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圣地西柏坡
西柏坡——这个太行山东麓的山村,曾是中国共产党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见证了决定中国命运的伟大转折。在这里,著名的"进京赶考"论提出,将中国共产党取得全国政权比作一场大考,而这场考试远未结束,它穿越时空,在当代中国的肌理中持续回响。
西柏坡的历史肌理中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1949年3月,党中央从这里启程前往北平,毛泽东同志以"我们决不当李自成"的警醒,道出了对历史周期律的深刻思考。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精神坐标。这些智慧结晶,不是尘封的档案,而是活着的传统,在新时代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
"赶考"精神在当代呈现出新的内涵。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科技创新到生态文明建设,每一项重大战略部署都体现着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答卷人"意识。西柏坡精神教导我们,最大的危险不是来自外部的挑战,而是内部的懈怠。当代共产党人以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正是对西柏坡精神最好的传承。
触摸这片红色土地,我们能感受到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对话。西柏坡纪念馆里泛黄的电报手稿、简陋的办公桌椅,与今日中国高铁飞驰、北斗组网的现代化图景形成鲜明对比,却又在精神血脉上紧密相连。这种对话告诉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赶考"永远在路上,每一位共产党员都是这场考试的参与者。
站在西柏坡的山岗上远眺,历史的厚重与未来的希冀在此交汇。回望来路,我们更加明白"赶考"精神的永恒价值;展望前路,我们更应保持"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坚定。让西柏坡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这是对历史最好的致敬,也是对未来最好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