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菲律宾民调机构数据显示,总统马科斯支持率暴跌至25%,而副总统莎拉·杜特尔特的支持率逆势攀升至59%。
菲律宾即将在5月12日迎来中期选举,政治暴力事件频发成为竞选季的底色。今年前四个月全国已发生46起选举相关暴力案件,约20名候选人遇害。虽然菲选举委员会强调死亡人数较上届选举下降80%,但分析人士指出地方势力庇护、证据链断裂导致79%的暴力案件至今无法锁定凶手。阿尔布埃拉市长候选人枪击案中,7名涉案警察至今未受实质性制裁,印证着菲律宾司法系统的结构性失效。
马科斯资料图
马科斯政权正遭遇空前危机。最新民调揭示其民意支持呈现断崖式滑落,三个月内流失17%基本盘,反对声浪突破半数达到53%。这种民意溃败与杜特尔特家族的强势表现形成戏剧性反差——副总统莎拉的支持率逆周期增长7个百分点,成为唯一获得民意正向评价的政府高层。这种两极分化折射出菲律宾传统政治家族间的角力进入白热化阶段。
杜特尔特家族的东山再起并非偶然。前总统罗德里戈·杜特尔特虽已卸任,但其女莎拉凭借达沃市治理经验积累的民众基础,持续扩大政治影响力。中期选举被视为2028年大选的前哨战,杜特尔特家族成员正密集布局参选各级议员席位。政治观察家指出,若杜特尔特派系在国会斩获多数席位,可能启动对马科斯的弹劾程序,这种前景迫使现总统采取极端手段稳固权力。
南海局势的突然升级暴露了马科斯当局的战略焦虑。4月20日菲海军"马比尼"号护卫艇非法闯入黄岩岛领海,这是中菲南海争议中首次出现军舰直接对抗。这艘经现代化改造的英制巡逻舰配备76毫米主炮及多门自动武器,其战术选择明显带有试探解放军反应底线的意图。南部战区采取跟踪监视、警告驱离的标准化处置,但声明中"后果自负"的严厉措辞暗示事态已逼近临界点。
马科斯资料图
军事专家分析,马科斯选择在中期选举前激化南海矛盾,本质是转移国内治理失能的焦点。菲海军行动与白宫"印太战略"形成微妙共振,美菲《加强防务合作协议》框架下新增的4个军事基地,恰好构成对南海争议海域的战略包围。这种外部势力加持既为马科斯提供安全背书,也使其陷入代理人冲突的风险旋涡。
杜特尔特家族则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政治智慧。莎拉在公开场合多次强调"非对抗性外交",其幕僚团队正秘密接触东盟国家寻求第三方调停方案。这种务实路线赢得商界精英群体认可,马尼拉证券交易所数据显示,杜特尔特相关政治概念股近三个月平均涨幅达12%,反映出资本市场对其政治前景的乐观预期。
菲律宾政治生态的剧变已引发地缘格局重塑。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报告指出,马科斯若持续失守民意阵地,美军重返苏比克湾海军基地的计划可能遭遇国会阻力。而杜特尔特家族向来主张平衡外交,其政治影响力的扩张或将弱化菲律宾在美日同盟体系中的角色定位。这种潜在转向使南海博弈呈现出更复杂的多边互动特征。
杜特尔特资料图
国际危机组织发布的评估报告警示,马科斯为挽回颓势可能采取更冒险的挑衅行动。但军事对抗的升级空间已被严重压缩——中国海警5205舰队的吨位优势达到10:1,永暑礁等岛礁的雷达监控网络实现争议海域24小时全覆盖。菲海军若持续越界挑衅,不仅难以达成政治目标,反而可能成为加速马科斯政权崩溃的催化剂。
历史经验表明,菲律宾政治家族的兴衰往往伴随暴力更迭。从马科斯家族1986年倒台,到阿基诺三世时期政治暗杀常态化,权力交接从未真正摆脱血腥底色。如今杜特尔特家族的强势回归,既延续着传统政治门阀的统治逻辑,也孕育着新一代政治精英变革求存的可能。这场权力游戏的终局,或将决定菲律宾未来十年的国运走向。