆科普小屋内看到,一场生动的“古法制玉”科普文化活动正在进行。科普讲师为小学生们讲解了中国传统玉文化的深厚底蕴及古代制玉工艺的发展历程,并指导同学们使用仿古工具,亲身体验“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传统技法。
颐和园副园长荣华表示,此次展览是继去年扬州合作展后的又一次深度交流,未来将继续加强南北文化对话,推动文物活化利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