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华很不错,就是眼睛有点小。”
这是毛主席在见到未来女婿后给出的评价,虽然美中不足的是眼睛小,但丝毫不影响他对孔令华的喜爱。
孔令华究竟有怎样的魅力,可以得到毛主席的认可?其实,毛主席之所以看中孔令华,与他的父亲孔从洲有很大的关系。
孔从洲祖上是孔子的旁系,世世代代都是老实的农民。长大后,孔从洲参加了杨虎城将军领导的西北军,并参与了西安事变。
虽然身在国民党队伍中,但孔从洲却拥有一颗红色的心,他无比期望百姓能够过上安定的生活,可是蒋介石却为了一己之私使中国战乱纷争不断。
于是在1946年,孔从洲率部起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孔从洲入党申请还是毛主席亲自批准的。
都说“虎父无犬子”,毛主席认为孔从洲忠于党和人民,作为他的儿子,孔令华也应该不差。
于是在1959年8月,毛主席亲自为女儿女婿主持了婚礼。在宴席上,毛主席第一次与亲家公见面。因心中高兴,他当着孔从洲的面夸赞道:“你把令华养得很好,今后两个孩子婚后是一定会处好的。”
此外,毛主席认可孔令华,也因为他是一个经历过磨难的孩子,有着吃苦耐劳的精神。
孔令华出生的时候,父亲孔从洲虽然很得杨虎城的重用,但家里仍旧贫穷,因为父亲将所有积蓄都用在了为家乡创办学校上,而母亲有时也会用家里的钱救济穷人。
西安事变后,杨虎城被迫出国,孔从洲也受到了蒋介石的冷落。之后,为了彻底将西北军握在自己手中,蒋介石将38军整编为38师,并让其移防至河南巩县,企图让胡宗南部队进行缴械解散。
幸而在危急关头,孔从洲识破了蒋介石的计谋,故率兵起义,历经艰难来到了晋察鲁豫解放区。
孔从洲一走,气急败坏的胡宗南就派嫡系部队到他的家乡,进行抄家、杀人、放火。当时,得知消息的党组织,派出人手寻找孔从洲的家人,但由于情况复杂,没能取得联系。
或许连老天都看不惯胡宗南的作恶行为,就在反动派坐车走到孔从洲村子外面的灞桥时,车子突然坏了,见一时难以修好,敌人只好步行到村子里。
也就是在这个空隙,为孔家人争取了藏身时间。
村里人十分尊敬孔从洲,因此敌人还未到村子时,就有人向孔家人报信,并主动帮助他们藏身。
当时孔令华和妹妹正在学校读书,母亲钱俭独自一人在家中。听说敌人来了,钱俭立刻跑到一位姓宋的邻居家避难。当地人找上门时,钱俭就装作这家的人纺棉花,搓“捻子”。
敌人厉声问她是不是孔家人,她摇头,又问她的丈夫和孩子在哪里,她说丈夫已经死了,没有孩子。因对答如流,敌人只好悻悻的走了。
这个时候,钱俭本可以一走了之,再找个地方藏起来。但她深知敌人的狡猾,一定还会再回来检查的,所以为了不连累邻居,她选择继续留下来。
果然,不一会儿那名敌人又返了回来,见她还在,又进行了讯问。可即使她一遍遍说明她就是这家的人,敌人还是不相信,并叫来了另外一户邻居对证。
另外一户邻居为了不使钱俭受到伤害,忍受了极大的侮辱。为迫使他说真话,敌人将他的衣服都脱光,用枪托打,用鞭子抽,一再追问钱俭是不是孔家人,他都坚持摇头。
最终,敌人得不到有用的东西,骂骂咧咧地走了,这位邻居却被打得头破血流,养了许久的伤才痊愈。
另一边,就在钱俭遭受讯问时,敌人已经包围了学校,试图从学生中找出孔令华和妹妹孔淑静。
因学校是由孔从洲一手资助成立的,学校的老师们都非常感激孔家人。见敌人已经进入了学校,老师们冒着生命危险决定保护孔令华兄妹的安全。
恰好,当时孔令华兄妹所在的班级正好有两名学生没有上课,一位叫李莲生的老师便让他们充当这两名学生。当敌人念到这两名学生的名字时,孔令华和孔淑静应声站起,敌人丝毫没有察觉到不对。
后来孔淑静回忆说:“我的心都跳到了嗓子眼儿,可当我看向哥哥时,却发现他一脸镇定,心里相当佩服。”当时的孔令华只有11岁,却有着大人一般的气定神闲,轻易就骗过了敌人的眼睛。
敌人很不甘心,因为前几天他们抓到一个孔家亲戚,经过严刑拷打,那人交代说这个学校藏着孔从洲的一双儿女,故来此搜查,如今找不到,如何能善罢甘休。
于是为了找出孔令华兄妹,敌人拿着枪,一人抵着一个学生,命令他们往家走,无家可归的自然就是他们要找的人。
情急之下,那位李莲生老师又站了出来,表示学生们到学校已经一天了,家长们都很担心,可以由他去跟家长解释。就这样,李莲生将孔令华兄妹送到了另一个老师家中,说他们是这位老师的孩子。
敌人丝毫没有怀疑地相信了,孔令华兄妹终于获得了安全。直到半夜,他们才又在李莲生老师的帮助下悄悄返回家中与母亲团聚。
当天晚上,钱俭就带着孔令华和孔淑静连夜逃出了村子。由于大街上到处贴着他们的通缉令,所以他们母子三人每到一个地方,住几天就搬走。
身上没有盘缠,钱俭就替人干活,可时间一久就会引起敌人的注意,他们只好装作难民四处讨饭。
但即便是这样,他们身边依旧充斥着特务。有一次,孔淑静从一个要饭的人腰间看到了一把枪,从此,他们愈加小心。
作为三人中唯一一位男性,孔令华小小年纪就懂得保护母亲和妹妹,什么事都冲在最前面。然而也正由于他是男孩,也非常引人注目。无奈,母亲钱俭只好暂时把他送到山狼村一个大户人家当伙计。
这户人家的主人对待下人十分苛刻,就连孔令华这样的小孩子也没有半分容忍。他们要求孔令华用一斗麦子磨出一斗面,否则就扣工钱,不给吃饭。此外,孔令华还要看管这家的小少爷,经常受欺负。
终于有一天,孔令华收到母亲的信,让他赶紧到一处地点汇合。
原来,钱俭在和孔淑静流浪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叫王老五的熟人。此人非常同情他们家的遭遇,便决定帮助他们母子三人。王老五把他们介绍给了一位铁路工人,帮助他们搭上了北上的火车。
趁着月黑风高,孔令华逃出了那户人家,在最短的时间内与母亲妹妹汇合,三人一路遇到了许多艰难险阻,但依然没有放弃北上的决心。
终于在几个月后,他们顺利到达了延安。经过此次劫难,孔令华好像一夜之间长大,他多了一份担当,多了一份坚强。
不得不说,毛主席看人很准,第一次见面,他就看出孔令华是一个不错的孩子。
孔令华为人正直,懂得感恩,他永远也忘不了当初帮助他们逃过敌人迫害的那些好心人。所以解放后,他便与妹妹回乡探望。可是他们一直没能找到帮助过他们的李连生老师。
直到1993年,他们才终于打听到李老师的下落。
当时李连生已经年迈,且患有重病,常年卧床不起。当得知孔令华已经是伟人的女婿时,老人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连声夸赞:“多年不见,出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