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面包夹知识
编辑|面包夹知识
«——【·前言·】——»
“跟要饭的似的,弄得一身灰隔这挤来。”
“我怎么挤了?我这连靠背都没靠,我在这儿坐着......”
这是在4月17日北京地铁5号线拍摄的一段视频中的对话,视频中一位身穿黑色短袖上衣的大爷正在不断言语辱骂邻座的一位男子,言辞间满是嫌弃。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位辱骂他人的大爷又受到了什么处罚?
«——【·“辱骂邻座的地铁大爷”·】——»
那天,车厢里人不算少,一位穿着工装、裤腿沾着泥灰的男子坐在座位上,可能是怕弄脏座位,他尽量不靠着椅背。
这时,一位大爷上车坐在旁边,看到男子的穿着,瞬间就皱起了眉头,紧接着,大爷开始发难,嫌弃男子穿得像要饭的,弄得到处是灰。
男子赶忙解释自己没靠椅背,也没影响别人,可大爷根本不听,越骂越起劲,什么“我也打工,就是看不惯你”、“我管1000多人”之类的话都说出来了。
农民工大爷对此也是不断解释,有理据争,但是这位“地铁大爷”仍旧是不依不饶,言语中满是歧视,更是连脏话都说了出来。
这一幕被旁人拍下来传到网上,瞬间引发轩然大波,众多网友对此都表示十分愤怒,认为这位地铁大爷素质有待提升。
其实类似于这样的事件不止一件,还有之前在2021年发生在北京公交车上的“正黄旗大妈”事件,也是在事情发出后引起了多方讨论。
在公交车上,大妈因为年轻女孩没及时让座,就开始破口大骂,一口一个“外地的,上北京要饭来了”。
这位大妈还自称是正黄旗人,有通天纹,甚至诅咒对方“下车就被车压死”,那优越感爆棚的样子,让人看了很不舒服。
当时车上其他乘客都看不下去,纷纷指责大妈,可她依旧我行我素,毫无收敛,始终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什么不对。
但对于这两件事,北京警方处理的都非常及时,很快就将两位行政拘留,依法对两位涉事人员进行了处罚。
这一处罚结果,不仅给当事人一个教训,也向社会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公共秩序不容挑衅,文明底线不容践踏,任何侮辱、歧视他人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公共文明的维护·】——»
这两起事件虽然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但有着相似之处,也反映出了共同的社会问题,公共文明与个人素养的问题。
第一,这两件事都是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这些地方是大家共同使用的空间,本应遵守公共秩序、互相尊重。
可这两位当事人却为了一点小事,就不顾场合地发泄情绪,完全不考虑他人感受,损害了公共文明的环境。
第二,他们的言语中都带有明显的歧视和嫌弃,都觉得自己是高人一等的人。
“地铁大爷”对穿着脏的男子充满嫌弃,“正黄旗大妈”对外地人充满偏见,这种歧视性的言论,不仅伤害了当事人,也让其他听到的人感到愤怒和不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那些衣服上带着灰尘、污渍的人,很可能是为城市建设辛苦劳作的打工人。
他们为城市的发展出了大力,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还被人在公共场合公然嫌弃和辱骂,这实在说不过去。
再看看 “正黄旗大妈”,都21世纪了,还抱着老掉牙的“血统论”、“地域优越感”不放,真的太滑稽。
过去的封建等级观念早就被时代淘汰,现在人人平等,不管是哪里人,从事什么工作,都值得被平等对待,靠老祖宗的身份给自己撑面子,只会让人看笑话。
从这两起事件,能看出背后存在的公共文明问题。
公共文明,不仅仅是不随地吐痰、不大声喧哗,更重要的是尊重他人,无论对方是何种身份、何种穿着、来自哪里。
在地铁和公交车上,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大家为了生活奔波,有的人可能刚从工地下来,身上带着灰尘。
有的人可能是初来乍到的外地人,对城市还不太熟悉,但这些都不是被歧视、被辱骂的理由。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就应该相互包容、相互理解。
个人素养在这两起事件中也暴露无遗。
一个有素养的人,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遇到问题时,会选择理性沟通,而不是恶语相向。
“地铁大爷”和“正黄旗大妈”显然缺乏这种素养,他们任由情绪主导,用最伤人的话语去攻击他人,不仅丢了自己的脸,也给城市形象抹黑。
«——【·怎样减少此类事情发生?·】——»
虽然说这两件事中的两位涉事人员“有损城市形象”,但其实面对此类的事件周围的人并没有选择沉默或者一起指责。
“地铁大爷”在地铁上对农民工进行诋毁辱骂的时候,还是有人勇敢站出来制止这种不文明行为的。
“那您别坐这了,我愿意跟他挨着,我不嫌脏!”
“你说话一点儿都不客气,他们打工的怎么了?”
这是来自地铁上一位勇敢女士的发言,她在看到地铁大爷对农民工大爷进行辱骂诋毁的时候,勇敢的站了出来,抵制他这种行为。
还有“正黄旗大妈”在对年轻女孩进行歧视辱骂的时候,也纷纷站出来指责这位大妈的行为,这都是我们良好文明城市市民素质的体现。
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呢?
一方面,要加强城市法治教育宣传,让每个人都清楚哪些行为是违法的,不能心存侥幸。
另一方面,更要重视道德和文明素养的提升,在日常生活中,多换位思考,理解和尊重他人的不易,遇到矛盾时,多一些理性和包容,少一些冲动和戾气。
«——【·结语·】——»
最后,这两件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提高自身素养,遵守公共文明。
当我们在公共场合遇到问题时,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包容,少一些歧视。
只有这样,我们的城市才能更加和谐美好,公共交通环境才能更加舒适宜人。
参考
上观新闻:61岁赵某峰被行拘!北京媒体:地铁辱骂乘客暴露内心的“脏” 2025-04-20
红星新闻:评论丨地铁上骂人“跟要饭似的”,必然招来“正义的群殴” 2025-04-20
北晚在线:北京一大妈嫌让座慢辱骂外地乘客被行拘!竟还自称是“正黄旗” 2021-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