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特朗普行事荒诞、极不靠谱,可若想想,美国不靠谱的政客又岂止他一个。

而这位名叫马克的美国众议员,又是如何拿着几张旧中国债券,炮制出一份比特朗普那些荒唐行径还要离谱的、专门针对中国的议案的呢?



当时这位名叫马克的政客,拿着几张不知道从哪翻出来的,1911年的"湖广铁路债券",声称中国这些年来欠美国1.6万亿,本来这就已经够荒唐的了,结果他表示如果中国不把这笔钱还上,那么美国就可以拿中国持有的8600万亿美元国债来抵扣了。

只能说他想的可真好,拿着一百多年前的账,用现在的钱来还。

那么当初我们为什么会欠下这么一大笔的债呢?



«——【·巨额债务·】——»

这还要从腐朽的清朝说起。

19世纪末,清朝在甲午战败后面临《马关条约》2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传统税收体系已无法支撑。为填补财政窟窿,清政府开始大规模举借外债。



1898年“昭信股票”事件后,国际资本加速渗透中国金融市场,美国银行团凭借雄厚的工业资本参与列强对华贷款竞争。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时,清政府需支付4.5亿两白银的庚子赔款,美国分得3293万两(约合2444万美元),占总额7.3%。

为偿付赔款,清政府将关税、盐税等主权抵押给列强,美国花旗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税项抵押”获得优先受偿权。



1904-1908年间,清政府为推行“新政”和筹备立宪,先后签订五笔总计2.6亿两白银的铁路借款。

其中1908年“湖广铁路借款”由美国摩根财团牵头,虽以英德资本为主,但美国通过参与国际银行团分享贷款权益。



1911年“善后大借款”更将财政危机推向顶点,清政府以盐税收入为担保,向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借款2500万英镑(折合白银约2.1亿两),美国资本占比达25%。这笔钱尚未用完清朝即告灭亡,但本息滚存使债务雪球越滚越大。

辛亥革命爆发后,北洋政府继承清朝外债,美国通过“债权外交”进一步控制中国财政命脉。据统计,仅1913年北洋政府承认的清朝旧债本息即达616万英镑,其中美国份额约占12%。



虽说当初我们确实是借过钱,但是完全是在胁迫的状态下做出的决定,而且最重要的是早在1943年,美国就和当时的中华民国签订了条约,表示愿意放弃对华的索赔。

当时正处在二战期间,同为反法西斯联盟的盟友,为了拉拢中国,于是美国做出了这个决定。



后来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也明确表示过,对于以往政府被强加的不平等债务和条约,我们是不承认的。跟谁签的合约你找谁去,我们新中国反正是没签。

之后为了解决和美国之间的一些债权问题,1973年双方签订了《关于解决资产要求的协议》,补偿给了美国8000万美元,彻底解决清楚了两国之间以往债务的纠纷。

所以对于马克的无耻言论,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不成立的。



甚至就连美国的法院都不承认。

2020年,马克想要通过法院起诉中国,让其偿还债务,结果法院直接就给驳回了。毕竟曾经签订的合约都在那摆着呢,就算法院想要偏袒马克,那也得有依据呀。

那么为何马克会提出这样疯狂的想法?



«——【·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其实这和现在美国的经济有着极大的关系。

美元霸权虽尚未彻底崩塌,但其主导地位的根基正在被多种力量持续侵蚀,黄昏之势已不可逆转。



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已不再是零星现象,而是形成了群体性突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2023年新兴经济体平均增速达4.5%,远超发达经济体的2.1%。

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比重从2000年的3.6%跃升至2023年的18.6%,印度、东南亚国家也凭借人口红利与产业升级加速追赶。



这种经济实力对比的变化,直接动摇了美元作为唯一核心储备货币的根基——当全球贸易的三分之一由新兴经济体贡献时,国际结算货币的选择必然走向多元化。

欧元凭借欧元区经济稳定性,在国际储备中的占比从世纪初的18%升至2023年的20.7%;人民币跨境支付排名跃居全球第三,超过40个国家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



更关键的是技术赋能:中国开发的CIPS跨境支付系统已覆盖140余个国家和地区,数字货币试点场景超1300万个。

这种技术自主性不仅提升了人民币的使用便利性,更通过区块链等不可篡改特性,为交易安全提供新范式,削弱了美元依赖SWIFT系统的传统优势。

美元霸权曾让美国享有“货币地位红利”——通过量化宽松向全球转嫁通胀,再通过加息吸引资本回流收割财富。



但2020年以来,这种游戏玩脱了:超发货币导致全球通胀飙升,美联储激进加息又让新兴市场债务成本激增。

更致命的是政策短视,特朗普时期对盟友加征关税、冻结他国美元资产的行为,实质上是将美元武器化,反而倒逼各国加速去美元化。

截至2024年,全球已有42个国家推进本币结算协议,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甚至计划推出统一货币。



再加上俄乌冲突也让能源贸易去美元化成为现实:俄罗斯要求“不友好国家”用卢布或人民币结算天然气,印度等进口大国被迫建立绕开美元的支付通道。

美元霸权的黄昏,本质是全球经济权力从单一中心向多极网络转移的缩影。这种转移不是骤变,而是技术革命、制度竞争与历史周期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