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4月17日,美军在红海发动空袭,直指胡塞武装“经济命脉”,残暴行径令人发指:致171人受伤,74人烧死!
不到48小时,胡塞武装便对美军进行报复,美军两艘航母打击群遭到对方导弹的“双重攻击”。
美军这次的攻击目标是哪里,一个非正规军的胡塞武装,有什么底气敢“报复”美军?
美军大规模轰炸
美国对于中东方面没有进行贸易战,而是直接用军事介入,尤其是对也门的胡塞武装。
2025年4月17日深夜,也门西部伊萨角港被美军袭击,美军F-35战机精准投掷燃烧弹,使得港口的燃料罐被击中,剧烈的爆炸腾起千米高的火柱,港口温度瞬间飙升至800℃。
随着相关视频流出,可以看到现场火光冲天,浓烟滚滚,人们在火海与热浪中奔逃、呼救,不少人被大火吞噬。
很快,当地救援人员争分夺秒赶到,一心只想展开人道主义救助,挽救更多生命。
然而,美军毫无停手之意,再次发动袭击,无情的战火之下,悲剧不断上演。
据统计,美军投放的燃烧弹致使现场74人被活活烧死,其中竟有5名医护人员,另有171人遭受重度烧伤,身体与心灵遭受双重重创。
卫星照片也揭示了这场袭击带来的严重生态灾难,红海海面漂浮着长达10公里的油污带,50万升燃料泄漏,严重污染海洋环境。
更为严峻的是,也门约70%的进口货物和80%的人道主义援助物资都依赖伊萨角港等港口运输,此次港口受创,直接导致400万人面临断粮的困境。
国际社会的谴责声如潮水般向美国涌来,可美国却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姿态,坚称这么做是为了切断胡塞武装的燃料补给线,阻止其袭击红海上的美国商船。
明眼人都清楚,这不过是个幌子,美国与胡塞武装积怨已久,为了掌控战略意义重大的红海,早就安排卡尔文森号、杜鲁门号双航母前来威慑。
这一系列举动,早就让胡塞武装怒火中烧,双方摩擦不断,战斗时有发生。
而此次美军对伊萨角港的残暴袭击,彻底激怒了胡塞武装,为此胡塞武装也展开了对美军的报复。
胡塞武装反击
4月19日凌晨,胡塞武装展开了一场迅猛且极具针对性的报复行动,目标直指美军在红海耀武扬威的卡尔文森号与杜鲁门号航母。
胡塞武装出动了12枚巡航导弹,向着美军航母呼啸而去,与此同时,6架自杀无人机也紧随其后,冲向美军舰队。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此次胡塞武装首次动用了“巴勒斯坦-2”高超音速导弹。
要知道,“巴勒斯坦-2”高超音速导弹射程可达2150公里,具备高机动性,能够巧妙避开强大的防空系统,给美军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事后,胡塞武装对外宣称,袭击取得了部分成效,击中了杜鲁门号的护卫舰“格雷夫利”号,致使3名美军重伤。
而卡尔・文森号进入阿拉伯海后,也首次尝到了被袭击的滋味,不过此次未造成美军伤亡。
除此之外,胡塞武装还透露,他们在也门首都上空,成功将美军放置的MQ-9“死神”无人机击落。
这架无人机一直以来都在也门上空盘旋,收集情报,给胡塞武装的行动带来诸多不便,如今被击落,也算是让胡塞武装出了一口恶气。
胡塞武装的这一系列反击行动,让全世界为之侧目,曾经被视为不可战胜的美军,在胡塞武装的攻击下,也暴露出了诸多破绽。
这无疑向世界宣告,强大如美军,也并非无懈可击。
然而,不少人心中充满疑惑,胡塞武装不过是一支地方武装力量,为何能拥有如此强大的反击能力,敢于向装备精良、实力强大的美军发起挑战呢?
胡塞武装的能力
早年美军在也门扶持政府军,为其提供大量美式武器,后来美国从也门抽身,也门陷入内战,政府军面对胡塞武装节节败退。
由于政府军纪律松弛,作战时大量武器被遗弃,这便成了胡塞武装的“补给库”,众多美制武器就此落入胡塞武装手中,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他们的装备水平。
更关键的是,胡塞武装背后有伊朗这个强有力的支持者,伊朗在中东地区军事实力不容小觑,拥有较为先进的军事技术与工业体系。
为了增强自身在红海地区的影响力,伊朗期望胡塞武装能在红海发挥更大作用,成为制衡美国及其盟友的重要力量。
为此,伊朗持续向胡塞武装输送武器,涵盖导弹、无人机等各类先进装备,还派遣军事专家提供技术指导,帮助胡塞武装训练作战人员,提升其军事素养与作战能力。
同时,胡塞武装长期活跃于也门地区,对当地地形地貌了如指掌,也门多山地、峡谷,复杂的地形为胡塞武装开展游击作战提供了天然屏障。
反观美国,为了彻底打败胡塞武装,掌控红海这一海上贸易要道,不断援助也门政府军。
他们打着维护地区稳定的幌子,实则妄图借助政府军的力量,将军舰长期驻扎在红海,从而实现对全球重要贸易航线的控制,巩固自身在中东地区的霸权地位。
然而,美国的如意算盘遭到众多国家的抵制,许多国家深知,一旦美国完全掌控红海,国际贸易格局将被严重扭曲,自身利益也将受到损害。
于是,在国际社会的暗流涌动中,有其他国家在背后默默支持着胡塞武装,为其提供物资、情报等方面的援助,使胡塞武装得以持续与美军抗衡。
结语
从目前局势来看,美国与胡塞武装在红海地区的僵持局面短期内难以打破。
双方在军事力量、战略意图以及外部支持等多方面相互博弈,这场较量或许还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红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在这漫长的僵持中变得愈发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