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会泽县大井镇井田社区,苗族绣娘小杨飞针走线,将“青莲”图案与苗绣传统技法巧妙融合,一幅寓意“清廉为民”的绣品逐渐成型。这是会泽县以“清廉+”为引擎,推动廉政教育与民族文化、数字技术、家风建设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会泽县纪委监委立足地域特色,构建“文化浸润、数字赋能、清风润家、靶向滴灌”的立体化廉政教育体系,让廉洁理念从“文件要求”转化为“生活自觉”。通过“清廉+”模式,把廉洁教育融入群众生活场景,让清风正气可触可感。

  在彝族火把节、苗族花山节等民族节庆活动中,融入彝族古训“耕读传家、清廉为本”、苗族谚语“勤廉持家久,忠厚继世长”等元素,通过“海腔唱廉”“绣品宣廉”“院坝话廉”等特色载体,让廉洁文化扎根民族文化沃土。大井镇将苗族“勤廉向善”理念融入绣品设计,推出“清廉苗绣”系列作品;娜姑镇在白雾村建设“清风亭”,将明清时期商帮“诚信为本”的经营信条刻于石碑,成为村民家门口的“廉洁课堂”。

  打开“清廉云南地图”小程序,会泽县革命历史纪念馆、大水村红色教育基地等12个“清廉地标”,以及文庙忠孝廉节碑、江西会馆廉洁记事碑等8处“廉洁文化元素”一一呈现。干部群众可通过图文、视频“云参观”,线上打卡“红廉之路”。

  “作为家属,不仅要管好‘后院’,还要常吹‘廉风’。”在“廉洁家风故事会”现场,一名乡镇干部家属的分享引发共鸣。会泽县通过廉政家访、“清廉家庭”评选、“小手拉大手”主题班会等活动,将廉洁教育融入家庭场景。乡贤走进农家院坝讲述祖辈清廉故事,学生在课堂上绘制“家庭廉洁公约”,形成“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良性循环。

  针对不同群体量身定制教育内容,会泽县为村级干部制作“小微权力监督”动画短片,梳理23项村级事务风险点;为年轻干部开设“青廉课堂”,通过案例剖析破除“初犯可谅”等认知误区;对“关键少数”开展“一案四说”(纪、法、德、责),推动以案促改,为新时代廉政教育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实践路径。

  首席记者 汪波 通讯员 杨静 赵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